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載军旅路 五代戎装一生情

<p class="ql-block"><b>1960年,年仅13岁的我满怀对舞蹈的热爱参军,成为总政歌舞团舞蹈学员队的文艺小兵。55式军装,是我军旅生涯的起点,也是梦想启航的象征。领章上镌刻的五线谱与笙的图案,像一首青春战歌,奏响了我与军装初遇的动人旋律。</b></p> <p class="ql-block"><b>1963年,我们26名同学𨍭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继续学习,佩戴学员领章与帽徽,那是一段青春奋斗的岁月,铭刻着我成长的足迹。</b></p> <p class="ql-block"><b>学员时期的演出服</b></p> <p class="ql-block"><b>毕业前夕,下连当兵锻炼,佩戴列兵领章,真正融入基层战士的生活。</b></p> <p class="ql-block"><b>1965年军艺毕业,回到总政歌舞团。这一年65式军装成为全军的制式服装,男女军人皆佩戴解放帽、红五星帽徽与红领章,这套军装从1965年陪伴我至1985年,整整二十载,是军装史上使用最久的制式,也是我军旅生涯中最长的一段时光见证。</b></p> <p class="ql-block"><b>1980年,我回到刚恢复重建的解放军艺术学院工作,1985年迎来了85式军装,结束了红领章红五星帽徽时代,新军装是以“八一”军徽为核心的圆形帽徽、大檐帽、肩章、领章。军装的变革,象征着时代的进步,也让我感受到军旅生活不断前行的节奏。</b></p> <p class="ql-block"><b>1988年7月参加具有历史意义的全军文职干部动员大会,亲历军队文职制度的改革。</b></p> <p class="ql-block"><b>1988年我军实行新军衔制,一大批专业技术干部脱下军装,保留军藉改为文职干部,没有军装发服装费,为了和地方人员区别,89年开始佩带过写有“文职”和“W Z” (文职的缩写)的胸牌,那几年同一个单位同一个活动会出现军装、便装同框的局面,我做为文职干部体验了几年穿便装上班的日子。</b></p> <p class="ql-block"><b>1992年5月,全军文职干部配发了与现役军官相同的制式服装,佩戴文职干部肩章、领花。这套军装彰显了对不同岗位的尊重与认可,为我的军旅生涯增添了别样的风采与意义。</b></p> <p class="ql-block"><b>2007年,建军80周年之际,全军换发新一代军装。胸标、姓名牌、臂章等新元素的加入,使军装更加现代化、规范化。这是我参军47年最后一次换装,我深感荣幸能成为这一历史时刻的见证者。</b></p> <p class="ql-block"><b>2017年,解放军艺术学院即将撤销之际,我在学校门口留下了军装照。那一刻心中满是对军旅岁月的不舍与眷恋。经历了五次军装改革,是军装见证了我从少年到老年的成长,它将伴我到永远!</b></p> <p class="ql-block"><b>我父母、兄妹、孩子三代人都有从军经历,是家族的传承激历我一生的军旅情怀。</b></p> <p class="ql-block"><b>古稀之年,我再次站在八一军旗与军徽前合影留念。那一刻,仿佛又回到了热血沸腾的军旅舞蹈青春岁月。军装虽已脱下,但军人的信仰与情怀,早已镌刻在心,伴随一生。六十五载军旅情,军装伴我一生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