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之旅(115)丘吉尔庄园

魏晋南北

<div>布莱尼姆宫(丘吉尔庄园)【1987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理位置:N51 50 31 W01 21 41,遗产编号:425】</div><div><br></div>布莱尼姆宫,别名丘吉尔庄园,是历代马尔伯勒公爵府邸,也是温斯顿·丘吉尔出生地。 布莱尼姆宫是英国唯一一座既非王室所有、也非宗教建筑,却被称为宫殿的建筑。 宫殿位于牛津伍德斯托克,由约翰·范布勒建造。它将田园景色、园林和庭院融为一体,显示出卓越超群的风范。 这座乡间宅邸占地面积2100多英亩,是英国规模最大的庄园之一。 丘吉尔庄园建在格里姆河边,通过建造堤坝蓄起了两个形状狭长的湖泊。 两湖相接处,一座小桥笔直地通向宅邸的中庭,桥的另外一端连接着河对岸的牧场。 中庭、主路、小桥和对岸的草坪上以绿植勾勒出的线条形成一条直线,将周围广阔的田园、园林和庭院融为一体。 随意装点的橡树林、湖泊、玫瑰园、小瀑布体现出英国式园林讲究自然的乡野风格。 大草坪上的雕塑、喷泉和修剪整齐的植物又具有法国巴洛克式园林布局严谨、偏爱几何图形的特点。 在英国,模仿自然景色的花园中很少用雕塑来做装饰,而布莱尼姆宫是一座法国巴洛克风格的花园,雕塑在这里随处可见。 布莱尼姆宫是18世纪王宫建筑的杰出典范。 从住宅的高处望下看,花园布局整齐有序,其中的植物、通道和装饰物尽收眼底。 散落在各个角落的雕像是一种标志,这些雕像象征着军队的英勇顽强和军人的荣耀,因为这座官邸是为纪念英国军队而修建的。 布莱尼姆宫西侧充分呈现出花园整体布局的绚丽多姿,远处有布朗设计的体现英格兰自然景色的花园;湖边则有迪歇纳设计的意大利梯田式花园,同时又体现出法国式的几何图形的园林风格。 官邸西侧还有一处修建在台阶上的“水景园”,这是建筑大师范布勒在18世纪建造的,共有13个部分。 水景园的中间和四个角落各有一座喷泉,黄杨、雕像和装饰墙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水景园之中。13个喷水池组成小型的阶梯式瀑布,流入水景园的中间。水柱激起层层浪花,显得生气盎然。 这些花园是为了进一步美化高处房屋的环境而修建的,绚丽多彩的花朵令人赏心悦目。错落有致的黄杨取代了花卉,宛如彩色沙地上的浮雕。水池周围用白色石头砌成边框,将黄杨的轮廓勾勒得格外分明。 <div>1704年8月13日,约翰·丘吉尔在巴伐利亚打败了路易十四的军队,取得了布莱尼姆战役的胜利。为了嘉奖他的功勋,国王封他为马尔伯勒公爵,并将这座府邸赐给了他。<br></div> 布莱尼姆宫是当时著名的建筑大师约翰·范布勒于1705年至1722年间完成的一项杰作,这里的园林布局和建筑风格都是为了体现马尔伯勒公爵建立的卓越功勋。 布莱尼姆宫主体建筑由两层主楼和两翼的庭院组成。 外观混合了克林斯式的柱廊、巴洛克式的塔楼,高高隆起的三角壁,形成错落有致的正立面线条。 进入大厅,最令人惊叹的是由詹姆斯·桑希尔于1716年绘制的天花板:按照战争的顺序在布莱尼姆宫中展开,展现了马德罗的胜利。 长长的拱形走廊一直延伸到大厅的南北两边,这是温布勒的典型之作。比如楼梯,为拱廊的东墙所隐藏。 室内还陈设着家族油画、壁毯及各种装饰摆件,每一件都出自名家之手。 每间居室墙壁上,都挂满了家族先辈的肖像、各种风景油画及珍贵壁毯,地上铺满昂贵的丝织地毯,古旧的家具桌子上,摆着大量王室赏赐的奢侈银质及瓷器餐具等,默默昭示着往日的辉煌。 彰显公爵身份的双头鹰门徽。 整座宫殿里最长的房间是图书馆,占据了宫殿的一个侧面。 55米长廊图书馆是当年接待贵宾的场所,也是显示贵族身份与知识的象征。 室内放有女王安妮全身雕像。 也许这个房间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便是在北部尽头的宏伟的威利斯管风琴。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于1874年11月30日诞生在布莱尼姆宫,他是第七代马尔伯勒公爵的孙子,他继承了这个显赫家族的优良传统,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度过了辉煌的政治生涯。 温斯顿·丘吉尔很早就是一名军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功地保卫了英国,后来担任英国首相,因而名垂青史。 丘吉尔庄园内的家族私家教堂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div>牛津城附近的一个浪漫花园中,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名胜,就是由天才园艺师布郎建造的布莱尼姆宫。它是英国国王奖赏于1704年打败法国和巴伐利亚侵略军的马德罗第一位公爵约翰·邱吉尔,而于1705-1722年建造的公爵府。布莱尼姆宫以折中风格和回归民族根基而著称,是18世纪王宫建筑的杰出典范。</div><div>(部分文字摘抄于百度百科)<br><br>摄影(2018年)、编辑:魏晋<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