第一次掰玉米

欣雪(拒私聊)

<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是在农村长大的,八岁那年父母托关系将我送入城里读书后才逐渐融入城市的生活。前两日有朋友在群里发了打禾的视频,我发言说小时候也玩过,居然让一位闺蜜很吃惊,呵呵,可怜的城里孩子,她根本就没尝过我们童年里那种丰富多彩的生活。取蘑菇,采茶泡三月泡桑叶泡,摸田螺,偷西瓜偷桃子偷桔子……小伙伴们每日成群结队,像风儿一样自由,像鸟儿一样自在。当然,农活儿也没少干,放牛,扯猪草,栽田,打禾,插红薯等,但掰玉米这个活儿从未体验过,因为以前我们村里不兴种玉米。</p><p class="ql-block"> 昨日和老肖一起带小三儿回涟源吃酒席,还没动身就接了妈妈和爸爸分别打来的两通电话。两位老人家都说腰疼,地里的苞谷又亟待收回来,语气里满满都是犯愁,于是吃完酒席后我们就赶回娘家,乘着老肖在家一起去帮忙掰玉米。</p> <p class="ql-block">  换上老妈的防晒衣,棉绸裤,还有那款N年我都未曾穿过的雨靴,自我欣赏一下,总感觉少了点韵味。直到戴上了墨镜,这个土得掉渣又强行加入一点时髦元素的村姑形象顿时让我乐不可支,呲出了一口不太白也不太齐的大牙。</p><p class="ql-block"> 老妈带头,老肖拖着车,两个侄子,一个侄女,小三儿,加上我和压阵的老爸,一行人向着目的地奔赴,八个人,四个成年人,四个孩子,人数倒还过得去,工作能力嘛,哈哈,还是不说这个好。</p> <p class="ql-block">  通向玉米地里的小路已是杂草丛生,葱茏葳蕤。老肖开始展示他的一身蛮力,拿起砍柴刀,动作迅猛、俐落,只几息的功夫,那些翠绿的藤草已被他清除干净。</p><p class="ql-block"> 走进玉米地里,比成人都要高出许多的株杆已经有些许干枯的迹象,有些营养不良的早已体力不支,被饱满的穗子压倒倾斜。叶片也已开始泛黄,萎缩,在郁郁葱葱的杂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颓败。</p><p class="ql-block"> 老妈身先士卒,示范怎么操作,老爸则在一旁解说、补充,在他的科普下,我才得知那么高一株的玉米杆居然只结一穗玉米,并且是人工驯化后特意选择的结果。在我的想象中,多穗肯定产量更高,其实不然,多穗反而会影响产量和商品性,因为多余的穗会和主穗争抢养分,而结果必定是两败俱伤,主穗无法壮硕、饱满,而不该分孽的穗更无法去发育齐全。</p> <p class="ql-block">  不信来瞅瞅,优质的玉米棒子应该长成这样,色泽鲜亮,颗粒饱满,可有些确实长得挺敷衍的,更有一些完全是长了个寂寞。</p> <p class="ql-block">  老肖像一位大将军,拿着他的专属武器征杀四方,一株株玉米杆在他的砍刀下被结束了为期三个多月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掰玉米的我则觉得很好玩,我先把玉米穗掰下,剥去外衣扔进袋子,然后手扯脚踩,将那高瘦的杆儿迅速干趴,心中居然有莫名的畅快感。这大抵算是欺凌却毫无反抗时容易产生满足的那种劣根性吧。</p><p class="ql-block">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所幸午后下了场大雨,气温不是太高,但田间的劳作还是让人挥汗如雨,特别是孩子们,还有作为主劳力的老肖。那对龙凤胎兄妹才刚到地里不久,妹妹就被大蚂蚁吓得花容失色,歇斯底里地大哭起来,哥哥也不耐蚊虫叮咬,于是两人华丽丽地临阵脱逃了。小三儿和侄子两人倒是认真跟着大人一起做事,只是一会儿就满头大汗,估计心中是苦不堪言。后来侄子也悄无声息地玩起了失踪,完成一大半工作量时,我们让三儿也回家去了。老肖是一行人里最胖的,又最兢兢业业,衣服很快全被汗水浸透了。</p> <p class="ql-block">  将近七点半时,两块地里的玉米终于全被收拾完。原来被密密麻麻耸立的玉米株占满的两块地里只余下满地舍弃的玉米外衣和一些杂草。爸爸的两只手上被蹭破了几块皮,不知道他是如何操作的,也搞不明白为啥他的手居然比我的手还娇嫩。老爸不可避免地开始吐槽、抱怨,无非就是那些老生常谈的内容:责怪老妈不辞辛劳且拖他下水。老妈嘴里也直念叨明年不做了。我一边安慰劝解,一边无奈地笑,老妈这种话也属老生常谈了,每年都是这种调调,一做起事来啥都不记得了。</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母都是退休职工,一位是教师,一位享受公务员待遇,两人的退休金在同龄人中都算可观者,完全不必要像同村那些没有退休金的老人一般辛苦劳作。他们种了好几块土和两丘田的玉米只是为了喂鸡鸭用,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强体力的劳动已经承受不住。我们帮忙做了两小时才收了一小半,老肖难得回来休假,我也要守店很少回娘家,余下的他们不知还要多久才能干完,也不知还会发生几次口角。</p><p class="ql-block">唉,老一辈的人啊,就是这般勤劳又倔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