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ed2308">普希金小说:《上尉的女儿》</font></b></h1><div><b><font color="#ed2308"> ——写于1836年</font></b></div><div><b><font color="#ed2308"> 1951年俄文版 </font></b></div><div><b><font color="#ed2308"> 16开布面精装本</font></b></div><h3><font color="#333333" style="">在普希金的小说中,</font>《上尉的女儿》<font color="#333333">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我看来一是因为它是</fon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普希金的最后一部作品(普希金死于1837年);二是因为它是唯一且直接描写普加乔夫起义及其本人的文学作品。但书名看上去却无论如何都难以让读者与之联想——“应该是个爱情故事吧”。其实,奥秘就在于此。</span></h3><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的确有“爱情”——青年贵族军官与边塞上尉指挥官女儿——太过俗套的老梗,不是么?又不那么浪漫,却“传奇”的过分,竟还堂而皇之以之命名——老普没犯懵,栈道必须修的火热,方可“直取陈仓”。而且故事最后,还让女皇陛下大施恩典,特赦并成全了“爱情”——普希金羽笔轻摇</span>曲意逢迎,这才使文坛孤品得见于世,真乃舍“名”取义也。</div> <h1><b>插图作者:C.格拉西莫娃</b></h1> <div><b>第1章: 近卫军中士</b><br></div>我父亲安德列·彼得洛维奇·格里尼约夫年轻时在米尼赫伯爵麾下服役,当上中校,于17××年退伍。从此他便在辛比尔斯克自己的田庄上住了下来,跟本地穷贵族的女儿阿芙多吉娅·华西里耶夫娜结婚。我们兄弟姊妹共有九个。他们很小就死了。当我还在娘胎里的时候,便登记加入谢苗诺夫团当上了一名中士。 <b>第2章: 向导</b><div>赴边塞服役途中遭遇暴风雪。。。。</div> 那汉子(向导——普加乔夫)四十岁左右,中等身量,精瘦,宽肩膀,一部大黑胡子,中间偶有几根白丝,一双大眼睛很灵活,炯炯有神。脸上的表情,看了令人着实非常愉快,但又带点狡诈味儿。头发剃成一个圈,穿一件粗呢短褂子和鞑靼人的肥大的灯笼裤。我端杯茶递给他,他抿了一口,皱起眉头。<br><br> “大人!请做做好事,叫杯酒来吧!咱家哥萨克可不惯喝茶。” <b>第3章: 要塞</b><div>白山炮台距离奥伦堡四十俄里。一条道路沿着雅伊克河陡峻的河岸伸延过去。河水还没有封冻,沉沉的波浪在白雪皑皑的两岸之间忧郁地汹涌,河那边是一望无际的吉尔吉斯草原。</div> 华西里莎·叶戈洛夫娜(上尉夫人)非常纯朴和愉快地接待我们,对待我好似跟我老早就相识了一样。这时,走进来一位十八岁的姑娘,圆圆的脸,两颊绯红,淡褐色的头发光洁地直梳到耳根。这时,菜汤端上来了。 <b>第4章: 决斗</b> <b>第5章: 爱情</b> 我去找玛利亚·伊凡诺夫娜,要告诉她一切情况。她在台阶上迎接我。<br><br> “您怎么啦?”她一见到我就说,“你一脸刷白!”<br><br> “全完了!”我回答,把我父亲的信交给她。也轮到她的脸变色了。。。。 <b>第6章: 普加乔夫叛乱</b> <b>第7章: 猛攻</b><div>玛莎一脸惨白,周身打抖,走到伊凡·库兹米奇跟前,跪下去,叩头着地。老上尉给她划了三次十字,然后搀她起来,吻了她,用梗塞的嗓音对她说:“好,玛莎!祝你幸福。祷告上帝吧!他不会遗弃你的。别了,玛莎!华西里莎·叶戈洛夫娜!赶快带她走。”(玛莎扑过去抱住他脖子,号啕痛哭。)<b><br></b></div> 普加乔夫坐在上尉家的台阶上的一把圈椅里。他身穿镶金边的火红哥萨克长袍。金穗貂皮高帽压齐他眉毛,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哥萨克头目们围着他。盖拉西姆神父面色苍白,浑身发抖,站在台阶上,手拿一个十字架,看样子,他在为即将处决的人默默地向首领求情。广场上很快竖起了绞架。当我们走近时,一些巴什基尔人轰开群众,押着我们来到普加乔夫跟前。钟声停了,一片死样的寂静。 哥萨克头目们围着他。盖拉西姆神父面色苍白,浑身发抖,站在台阶上,手拿一个十字架,看样子,他在为即将处决的人默默地向首领求情。 广场上很快竖起了绞架。当我们走近时,一些巴什基尔人轰开群众,押着我们来到普加乔夫跟前。钟声停了,一片死样的寂静。 <b>第8章 :不速之客</b> <b>第9章: 别离</b><div>一早,鼓声冬冬,将我吵醒。我走到集合的地方一看,那里已经聚拢了普加乔夫的队伍,就在绞架附近。绞架上还吊着昨日处决的人。哥萨克骑在马上,士兵扛着长枪。旌旗迎风招展。。终于,普加乔夫在门口出现了。。。。<b><br></b></div> <b>第10章 围城</b> <b>第11章 叛匪的寨子</b> 我进了农舍,也就是农民所说的行宫。房间里点了两枝蜡烛,墙上糊了金黄的壁纸。不过,桌椅板凳、吊在绳子上的洗脸盆、挂在钉子上的手巾、屋角的锅架、搁碗盏的宽大的锅台,这一切都是通常农家的陈设。普加乔夫威严地坐在圣像下面,身穿火红长袍,头戴高皮帽,手叉腰。他旁边站着他的几位主要助手,毕恭毕敬的样子。看得出,关于抓来一个奥伦堡军官的通报激起了这些造反者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定然扬扬得意,准备处置我这个阶下囚了。 我瞟了他们一眼——普加乔夫的两名心腹。<br><br> 一个是老态龙钟、弯腰驼背的老头,留一大把白胡子,除了一条斜挎在灰色长袍上面的蓝色绶带以外,没有任何显眼之处。但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另一位。那是个彪形大汉,身材魁梧,肩宽体胖,四十五岁上下。一部浓密的大胡子火红,灰色的眼睛炯炯有神,大鼻头没有鼻孔,额头和脸膛上红斑点点,——这一切赋予他那大麻脸以不可名状的神情。他穿着红衬衫、吉尔吉斯长袍和哥萨克肥大的灯笼裤。我后来得知,第一位是在逃的伍长别洛波罗多夫。第二位就是阿方纳西·索柯洛夫,他是个流刑犯,三次从西伯利亚矿山逃跑。虽则我这时忧心忡忡,但我偶然厕身的这个场合还是使我浮想联翩。然而,普加乔夫打断了我的思路,问我道:“说吧!你离开奥伦堡为了什么事?” 马儿飞奔,街上,百姓肃立两旁,脱帽致敬。普加乔夫向两边点头致意。过了一会儿,我们便出了寨子,沿着光滑的大道疾驰而去。<br>不难想象我当时的感受。再过几小时,我就要跟那个我原以为永远失去了的姑娘见面了。 <b>第12章 孤女</b><div>普加乔夫抬腿一踢,铁锁噹啷一声跳到一旁,门打开。我们走进去。看一眼我便愣住了。玛利亚·伊凡诺夫娜就坐在地板上,穿一身破破烂烂的农家女连衫裙,一脸苍白,浑身消瘦,披头散发。她面前搁了一瓦罐水,罐口上盖一块面包。她一看见我便周身颤抖,叫了起来。<b><br></b></div> <b>第13章 拘铺</b><div>今晨我还为这位心爱的姑娘担惊受怕,此刻她居然如此意外地跟我结合在一起,这连我自己也不敢相信,这一切恰似一场春梦。<b><br></b></div> 突然,一群骠骑兵把我们团团围住,肮脏的话骂不绝口。“滚出来!鬼教亲!”一个留唇须的伍长对我叫喊,“会有好东西叫你尝尝!还有你的婆娘!”<br>我下了车,要求带我去见他们的长官。 我不怕审问。但是,一想到甜蜜的重聚又要拖延下去,也许要拖好几个月,我感到可怕了。车子已经备好。佐林友好地跟我道别。我被押上车。两个骠骑兵抽出军刀押送,坐在我身边。车子沿着大道开走了。 <b>第14章 审判</b><div>到了喀山,但见一片瓦砾,满目凄凉。这便是普加乔夫的遗迹!我被带进大火后的城中幸存的要塞里。骠骑兵把我交给一个值班的军官。他命令叫来铁匠,给我钉上脚镣,钉得很紧。<b><br></b></div> 她走过一间接一间的一连串金碧辉煌的厅堂。宫廷侍卫在前引路。终于,来到两扇紧闭的门前。那人交代,他要进去通报,让她一个人留在门口。<br><br> 想到就要面对面晋谒女皇陛下,她心里好怕,费尽气力才站稳没倒。过了片刻房门打开,她走进了女皇的梳妆室。 ※ ※ ※彼得·安德列耶维奇·格里尼约夫的笔记到此便中断了。从他家庭的传说中得知,1774年底奉女皇之命他被释放。普加乔夫被处决时他也在场。其时普加乔夫在人群中认出了他,还向他点点头,不一会儿,此头便被斩了下来,血淋淋枭首示众。不久以后彼得·安德列伊奇跟玛利亚·伊凡诺夫娜结婚。他们的子子孙孙在辛比尔斯克省兴旺发达。<div><br></div><h1> <b> 完 2022.7.31</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