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河 淌 水

厚土

从大关高桥镇上公路溯流而上二公里,两峡皮沟间划了一个半圆弧形,我媳妇的后家座落在对岸的弧背上,小地名叫半边河。 多少年前,几间矮小土夯茅草房立在河坎上,错落有致。青山与青山相对,小河欢快潺潺而流,炊烟袅袅不知是烟是雾在半山腰结上围裙。房前屋后拾掇得整洁干净,三代老老少少二十来人,虽分家却融洽得一河水,虽贫困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质朴和真诚,笑着说着招呼着热情着,过年过节我都喜欢到这里,于是我把这里当故乡了。 这是一条清澈简单的河,也是喜悦哀愁多变的河。一年都会下几场大暴雨从山顶山腰倾泻而下,聚集着浑浊的气势,嚎淘呐喊你争我夺在狭窄的沟谷间汹涌澎湃,上万斤的巨石也经不住折腾随泥沙而移动。这样的夜里老爸就是值班员,坐在院坝捻着叶子烟吧嗒吧嗒地吸着,焦急的火点像信号灯眨巴到天明。如果有预见,在洪水来临前把小桥撤走,不然就冲走了。涨水了到对岸或集镇上办事就要顺着河这边刀切的山路或上或下手脚并用攀爬溜梭,空手都难负重可想而知。水消退了桥又搭上,就在稍狭窄处两巨石间捆上两根圆木头,用竹篾绳捆扎再绑上简易护栏,走上去晃悠悠有点扭秧歌似的。我们回去孩子们雀跃般跨桥而接,他们负重轻快而潇洒,我们扶栏却如履薄冰。 河两边像驼背老人,除了住在河边一家几户外,半崖上还住着好几户人,不夸张地说,圆背兜圆簸箕圆木桶从大门口滚下来,会轱辘辘直灌五六百米的河里,所以每家都养着马,驮点肥料或农用物资,人走桥上马趟河中,时不时出现安全事故。后来,政府补助点,一家一户凑了点,修了1.5宽的钢筋水泥小桥,虽简陋点但牛马手推车摩托车也能过了,生活也悄悄发生了变化。 有桥了她家在河边砌了保坎,撤出老房修了砖房。窗子对着水面,河水永久地弹奏着不息音乐,越是深夜越清晰越幽远,初是睡不着稍后又沉醉地醒不来,多住几天就有点上瘾不想走了。忙时怀念闲时回去,腊肉糯苞谷吊浆粑是有的,鲜嫩的蔬菜是有的,可以在河边尽情的玩,吃饭时自然有气喘吁吁的小孩跑下河坝催你回去,这种生活比野炊浪漫。 这条河源于五莲峰系永善县马楠冷水,穿过岩融洞隙流向大关县太华就叫高桥河,越千沟转千弯,汇聚了无数根系流出了一河的花裙子绿裙子,转弯隐了再转弯又现了,再下去就与长江结合了。这河呵!激昂时澎湃高亢放荡不羁飞花逐月哗啦啦震响,低调时如诉如泣缠绵绯恻含情脉脉凌波微步委婉曲折。放荡后的河留下白生生青悠悠的石头,大的奇形怪状,小的圆润清纯,随意裸睡着,还留有乳腥味。河两边杂生着茂盛的树和草,鸟栖息在林中嬉戏在水面,惊起又复下。 如果你起得早,看到殷红的鲜血蠕动,黄金铁水般闪烁,你别惊讶!这是朝霞刚翻越丫口烤红河面的状观。温情的阳光慢慢舔过卵石和沙石,热能被石头吮吸,赤脚踩在上面痒痒的暖暖的麻酥酥的,触电般通过涌泉穴刺激着神经滋养五脏六腑,比养生馆还惬意。河净石头明,水清更亮睛。五颜六色的大石头小石子静静地躺着,清泉石上流。挽起裤腿游曳于冰凉的水中,凉意荡漾满胸。可以跟小朋友干水仗,那怕全身湿透狼狈不堪心情也很爽朗。河岸的石头不成规矩却有规矩,有的鸟瞰观天有的低俯戏水,或立或蹲或卧或躺,野性十足,自然生成。静静观河思绪飞扬,捧上书本心情宁静,笛与天水共鸣,心不浮人不燥,宠辱不惊,烦恼皆忘。 太阳落山了,天沉静下来,睡前不妨再站在院坝再听一阙催眠小夜曲。芒种时节,如有幸被清怨凄美深邃的鸟声惊醒,走出寝室站在院坝里,这样的夜一定是有月光的,一定是鸟呼唤出来的。风轻轻地拂着,水静静地潺着,山朦胧水朦胧,“布谷……布谷……”,回荡悠长。 我见证了这条河和对面公路的变迁,前后山的人家都搬迁了,河边这一大家子还在,只是留下半老和个别小的,年轻男孩子闯世界去了,年轻的姑娘嫁在远方,恐怕再也不能拍摄这样的全家福了。<br>(部分内容和图片曾在云南省农村金融等平台和刊物登载) <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br data-filtered="fil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