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天涯,情定海角

神采飞扬

<p class="ql-block"> 摄影/文编:神采飞扬</p> <p class="ql-block">海南岛为我国海南省的主岛。海南省简称琼,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北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海南岛终年气候宜人,拥有椰风海韵、旖旎的热带、亚热带风光。这里没有春暖花开、细雨绵绵的含蓄,也没有秋风瑟瑟、落叶飘零的悲壮,更没有冬寒抖峭、白雪皑皑的苍凉。四季如夏、鲜花常盛是她的风韵,蓝天碧海、阳光沙滩是她的内涵。踏入海南,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眼前,心情如同这里的景色,一下子澄碧无痕、豁然开朗。纤尘不染的街道,青翠欲滴的树木,花儿吐娇献媚,天朗气清,惠风和畅。</p> <p class="ql-block">三亚,别称鹿城,古称崖州,地处海南岛的最南端,是海南省具有热带海滨风景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据考古发现,最迟在1万年前,海南岛就开始了人类的活动。先秦时期三亚属百越诸部之骆越。 秦始皇时期设置的南方三郡中,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隋朝设临振郡,唐代改为振州,到宋代时成为中国最南端的地级规模的州郡。因远离帝都,孤悬海外,自古以来三亚就一直被称为“天涯海角”,所以“天涯海角”是三亚最被大家熟知的一张名片。</p> <p class="ql-block">“北览万里长城,南游天涯海角”。不到天涯海角,就不算到过海南。“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使我们对浩渺海天中的南海明珠充满了热切的憧憬。</p> <p class="ql-block">天涯海角游览区位于三亚市西南方向的三亚湾和红塘湾之间的岬角上,依山傍海,总面积为16.4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0.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平方公里,因景区内有两块巨石分别刻有“天涯”和“海角”二字而得名。天涯海角游览区于1984年开始对外开放,是三亚最早的旅游景区之一,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丰厚的历史渊源、深刻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自然景观、醉人的南国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闻名海内外。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沉积,现已成为海南省较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著名景区,是三亚旅游必到的网红景点和打卡点。这里天蓝、海清、石奇、风柔、沙细、日丽、树绿、草青、花红,处处皆美景。“天涯海角”已由旧时令人生畏的“遥远的流放之地”变成今日让人神往的“浪漫的爱情圣地”。</p> <p class="ql-block">天涯海角也有这么一个故事:传说一对热恋的青年男女分别来自两个世仇的家族,族人要把他们分开,但他们发誓不管去到天涯海角也要永远在一起。于是,两人携手私奔到此地,在其族人的追迫下跳进了大海,化成两块巨石屹立在海岸边,永远相视相对,后人以此来纪念他们的坚贞爱情。现在,“天涯海角”不仅仅是一处景点,更是精神的寄托和灵魂的慰藉。</p> <p class="ql-block">天涯海角游览区主要由大型海滩岩、下马岭、天涯湾以及沙滩和海水组成。主要景点:天涯海角广场、爱情广场、天涯海角星、历史名人雕塑园、海判南天石、日月石、南天一柱石、天涯石、海角石等。</p> <p class="ql-block">天涯海角广场,道路两旁都是一排排的椰子树,从广场一直延伸到海边,视线的尽头就是蔚蓝的大海。</p> <p class="ql-block">“天涯海角星”纪念雕塑座落在游览区的正南方,建于2008年,是为了纪念国际永久编号为第9668号的小行星。“天涯海角星”由厦门大学蒋志强教授所创作,雕塑主体为不锈钢制作,运用古代天文仪器——浑仪、赤道经纬仪的形象特征,融入天文学元素,由三个圆弧构成,分别代表“子午环”、“赤纬环”、“赤经环”。中心的水晶制星体代表遨游在浩渺宇宙中的“天涯海角星”。雕塑广场采用周易八卦的形式,雕塑底座半弧形地球突出中国地图中的三亚位置,寓意广阔的祖国版图中,三亚这颗美丽璀璨的南海明珠与宇宙中那颗耀眼的“天涯海角星”交相辉映。水池的周边地面布置着24只蟾蜍雕像,代表天球赤道坐标系中赤经环的 “24时”刻度和中国农历的24节气。</p> <p class="ql-block">“爱情广场”上的爱情石刻围绕着广场中央的“天涯海角星”,与海面上的心形 “爱情石”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历史名人雕塑园”位于正门的天涯海角广场,有十位历史名人的雕塑,他们都与古崖州(今三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尊名人雕塑背后都有一段或精彩或悲壮的故事,他们凝固的身影伴随着不息的涛声矗立在天之涯海之角,无声地诠释着三亚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人遥想怀思。</p> <p class="ql-block">南宋宰相赵鼎,山西人,是岳飞的老师,正是因为他的培植才有了岳家军的崛起。仔细观看塑像,他头发散乱,双目悲愤,左手握拳,右掌拍案,其忧愤之心、激昂之情,非常传神。1138年,南宋朝廷迫于金国的军事压力,很多人都主张割地求和,但赵鼎坚决反对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的卖国行径,遭到了秦桧的忌恨。秦桧当上宰相后,对赵鼎采取了疯狂的报复行为,不断捏造罪名,将赵鼎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今三亚)。在吉阳军,秦桧逼死赵鼎的野心昭然若揭。为免拖累家人及朋友,赵鼎自撰墓铭“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绝食而死,墓地葬在今日的东方县旧州村。在中国历史上,赵鼎是个悲剧人物,但他的浩然正气却为后世所称颂。海口五公祠将其列入“五公”之一,供后人缅怀纪念。</p> <p class="ql-block">西汉伏波将军路博德,西河平周人,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南越王叛乱,汉武帝授命路博德为伏波将军(“伏波”是汉朝将军的一种称谓),领军平定南越王叛乱,南越人慑于其威名皆降,大获全胜。越地平定后,在岭南设置九郡,其中珠崖、儋耳两郡就在海南岛上,这是海南有文字记载的最早行政建制,海南自此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人建有伏波庙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在自然景观游览区,一棵椰子树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关注,它的树干与地面倾斜为30度角,枝叶垂直向上伸展,好像门口的迎宾使者,做出“欢迎”的手势。</p> <p class="ql-block">这是景区中众多石堆中的几堆,与海、天、椰树、沙滩浑然一体,巧夺天工,不论如何取景,都是一幅幅美丽的热带风情画卷。</p> <p class="ql-block">沿着景区的林荫步道缓缓而行,享受着海风带来的清凉,惊讶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谓一步一景。</p> <p class="ql-block">“情侣树”又称“恋人树”,是海南椰风海韵的极佳代表,是台风造景而形成的植物奇观,曾多次成为旅游报刊的封面,是天涯海角游览区的明星树。景中的两棵椰子树,树干互相依靠,椰叶互相交融,彼此诉说着相亲相爱,幸福甜蜜的生活,是情侣不可错过的合影点。</p> <p class="ql-block">站在沙滩上放眼远望,海天一色,波涛浩渺,海岸边,巨石突兀,石经千百年洗刷,圆滑而光洁。</p> <p class="ql-block">各色各样的海边巨石,被赋予了各种美丽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海判南天石”是天涯海角游览区最早的摩崖石刻,位于“南天一柱石”的对面。据考证,清康熙五十三年(即1714年),康熙皇帝谕旨钦差大臣钦天监苗受、绰尔代、以及法王路易十四派出的科学家汤尚贤在下马岭海边题刻“海判南天”石刻,这是清代中国地理子午线的“午”极所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经纬度测绘的《皇舆全览图》唯一大地测量标志。“南天”指的是太阳所行区域,“判”是一剖两半之意,“海”则指南海。“海判南天”综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南海”在“海判南天”处分为“天南海北”。每年冬至正午十二点,可以看到太阳与石面重合的景象。石背面是沈鹏的题诗《巨石洪荒千叠浪》。“海判南天石”近300年来在波涛汹涌的大海边经风沐雨,与不远处的“南天一柱石”默然厮守,巍巍然令人感怀,共同构成了天涯海角的文化奇观。</p> <p class="ql-block">来到天涯海角一定要看看五大名石,他们代表了当地的民俗,讲述着当地的传说,更描绘出人的一生所追求的五样重要的东西。这五大名石就是“爱情石、财富石、平安石、进步石、幸运石”。爱情,财富,平安,进步,幸运,多么诱人!</p> <p class="ql-block">“日月石”又称“爱情石”,进入天涯海角景区大门后直走片刻就到了海边的“爱情广场”,在这里放眼望去,在大海中有两块像心形一样的石头相交一起,上面分别刻着“日”“月”二字,这就是“爱情石”。它与前方“爱情广场”上的“天涯海角星”遥相辉映,集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演绎着“陪你到天涯海角,爱你到海枯石烂”的浪漫爱情故事。</p> <p class="ql-block">相传古时,在宫中有一对青年男女相爱甚深,但宫中的戒律不允许他们在一起,为了能终身厮守,他们决定到一个无人知道的地方生活。于是,他们逃出宫里,长途跋涉,历尽艰辛,来到了海南的下马岭脚下,也就是现在的天涯海角,只见这里山海相连,群石穿空,古树参天,他们就在此居住下来,结为夫妻。从此,丈夫不是耕地就是下海打渔,妻子则织衣做饭,两人相敬如宾,恩恩爱爱,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p> <p class="ql-block">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两人已到耄耋之年,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了现代人说的金婚。丈夫知自己来日无多,又不想让后事累及妻子,因此,想到了自己料理后事的方式。一天傍晚,两人又像往常一样携手来到海边看日落,丈夫深情地对妻子说:“娘子,此生有你相陪来到天涯海角,日月相伴,白头到老,足矣!来生再会了!”,话音刚落,人已纵身一跃沉入大海。妻子顿时明白了这是丈夫对自己最后的爱,她哭喊一声:“相公,等等我!”张开双臂,也扑入海中。刹时,天空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海浪翻腾,树木折枝,天、地、海无不为之动容。从此,海面上升起了这两块心形的石头,它们日月相随,朝暮相伴,后人称之为“爱情石”,并在上面刻上了“日”“月”二字。情人们常说的“海枯石烂”,就是指这海这石。天涯海角也成了情侣们山盟海誓最佳的地方,这里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有情人在此拍婚纱照和举办婚礼或结婚纪念活动。</p> <p class="ql-block">“南天一柱石”又称“财富石”,位于游览区西北方,距离“天涯海角石”约三百米。这是一尊高大兀立的圆锥形奇石,象一支神笔直指苍穹。该石高约7米,正面看像一颗哲人的头颅,侧面看像一艘古船上升起的“双桅帆”,耸立在海天之间,顶天立地,充满财富和阳刚之气。第四版2元人民币背面的图案就是这里的“南天一柱石”。传说三亚南天一柱是“共工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的“天柱”一截,被派遣到这里来独撑南天。清宣统元年(1911年),当时的崖州知州范云梯就根据上述说法,题刻下“南天一柱”这四个大字。另传很久以前,陵水黎安一带海面上恶浪翻滚,渔人出海往往船翻丧生。王母娘娘的两位仙女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为当地渔家指航打渔,渔民的生活从此安定美好。王母娘娘知道后,便派雷公雷母抓两位仙女回去,二人不从,化为双峰石,矗立海上继续为渔民引航。雷公大怒,轰的一声将双峰石劈为两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飞到三亚的天涯海角旁,成为今天的“南天一柱石”。</p> <p class="ql-block">穿过人字石门,眼前豁然开朗,蓝天白云,宽阔的沙滩和无垠的大海,还有著名的“天涯海角石”……</p> <p class="ql-block">“天涯石”又称“平安石”,位于游览区西北方的海滨沙滩上。此石远望像一座山屹立在南海之滨,近看是矗立的磐石,传说“坚如磐石”即指此石。“天涯石”方方正正,四平八稳,已有亿万年的历史。清朝雍正年间,民间流传崖州知州程哲来到此处,遂带人在此石上刻上“天涯”两字,祈福国泰民安。“天涯石”周长约60米,高10米,圆中见方,方中呈圆,独占着海湾一角。石的下方还题刻有“海阔天空”四个字。相传它是南海上亿年“石祖”被派镇守南海,祈求南海风平浪静,保佑众生四季平安,所以,人们把此石称作“平安石”。每年都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平安石”前祈福平安。天涯海角游览区海滨沙滩上,罗布如星的石头以这一段最为密集,“天涯石”块头最大,可称“祖石”,其他的石头只能算“石儿”、“石孙”。“天涯藐藐,地角悠悠”,走到天涯处,将尘世烦恼抛于脑后,只留此时此景此中人。</p> <p class="ql-block">“进步石”与“平安石”毗邻。“进步石”由上百块形态各异的石头垒叠在一起,层次分明,自下往上排列,循序渐进。拾阶登高,步步高升,顿时感觉海阔天空,寰望天际,笑傲南海。1733年(清雍正年间)崖州七品知州程哲题刻“天涯”二字后,登上“进步石”,不久即官位连升三级。“进步石”寓意学业不断进步,事业蒸蒸日上。</p> <p class="ql-block">“海角石”又称“幸运石”,藏得比较隐秘,不少游客找不到,其实它就在“天涯石”背后不远处。该石高峻雄奇,顶天立地,周边还有众多石头相拥着,最高点的尖石上题刻着“海角”二字,与“天涯”二字遥相呼应,构成了完整的“天涯海角”。从前,这附近的渔民认为在海边就数这石头最高最尖,像一盏明灯能看见渔群,他们期望自己的眼睛也能像这石头一样明亮发现渔群并捕获大鱼,故每年端午节都要举办一次爬石比赛,谁先爬上这块石谁就是当年的幸运之星。1938年,琼崖守备司令王毅为了抗日来到此处,只见“天涯”石不见“海角”石,就令人在这石刻上了“海角”两字,并在旁边的石丛中建了一个碉堡,这碉堡现在依旧守卫着天涯海角。他告诉渔民,这石头既能保佑渔民发现渔群和敌人,还能保佑渔民不被敌人侵害,并让渔民们在端午节不要再爬石了而改做其它活动。当地的渔民从此在每年的端午节都抬着五条不同颜色的龙进行巡游。</p> <p class="ql-block">“天涯”和“海角”的两块巨石一直被视为爱情的象征,是三亚市的标志性景观之一。红色的“天涯”二字分外醒目,而“海角”二字却如此之小,是暗示“天涯”易寻,“海角”难觅吗?</p> <p class="ql-block">天涯海角游览区里有一诗句:“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它的意思是:天涯海角再远有一天也会到达,可是相思是没有尽头的。但愿天下有情人相约天涯,情定海角。</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感谢您的阅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2022年6月12日拍摄</p><p class="ql-block">部分文字参考景区简介和网络资料编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