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甘南(三) ——人间仙境扎尕那

南山松

<h3>  6月20日下午,我们到达位于迭部县西北30余公里处的益哇乡扎尕那。 扎尕那是一座古村落,藏语意为“石匣子”。村落海拔3000-3300米,周围最高山峰海拔4500米,这里被雪山、圣湖、原野和蓝天白云包裹着。1925年美籍植物学家、探险家约瑟夫·洛克三度来到扎尕那,拍摄了数万幅照片。他说:“我生平未见过如此绚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这里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 </h3> <h3>  2017年,爸爸去哪儿节目组走进了甘南秘境扎尕那 ,揭开了这片未被开发之处女地的神密面纱。如今,这里已经是甘南旅游的必到打卡地。</h3> <h3>  扎尕那有四村一寺,即东哇村、业日村、达日村、代巴村和拉桑寺。几个村都建在山坡上,进入景区首先是东哇村,往上是业日村,在往上是代巴村和达日村。</h3> <h3>  村内有很多农家乐宾馆和饭店,也可以停车,就是山路很狭窄。因为是旅游淡季,游客不多,有很多人都在村头拉客人住宿,我们跟随一个小伙子住在东哇村的民宿内。</h3> <h3>  房价标间每天100元,早餐每人10元。房间档次不高,可也干净卫生,但最大的优点是位置好,视线好,屋内有大落地窗,拉开窗帘,村内的风景尽收眼底。这是在室内拍的照片。</h3> <h3>  半山坡上的藏族村落、藏式榻板木屋,鳞次栉比,层叠而上,嘛呢经幡迎风飘扬。东哇村和拉桑寺院正好坐落在石城中央。</h3> <h3>  村东边有一个草甸叫仙女滩,距离景区大门不远,修有木栈道,仙女滩和西边的达日观景台遥相呼应,达日观景台可以看日出,而这里是看日落最佳位置。</h3> <h3>  这片碧绿的草甸非常漂亮,绿草如茵,中间还有许多小黄花,俯瞰扎尕那村落,群山环抱,炊烟袅袅。如果有太阳,日落时分,在夕阳的映衬下扎尕那是一幅美丽的画卷。遗憾的是今天阴天,大家等了多时,也没有看到日落美景。</h3> <h3>仙女滩木栈道</h3> <h3>  站在仙女滩观景台,扎尕那风光尽收眼底,正北是巍峨恢弘、雄伟壮观、璀璨生辉的光盖山石峰,古称“石镜山”,是因灰白色岩石易反光而有其名。东边耸峙壁立的俊俏岩壁,凌空入云,云雾缭绕。南边两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成石门。</h3> <h3>  从仙女滩往上行大约一公里是仙女湖,因为海拔高,害怕爬山有高反,当时又在下雨,所以我们没有过去,听回来了游客说景色一般。</h3> <h3>  晚上村里有篝火晚会,东哇村这边每人入门费10元,代巴村那边不收费。</h3> <h3>  早餐每人10元管吃饱,就是稀饭、小菜加青稞饼,还不错。这是藏民的家,我们就在这里吃早饭。</h3> <h3>  早上起来,天气阴沉,看不到日出了,但阴天的扎尕那烟雾缭绕,山峰若隐若现也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h3> <h3>拉桑寺院</h3> <h3>  业日观景台,是扎尕那观日出的地方,能看到东哇村的全景,遗憾的是这几天天气不好。</h3> <h3>  路边遇到一个藏族老大娘正在菜野花,他们会把菜的野花编成花环售卖。</h3> <h3>  一线天在扎尕那后面是山中,海拔3600米以上。景区内有小交通可以上去,因为没有全部完成开发,内部小交通只能过一线天山口,再往上上都是原始的道路,只能步行或者骑马,很多牧民牵着马在那里排队等候,价格最低200,全程要700~800元。</h3> <h3>  小交通是往返票,可以随时上下,我们下山步行了一段,所谓一线天就是个大山口,山口只有一两丈宽,两边壁立万仞,鬼斧神工。山口的景色真不错。</h3> <h3>  山里的空气清新,阳离子含量极高,是天然的氧吧。这里绝对是夏天避暑的好地方。</h3> <h3>  达日观景台,是最高的观景平台,站在这里,整个扎尕那一览无余。</h3> <h3>  代巴村游客服务中心,这个村子是仅次于东哇的大村,因为位置靠山上,在这里住的游客较少,可能是为了竞争吧,这里近期加大了投资,逐步完善吃、住、游各种要素,看起来还不错。</h3> <h3>村口有八个佛塔。</h3> <h3>村里的佛塔,转经筒。</h3> <h3>  这是一个老屋,现在作为古村落遗迹已经得到保护。</h3> <h3>这是代巴村一角。</h3> <h3>  代巴村也有位置不错的观景台,只是这里看不到东哇村了。</h3> <h3>  在扎尕那不到两天,怎奈天公不作美,我们没有看到最好的景色。另外感觉这里和中国大多数地方一样,本来是很原始古朴的村落,一旦开发就慢慢变味了,游客一多,要吃、要住,村民要赚钱,所以要建设,原始风貌就会被破坏,这可能也是避免不了的吧。</h3> <h3>  6月22日阴天有雨,我们离开扎尕那下一个目的地是宕昌县的官鹅沟。到达迭部县后,上了345国道,在距345国道不远的地方有个达拉乡高吉村,1935年9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高吉村召开会议,因为“俄界”和“高吉”是音同字不同的藏语音译。红军当时是根据从川西北所带的通司(翻译)的发音,将此地标写成汉语“俄界”,所以史称俄界会议。俄界会议是红军长征途中在甘肃境内召开的第一次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对于确定红军北上战略,战胜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顺利完成红军长征,具有重要意义。</h3> <h3>  汽车在雨中行进,突然路上有个红色随道,红色的彩旗,红红的五星。</h3> <h3>  原来我们到达了迭部县旺藏乡茨日那村,红军长征时曾经在这里停留,毛主席也曾经在这里居住并指挥了腊子口战役。</h3> <h3>  村口路边大大型浮雕</h3> <h3>茨日那红军驿站</h3> <h3>村里的雕塑,“辣子情深”。</h3> <h3>毛主席旧居</h3> <h3>  毛主席住的四合院是两层小楼,毛主席住在二楼。</h3> <h3>  毛主席旧居本来没有开门,刚好有兰州检察院的一个参观团来到,管理人员打开门,我们才得以参观。</h3> <h3>  从迭部到宕昌县,腊子口是必经之路,我们顺道观看了腊子口战役旧址,参观了腊子口战役纪念馆。</h3> <h3>  1935年9月13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第1、第3军和军委纵队改编)从甘肃省俄界地区出发,继续长征北上。16日,先头部队红4团逼近腊子口。</h3> <h3>  这里是腊子口山角下国民党建的碉堡。</h3> <h3>  国民党军守军是新编第14师,他们在桥头和山崖上筑有碉堡,以1个营扼守隘口,1个营配置在隘口后边的三角形谷地,师主力配置在隘口以北至岷县一带,可随时增援。</h3> <h3>  腊子口素称“天险”,口子宽约30米,两边绝壁峭立,中间是腊子沟,沟上有座木桥,是通过腊子口的唯一通路。</h3> <h3>  团政治委员杨成武指挥第6连在密集火力掩护下,向桥头猛冲,国民党军居高临下,凭借险要地形和坚固工事,固守桥头,此时团长黄开湘率领的第1、第2连,从守军左侧攀上峭壁悬崖,迂回到隘口守军侧后,突然发起攻击。守军腹背受击,一部被歼,其余溃逃。拂晓,红4团占领腊子口,为红军陕甘支队北上打开了通路。</h3> <h3>  过去腊子口旧址往前走不远,在山谷中建有腊子口战役纪念馆,详细介绍了红军长征路过甘南,召开的俄界会议和攻占腊子口的过程。</h3> <h3>  纪念馆里的这一幅书法,字体很奇特,每一笔画都像树叶,不知道是啥字体,也从来没有见过。</h3> <h3>  过了腊子口穿过岷山就到了甘肃陇南,也这次甘南之行也快要结束了。来甘南旅游有几点感受:1、甘南真的很漂亮,碧绿的草原,遍地的牛羊,美丽的蓝天白云,壮丽的黄河九曲十八弯,还有凉爽的气候。2、来甘南一定要自驾,一是这里交通不方便,再者坐公交看不到美景,真正的美景在路上。3、出来旅游要看天气,没有好天气的衬托,永远看不到最美的景色,也拍不出好照片。这次在花湖和扎尕那的天气就不太理想。</h3> <h3>谢谢欣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