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现代唯美绘画的独行者惠斯勒

孙根浩(临风浩歌)

<p class="ql-block">  詹姆斯•惠斯勒(1834-1903)(题图、图1 ,自画像)是19世纪欧洲绘画艺术由古典时期向现代时期转型阶段,一位非常有特色的画家。他的人生经历是在不同国度完成的,而他的艺术风格也是多种画派兼收并蓄的结果。他的作品与写实主义、印象主义、象征主义以及日本浮世绘都有关联,但却又不属于其中任何一方。因此,他的艺术作品具有鲜明的独创性。惠斯勒是当时专注于音乐性绘画语言探索的独特范例,他注重艺术的独立性,强调构图造型与色彩的形式美感,以革新精神探索唯美主义的艺术形式及其绘画语言。他作品中沉静优雅的构图,唯美和谐的画面,浪漫神秘的氛围,形成了他独有的艺术特色。他对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美学的深入研究,对新艺术语言的不断探索,彰显了现代主义的端倪,奠定了他在美术史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对后世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1834年7月14日,惠斯勒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一个铁路工程师家庭。他是一个生性敏感的孩子,情绪常常很低落,一点小事就能让他变得暴躁无比。母亲发现惠斯勒只有在画画的时候才能保持一段时间的平静。惠斯勒很小的时候就对艺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九岁时,因父亲负责监督兴建莫斯科至圣彼得堡之间的铁路,全家于1843年迁居俄国圣彼得堡。11岁时,母亲把他送到当地的帝国美术学院,在这里遇到了著名的苏格兰艺术家威廉•埃伦,他对惠斯勒的母亲说,你的孩子是一个罕见的天才。惠斯勒学了四年的艺术基础知识,以全班第一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1850年惠斯勒的父亲死于俄国霍乱,他们举家迁回美国,15岁的惠斯勒被母亲送进了父亲曾经受训并教授绘画的西点军校,身体素质没有达标的惠斯勒在父亲的光环下待了三年,因没有通过考核而被勒令退学,后又进入地图规划处做绘图员,但在要求严谨的地图上糊塗乱画的惠斯勒没几天就被解雇了。至此,惠斯勒决心以后只做绘画这一件事。</p> <p class="ql-block">  1855年,21岁的惠斯勒怀着要成为艺术家的雄心前往巴黎,开始了专业的绘画求学之旅。惠斯勒在格莱尔工作室学习绘画创作,受到了安格尔艺术的影响,此后便在画面上强调对比色的重要性,认可黑色是色调和谐基本色的理论,并使用大量的黑色去调节画面的美感。他常去卢浮宫,在大师名作前一坐几个小时,打量每根线条,分析每种颜色,把美熟记在心上。惠斯勒获得了惊人的视觉记忆,他从头到尾背得出一幅委拉斯凯兹的名画,就像指挥家背得出一首交响曲,他学会凭记忆复画出卢浮宫中大师名作的全部技巧,包括细节和色调层次,他的绘画几可乱真。然而惠斯勒不想在临摹上出人头地,因为他的天才是独特的。</p><p class="ql-block"> 作于1858年的《钢琴课》(图2)是他创作的第一幅露面于公众的作品,带有明显的现实主义风格,画中惠斯勒的异母姐姐黛博拉在弹奏钢琴,表情专注而安详,她的女儿安妮身着白色优雅的短裙,双臂搭在琴上,安静而又专心的注视着母亲。背景墙上挂着两幅只露出角边的油画,简洁而合理;造型与颜色的处理,以及对整个画面氛围的把握,都体现了惠斯勒对写实主义的倾心。可惜这幅画作引起的反响不大。其后,他的两幅版画入选了当年的沙龙展览,这使他仍坚定地朝着成为知名画家的目标努力。1860年,他迁居到了心仪的伦敦,开设了自己的画室,开始专门从事创作活动。《钢琴课》再度被人们想起,并入选了1860年皇家艺术院展,还卖了个好价钱。</p> <p class="ql-block">  惠斯勒认为音乐与绘画是相通的,为了让绘画与音乐联系而凸现绘画语言的纯粹性,也为了让公众更好地读懂自己的艺术创作,惠斯勒便尝试将自己的作品与音乐标题结合。如:《蓝色与银色的合声:特鲁维尔》(图3)、《蓝与黑的小夜曲:切尔西》(图4)、《蓝色与银色:蓝色波浪,比亚里茨》(图5)、《艺术家在他的工作室》(图6)、《红色和谐:灯光》(图7)、《肉色与绿色的变化:阳台》(图8)、《布列塔尼海岸》(图9)等等。他将夜色题材的作品命名为夜曲,人物肖像画命名为改编曲,把一些色彩协调纯净、优美宜人的风景画命名为旋律等等。他不主张把一幅画表现为一个故事,而是要表现情感和韵律,表达画家自己的感悟,他的很多作品就是这样完成的。他认为给作品加上音乐标题会使画面更加具有感染力。这种艺术结合的方式,表现出画家心灵深处微妙而复杂的情绪变化,以及其对于唯美主义的迷恋。惠斯勒的艺术精神也感染了同时代著名的印象主义音乐家德彪西,后者的很多音乐作品被认为具有惠斯勒的绘画风格。</p> <p class="ql-block">  1862年,惠斯勒邂逅了一位美丽的爱尔兰女孩乔安娜。乔安娜修长的身材,棕红的长发,端庄的举止,清丽的容貌,令他心醉神迷。走入热恋中的惠斯勒以乔安娜为模特,创作了著名的《白衣少女》。1863年,这幅作品在伦敦国际展览会展出时他将其名称改为《白色交响曲1号:白衣少女》(图10)。作品赢得了潮水般的赞誉之声,几乎一夜之间,惠斯勒便在伦敦画坛确立了他极具独创性才华的美名。</p> <p class="ql-block">  惠斯勒对形体与色彩的把控,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白衣少女”就是这一境界的完美体现。画中模特是作者的情人,这种情感上的关联令画作具有了温馨的意味。画中女子身材修长,白色的长裙衬托出人物的典雅,人物身后饰以图案的厚重帷幔,手中的小百合恰如加缀在长裙上的精灵,与白色的背景、白色的衣裙形成反差的是人物瀑布般流泻的棕红长发,再加上女子肃穆的表情和稍显忧郁的眼神,均给画作增添了一种伤感的神秘。“白衣少女”的主题并不深刻,或许它所要表达的仅仅是一种美感,一种青春的、典雅的、神秘的美。这是惠斯勒一夜成名的作品,也是他艺术风格确立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  从这时起,惠斯勒的绘画语言愈加成熟,进入创作鼎盛时期,创作了一批知名的杰作,显示了他艺术探索的成就。如:《白色交响曲2号:白衣少女》(图11)、《白色交响曲3号:白衣少女》(图12)、《灰与黑的协奏曲:母亲的肖像》(图13)、《灰与黑的协奏曲:托马斯•卡莱尔肖像》(图14)、《绿与灰的和谐:西西莉•亚历山大小姐》(图15)、《绿玫瑰和谐:音乐厅》(图16)、《伦敦码头的河畔酒吧》(图17)、《肉色与绿色的小点:瓦尔帕莱索》(图18)、《玫瑰与银的和谐:瓷器国的公主》(图19)、《黑白排列》(图20)、《黑与金的排列:布莱克•利朗的肖像》(图21)、《紫色与金色幻想曲:金色的屏风》(局部,图22)等等。</p> <p class="ql-block">  《灰与黑的协奏曲:母亲的肖像》(图23)是惠斯勒的代表作之一,如今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他于1871年完成这幅作品,1876年在巴黎沙龙展出,成为他绘画事业的转折点。颇具戏剧性的是,这幅画经历了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退货,随后“诗人之王”马拉美等上书迫使法国政府买下的崎岖之路。画面中画家的母亲侧面端坐在椅子上,仪态庄重,神情平静,在灰与黑为主基调的风格中,画面整体井然有序,形成了肃穆安详的氛围;背景中窗帘、画框以及与之形成九十度角的地脚线,都在用直线衬托母亲富有曲线的面容和裙摆,构成了美术史上经典的构图;对母亲性格真挚而深刻的描摹,使形象达到了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对母亲的热爱与尊敬融入画中。这就是惠斯勒眼中的母亲,这样一幅大色块构成的凝重画面,极具恬静的魅力,让人们过目不忘。这幅画被视为母爱的象征,被誉为19世纪最伟大的肖像画之一。画作曾多次被搬上方寸邮票和钱币(图24、25、26),美国1934年发行的单枚套票,采用精细的雕刻版,紫色印刷,符合原作雅致朴素的格调,但却去掉了画作下部以及背景中的画框窗帘,还画蛇添足地在左下增添了盆花,因而受到诟病。</p> <p class="ql-block">  惠斯勒当仁不让地占据着著名画家的位置,委托他作画的顾客接踵而至,收入也颇为可观。他搬到了泰晤士河岸的新居,惠斯勒对工作精益求精,进入创作状态后常常废寝忘食,但这并不妨碍这位个性十足的画家享受生活:时髦的衣饰,精美的食物,奢华的宴会。为了让豪华气派的生活状态延续,他接受了多种性质的工作,如为富豪画肖像,为贵胄装饰别墅等等。1877年,他还推出了夜曲系列的画作,如《蓝色与金色的夜曲:南安普敦的水面》(图27)、《灰色与金色夜曲:切尔西的雪》(图28)、《夜曲:威尼斯第1集》(图29)、《蓝银夜曲:泻湖,威尼斯》(图30)等等。</p> <p class="ql-block">  大量唯美主义风格的夜景画有人欣赏,也有人心生排斥。惠斯勒正是因为一幅夜景画《黑与金的小夜曲:泰晤士河上散落的焰花》(图31、32)受到了罗斯金猛烈抨击,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官司。画作对泰晤士河的精致夜景做了艺术化处理,夜幕下的港口星光点点,焰火璀璨,仿佛是夜空中跳动的音符,无限浪漫迷人;画作技法飘逸洒脱,具备了现代绘画的元素。罗斯金是英国举足轻重的文艺评论家,他攻击道:“此类作品由于作者的缺乏修养和胡思乱想,几乎接近招摇撞骗了……一位纨绔子弟把一罐颜料扔到观众脸上,竟然还向对方索要200个基尼!”惠斯勒奋起反击,写文章,做演讲,并以侮辱名誉罪将罗斯金告上法庭。罗斯金主张艺术要承担起社会道德的表达义务,而惠斯勒则是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法庭上唇枪舌剑,激烈交锋,官司打了一年,最后惠斯勒胜诉。法官判罗斯金向惠斯勒致歉,并支付1/4便士的象征性赔偿。惠斯勒为自己创新的画作和艺术观念赢得了尊严与合法性,但同时也因支付高昂的诉讼费而导致破产,其住宅和作品被迫拍卖。而这场诉讼也影响了罗斯金在艺术圈既有的权威,他不得不辞去大学教授的职务。因此,这场旷日持久的庭审,实际上成为了艺术观念的裁判大会,并在美术史留下了不容回避的话题。</p> <p class="ql-block"> 惠斯勒是一位绝不会被生活击倒的人,他的自信来源于他的绘画天才。破产后,他大量勤奋的创作又为他带来了经济上的丰收。不断诞生的佳作继续增长着惠斯勒在画坛的声誉。如:《冰中的泰晤士河》(图33)、《红色与金色:日落》(图34)、《肉色与黑色:西奥多•杜雷特的肖像》(图35)、《黄色的房间》(图36)、《暴风雨:落日》(图37)、《克雷莫恩花园2号》(图38)、《紫与玫瑰:磁器美女》(图39)、《粉红肉色交响曲:弗朗西斯•莱兰德夫人的肖像》(图40)、《棕色和银色:旧巴特西大桥》(图41)等等。</p><p class="ql-block"> 惠斯勒对潮流相当敏感,他画作中许多模特的服饰都是他选定甚至是亲自设计的,我们可从两幅色彩迥异的肖像画作中窥见一斑:赛克穆斯是一位演员出身、后嫁入豪门世家的贵夫人,在《黑色的改编曲第5号》(图42)中,赛克穆斯身着一袭黑色礼袍,披一条超长的雪白长绒坎肩,庄重高贵,典雅富有,人们能感受到贵夫人上流的社会地位和雍容华贵的迷人气质。而另一副《粉色与灰色的改编曲》(图43)中,惠斯勒为赛克穆斯选择了粉红色和灰色的长连衣裙服饰,充分展示了这位贵妇性感和妩媚的动人魅力。可以说,每幅画作都是惠斯勒精心设计的绝妙作品。</p> <p class="ql-block">  惠斯勒在事业精进的同时,还收获了爱情。 1888年,他与年轻的格德温幸福地结成为夫妻。1892年,58岁的惠斯勒在伦敦举办了一场以“夜曲”为主的作品巡回展,受到了热烈欢迎。至此,他的作品逐渐被大众接受,美国公众更是将他誉为“偶然住在英国的一位美国画家”。同年,英国又选举他担任不列颠皇家美术家协会主席,不久后法国也授予他荣誉军团骑士勋章,他还获得了巴黎国际博览会金奖、慕尼黑国际艺术展览会一等奖、阿姆斯特丹国际展览会金奖等等。少年不得志的惠斯勒,终于在晚年时期荣誉加身,那个曾经自负张扬的艺术家,也慢慢地变得平和简缘。巡回展结束后,惠斯勒与妻子移居巴黎,在那里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与印象派画家莫奈、雕塑家罗丹等成为朋友。此后,他在巴黎和伦敦之间往返。不缀的绘画和旅行,让他的身体逐渐衰弱,他的绘画越来越被长期卧困病床所打断。1903年7月17日,康复的他叫了一辆出租马车出外兜风,返家后坐下来作画。几分钟后,画笔从手中掉落下来。惠斯勒在伦敦自己的画室中辞世,享年69岁。</p> <p class="ql-block"> 惠斯勒生于美国,长在俄国,学成法国,定居英国,他是在不同文化边缘游走的艺术家,这令他的作品具有了鲜明的独创性;他没有系统的接受过专业知识教育,这似乎更使他少了几分传统的束缚;尤其是他对色彩的大胆应用,对光的精巧处理,均展示了他与生俱来的洞察力和创造力。惠斯勒为世界留下了500多幅艺术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惠斯勒执着地坚持自己的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反对艺术承载道德与功利,竭尽一生追求纯粹艺术的精神,使他成为了处于文化边缘的现代生活中的英雄独行者,从而赢得了世人的尊敬。</p><p class="ql-block"> (全文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