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国美篇:明太祖朱元璋登门为太子朱标请老师,老师知其来意后第一句话就问“小儿顽劣、可训否”?

王建国

<h3>在中国对儿童的启蒙教育读物首选就是“三字经”,“三字经”有两句名言;“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意思就是做为人之父母即然生了孩子、就应该给他们良好的教育,养育、教育孩子就应该是父母应尽的责任。</h3> <h3>等孩子走进了学堂、做为老师就应该为学生从严教育、师者;“布道、授业、解惑”,切不可敷衍、搪塞、懈怠耽误孩子的前程。</h3> <h3>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励志学习的典故;如;春秋时代的“孟母三迁”,汉朝时期匡衡“凿壁偷光”,晋朝时期孙康、车胤“囊萤映雪”,宋朝时期的范仲淹的“断齑画粥”,宋代大诗人欧阳修的“画荻教子”,宋代大学者杨时的“程门立雪”等无不是历史上寒门学子励志学习、父母教育孩子的著名典故。</h3> <h3>可以说自古以来、华夏民族对于后代的教育都非常重视、社会地位、经济地位越高的家族重视的程度就越高,贵族家庭的后代一定是要受良好教育的,尤其是帝王之家的皇子们、更是要请最好的老师加以教育,更是对未来的皇帝继承人太子的教育在选择老师上更是重中之重。</h3> <h3>作为从社会底层草莽起家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来说,由于家境贫寒、世代务农、父母、兄弟、姐妹都是饿死的,几乎没有读过书、朱元璋要过饭、放过牛、当过和尚,从最基层的士兵干起,朱元璋在得势以后、知道了读书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性,他要给自己的儿子聘请最好的老师、学习治国安邦的能力。</h3> <h3>朱元璋生逢元未,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朱元璋从皇觉寺还俗后、投奔了红巾军首领郭子兴、原本就是想混口饱饭吃、也就是吃粮当兵没有什么大的理想、终是命运使然,朱元璋颇有心计,体格健壮,小时候练过一些武术、投军时间不长凭着有计谋、行动果敢沉着、讲义气、经常立功,赢得了郭子兴的喜爱、调朱元璋做了自己的亲兵卫队的九夫长。</h3> <h3>留在了郭子兴身边当差,朱元璋做事小心谨慎、打起仗来身先士卒、不怕死,且不贪功、不贪财、不贪色还经常能出些计谋,有见识、为人大方、人缘很好、被红巾军大元帅郭子兴收为了义子、郭子兴还把义女马秀英嫁给了朱元璋,马秀英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创建帝业的岁月里和朱元璋患难与共、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市登基称帝,立国号为大明,册封马秀英为皇后。</h3> <h3>朱元璋娶了马秀英后、1355年郭子兴病逝,朱元璋继𠄘了郭子兴的位子、这吋的红巾军实力很大、现在的朱元璋己有图谋天下的野心和资本了,有了这些实力和地盘后,他开始重视后代们的教育问题、特别是长子朱标的教育、朱元璋对朱标寄于了厚望。</h3> <h3>李善长向朱元璋推荐了两名大才,一个是以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的刘基字伯温,另一个是位道士、也是当代大儒饱学之士宋濂,朱元璋知道宋濂是大儒、江南名士,就想聘请宋濂做长子朱标的西席,朱元璋说过;“人有精金,必请良匠冶炼铸之、有美玉必请良工而琢,有子弟必求名师教之”。</h3> <h3>但是;宋濂生性偏执、清高孤傲,不愿为官、元朝的吏部几番相请其出仕为官,均被其拒绝,朱元璋为了能让儿子有个好老师、可谓是三顾茅庐,这天、朱元璋带着聘礼领着朱标轻车简从来到了宋濓的学馆,叫朱标立在馆门外等候,朱元璋进馆且当场说明来意、宋濂早就听说过红巾军元帅朱元璋的大名,但是只是闻其名、从未谋面、更不知其人品如何。</h3> <h3>听朱元璋说要请自己给其长子当老师,为了试探朱元璋的诚意人品便有意说到“小儿顽劣、可训否“。宋濂的这句话有多种含义、一是试探朱元璋的人品,二是试探朱元璋的诚意、三是试探朱元璋的格局,朱元璋听到这句话也是吃惊不已、这时的朱元璋以经打下了大半个江山,不久之后就要登基称帝了,长子朱标就是当朝太子。</h3> <h3>朱元璋毕竟是一代豪杰,听出了宋濓的话外意思,朱元璋思量片刻、脱口而出说道“不死即可”,这句话让后世盛赞不己、朱元璋尊师重教的做法成为了历史佳话,朱元璋这句话一出口、宋濂也愣住了、他想不到朱元璋有如此雅量,显岀了朱元璋的格局广大、朱元璋的礼贤下士敬重贤人,让宋濓对朱元璋刮目相看、宋濂是与刘伯温不相上下的当代大儒、礼学名士,颇有傲骨,当即答应做朱标的老师、朱元璋听后大喜,连忙叫在门外垂手而立的朱标进来,当场叩头行拜师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