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无法寄出的感恩信

金丝指葫芦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几年,不、确切地说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写一封信,可是始终无法完稿。有时我恨不得一气呵成,有时又迟迟不愿动笔。这种矛盾的心理折磨着我、摧残着我,使我沉闷、使我伤感、更使我煎熬。因为这封信是写给我敬爱的老师一韦福南的,知道他已经不可能看到我的来信了,但今天还是决心要写,否则我将在情感的漩涡中不能自拔,折腾一辈子……</p><p class="ql-block"> 认识韦老师的时候,我年龄应该在7岁。那时我还未上学,家里没人带,就跟着哥哥去学校了。韦老师中等身村, 浓眉大眼,身上穿件米黄色的中山装,钮扣呈金色、闪闪发亮,还有“八一”二字。教室后面是芦苇杆帘子隔开的,西南上方捆着一堆用竹杆和毛竹片做的红缨枪,竹杆是红白相间用油漆刷的,枪头则完全是白漆刷的。我太小所以不知道这些所谓的兵器派什么用处。我站在哥哥课桌旁边,韦老师上课讲什么内容,反正我一句也听不懂,但我觉得这个老师一点也不凶,刚刚进教室时胆颤心惊的心情,一下子云消雾散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年我自己上了一年级,虽然韦老师没有任课,但跟他接触却很多。那时学校里发展红小兵(现在叫少先队员),是要自己写申请书的。韦老师知道我不会写,他就帮我代劳了,甚至连一角八分红领巾的材料费也是他出的。</p><p class="ql-block"> 那时吃棒冰是件很开心的事,四分钱一支。有师傅骑着自行车,后面装个大木箱,箱子里是三层外三层的棉絮,最里面就是小朋友们喜爱的棒冰了。像我们乡下,买冰棍的人是很难看到的,所以一旦看到是激动人心的大事情,小朋友们一定奔走相告,欢天喜地争着买。有一次课间休息来了买棒冰的师傅,看着同学们美美的享受,我谗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只可惜囊中羞涩,只能眼巴巴地傻愣在边上。忽然一支棒冰在眼前一晃,原来韦老师买了一支给我,甜甜的、凉凉的感觉至今难忘。韦老师知道我没有零化钱,只要有买冰棍的过来,总忘不了给我买一支。我呢也不懂得客气或推让下,反正照收不误,唉!现在想想真是一点礼貌也没有。</p><p class="ql-block"> 韦老师是苏州知青,他插队在东湾队,跟我隔一个生产队。我和管伟青兄弟俩经常去他那儿,去他知青点不是去玩或有其他事,而是去理发。韦老师把我们的理发活给包了,所以头发一长就去找他。韦老师的住所很简陋,大概十六平方左右,上面是稻草屋面,里面有一张床和一台独眼灶,泥巴地面和用煤油灯照明,唯一看上去值钱的就是床头一堆书籍。那时他刚二十出头,一个城里孩子到乡下来受苦受难,一点也不觉得委屈,却还时刻想着帮助我们。韦老师高尚的品质使我终身难忘。</p><p class="ql-block"> 韦老师很随和,不管年纪大的、还是小的,都能相处,所以他的朋友特别多。我家也经常来,跟我伯父、父亲也成了无话不淡的老相识。有时候来我家,也叫韦老师一起用餐,他那怕饿着肚子,总是说刚吃过。他给予人始终是大方、无私,但对他人的回报却是小心翼翼、很内疚的神情。当然随着的时间推移,知道我伯父、尤其是父亲的脾气,太客气了反而要遭骂,虽然那时生活条件很差,家里也什么好招待的,唯一的优势我父亲喜欢捣鱼摸蟹,所以河鲜还是有的。后来韦老师就成了我家的常客。韦老师每次苏州老家回来,总要带点零食给我们:卤汁豆腐干、苏州麻饼、麻酥糖,使我从小就知道,原来世上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韦老师的字写得很好,飘逸潇洒、龙飞凤舞,在我们方方一周是很有名的。那时的标语、大字报,那怕的三好学生的奖状,总会留下他的墨宝。他也善于绘画,我小时候他经常教我画图,煤油灯、烧水壶、桌子总被他画得栩栩如生,可惜我没有这方面的灵感和天赋,枉费了他的一番心血。</p><p class="ql-block"> 韦老师始终关心着我们、爱护着我们,对待他的学生,像自己的子女一样。78年春,太仓化肥厂爆炸,韦老师听到这一消息后,马上骑车赶到沙溪,四处打听我哥的情况。在沙溪医院当看到我哥仅扭伤了脚,受了点皮外伤后,又及时赶到我家,告之详情和安慰我父母……读初中时,尤其是下雨天韦老师经常让我在他那儿吃饭,有时还留宿在学校里。其实韦老师真正教我的课,就是初二上学期的英语课,时间也就一个多月,后来知青落实政策上调回苏州了。但他始终默默地关注着我、潜移默化影响着我、谆谆教导鼓励着我,是我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领路人,从某种意义上讲他就是我的家人。</p><p class="ql-block"> 在上学期间,大家都认为我是韦老师的干儿子,这一点我心里是清楚的,韦老师他也很喜欢我,叫一声干爹本无可厚非。可是不知怎的,从认识他起到他调回苏州,连韦老师三个字都没有叫过一次。真正开口叫他“韦老师”还是后来的事。记得78年10月他回城前的一天下午,把我叫到他宿舍里,他说:“我知道外面都在说我是你的干爹,你也该知道这事,我要回到苏州去了,今后见面机会少了,我很想听你叫我一声”。我很不情愿、硬着头皮叫了他。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叫他“干爹”。我对自己小时候的这些行为很是无语。但有件事我自认为做得很有底气和魄力,这是发生在读初一期间,有一天中午家里烧了豆制品油泡,一大碗足足有十多个,我想一直在韦老师那里搭伙,怪不好意思的。今天带几个油泡过去,让他也品尝品尝,拿着拿着把一大碗都清空了。吃晚饭时,我父亲说:不对啊,中午的油泡呢?我说:放晚学后肚子饿的实在吃不消,我把它吃光了。其实父亲对我的这点小伎俩是一清二楚的,笑笑也没再说什么……这种心照不宣的场景,现在想想还是很温馨的,也算我对老师感恩的一个举动吧!</p><p class="ql-block"> 到苏州五中后,韦老师还是念念不忘他曾经工作、生活过农村乡下。每年的暑假总要来转一转、看一看我们,当然平时更少不了书信和电话联系。韦老师是个心思缜密的人,他一般都留宿在我伯父家,跟他说:我哥家楼房宽敞,住得舒服点。因为伯父家还是平房,他担心我伯父有想法,以为看不起他。虽然这种顾虑是多余的,但韦老师就是这样的人,把很多细节都要周全地考虑进去。他把伯父当成自己的父亲一样,无话不说,并时时关切着伯父的身体健康。韦老师这种尊重长辈的美德,也一直教育着我们、影响着我们。</p><p class="ql-block"> 得知韦老师生病的消息,我们很担心。我厂里汽车都安排好了,电话告诉他,说我们要到苏州去看望他。想不到韦老师电话里一再表示不让我们去,不想惊动我们,说什么身体恢复得蛮好,到时他过来看看我们。韦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处处替他人考虑、为他人设想。反观我呢,韦老师对我这么好,却说不去就不去了。韦老师的客气也好、真诚也罢,我就不能坚持去吗?我的这种无情无义行为,一直在受到良心的谴责。</p><p class="ql-block"> 韦老师履行了他的诺言,2000年的暑假期间,他来看望我们。遗憾的是,与我失之交臂,没有见面。这次来韦老师给了伯父一张照片,大家不明事理,但对他这一举动反正觉得怪怪的。事实上他对自己的病情是很清楚的,他刻意瞒着我们,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确切地讲韦老师他跟我们是来告别的,从今往后将再也见不到他人了,只能看看照片当作留念……</p><p class="ql-block"> 韦老师肾脏移植后,保持与他经常通话,对于他的病情他一直说恢复得很好,没什么大碍之类的话,总之让我们一百个放心。诚然,我们不敢也不愿去坏处想,好人有好报,韦老师这么好的人,完全应该没事。他知道我在化工厂工作,接触有毒有害的物品多,要我千万注意身体,保护好自己。想不到韦老师跟我说的这些话,成了他的遗言,我从此以后再也听不到他的教诲了。接到韦老师去世消息时,已是傍晚时分。那天我正在厂里值班,顾不得员工均在身边的场合,失声痛哭,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的悲痛之心,唯有眼泪和哭声能来倾诉我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韦老师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像春风雨露一样,滋润、感染着我,伴我成长。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吊唁大厅有苏州各市教委送去的挽联,密密麻麻挂满了灵堂。一个普通老师能有这样的殊荣,足以说明:加减乘除,算不尽韦老师的奉献!诗词歌赋,颂不完对韦老师的崇敬!</p><p class="ql-block"> 我平时喜欢写点东西,这么多年来,唯独没有写有关纪念韦老师的文章。因为真如他爱我们一样,我们也深深爱着他、怀念着他。我怕一旦回忆往事,感情的波澜将我窒息。可还是情不自禁地想到韦老师,不免觉得心里堵得发慌。这种欲言又止的感受,没有亲身体验是无法想象的。直至今日终将断然能够付诸行动、一吐为快,心里反而感到解脱和踏实……韦老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将永存。他是一座丰碑、一座灯塔,定将永远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 此文献给敬爱的韦福南老师!</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31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