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18日</p><p class="ql-block">走遍上海今天继续,计划行摄宝山区。</p><p class="ql-block">还记得半个月之前我在宝山区洋桥村耗时大半天,也未寻找到的沪苏分界线上的第30、31、32、33号界桩吗?</p><p class="ql-block">今天计划行程最简单,下决心一定要寻找到这4处界桩。逆时针方向沪苏分界线上45—34号界桩已寻获,现在计划把33—1号界桩去系列寻访(包括曾经寻获的,因为更换桩型了)</p> <p class="ql-block">尽量绿色低碳出行,乘地铁11号线换地铁15号线换地铁7号线到美兰湖再换公交宝山81路,到洋桥村站下车。</p> <p class="ql-block">到达宝山区洋桥村村委会,打电话找到村管理土地的尹先生,他让我找村支书问问,敲开村支书办公室的门说明来意:</p><p class="ql-block">“这个、这个……我不知道的……”</p><p class="ql-block">“4处界桩埋设在洋桥村范围,请问您村支书怎么会不知道呢?”</p><p class="ql-block">村支书抬眼看了我一眼,又低头看电脑,迟疑一下:</p><p class="ql-block">“………我不负责这块的……”</p><p class="ql-block">“那麻烦您打个电话给负责这块的工作人员……”</p><p class="ql-block">他没有打电话,又朝我看了一眼,停顿一下,然后说:</p><p class="ql-block">“你是?……为什么找界桩”</p><p class="ql-block">“我是沪苏浙省界界桩的志愿者,需要巡视界桩目前的状态”</p><p class="ql-block">“这个……这个……”</p><p class="ql-block">“您告诉我界桩的位置,我可以自己去,不需要村工作人员陪同”</p><p class="ql-block">“这个……就是在公安检查站那边……”</p><p class="ql-block">“那边我前几天去过……”</p><p class="ql-block">“公安检查站不到的地方有条小路,你进去看看,也可能是在工厂内部吧!……”</p><p class="ql-block">“好的,谢谢!”</p> <p class="ql-block">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p><p class="ql-block">离开村委会,这时我已经基本清楚上次为什么找不到了。往公安检查站方向步行到疑似的厂房附近,停下脚步四周巡视。</p><p class="ql-block">我的一句经典的话,问对人很重要。询问到一位姓韩的先生,他问我干什么,我如实告知,听后韩先生非常客气,马上领我前去,一边走一边说:你自己找不到的,省界界桩是要象你这样的志愿者经常来巡视的,就太好了。</p><p class="ql-block">现在时间是11点13分。我看到沪苏分界线上30号界桩,双面单立,国务院 2018年。接着韩先生又带我去看沪苏分界线上31号界桩,双面单立,国务院 2018年。它埋设在厂房与厂房的中间,我没有看到进入的门,那就翻个窗户进去,这个对我来说就是小菜一碟。</p><p class="ql-block">韩先生见我要爬,连声说:“当心、当心……我帮你拿着背包吧,安全第一”。</p><p class="ql-block">非常谢谢韩先生的热情,陪我走了许多路,我顺便询问他还有二处界桩埋设在哪里?他说不知道了。</p> <p class="ql-block">和韩先生道别后,我继续沿沪苏分界线上边走边问村民和路人,许多人都不知道,有些看上去年纪较大的村民,他们也不知道。</p><p class="ql-block">经验告诉我,询问村民不能只看年纪大的,有时候你觉得很平常的人,也许他对附近的环境就很熟悉,比如清洁工甚至是衣衫褴褛的拾荒人员。</p><p class="ql-block">这时见到一位衣衫褴褛的拾荒老人,快步上前询问,老人伸手朝厂房方向一指,就在里面。</p><p class="ql-block">进入厂区门卫问我找谁,不找人,我巡视界桩的,顺利进入。看到厂区内乱糟糟的,不多时我看到沪苏分界线上 32号界桩,双面单立,国务院 2018年。它被杂物包围着,和工作人员一起动手清理。</p><p class="ql-block">还有一处界桩呢?再询问一人,巧啊!得知需要爬上堆放木料的高处才能看到。工作人员看到我准备爬,立马喊住我,说危险不能爬,我怎么会放弃,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注意安全不就可以了!终于如愿寻获沪苏分界线上33号界桩,双面单立,国务院 2018年。</p><p class="ql-block">谢谢所有帮助我的热心人士,没有你们我真的找不到。4处界桩寻获,心满意足,只要界桩存在没有什么寻找不到的,要努力永不放弃!</p> <p class="ql-block">沪苏分界线(宝山区段)界线总长度为17.285公里,共埋设6处界桩,编号30—35号,现已全部寻获,下一次出行去嘉定区。</p> <p class="ql-block">回到公交宝山81路车站候车,车站附近桂花盛开,沁人心脾的香味扑鼻而来,这一刻多么的幸福快乐啊!</p> <p class="ql-block">一个人一生能看到多大的世界,谁都无法预计,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就是宅在家里永远都无法感受到。生活中本就不缺美,带着发现美的眼睛,去寻找周围的美吧。</p> <p class="ql-block">走遍上海我在路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附录:2012年1月1日拍摄的陶行知纪念馆,当时参观门票是每人收费8元。</p> <p class="ql-block">我喜爱收藏门票,不过有个标准,只收藏我亲自使用过的,时光流逝保留一份美好记忆!</p> <p class="ql-block">2016年3月19日拍摄的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山海工学院遗址。</p> <p class="ql-block">根据资料:陶行知曾向农友们解释过学校为什么叫山海工学团。他说:“有两层意思:一是因为我们这个地方处在宝山、上海之间;二是‘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占我东北地区,山海关危急,取名‘山海’有共赴国难的意思”,接着他又说:“什么叫工学团呢?工,就是做工,工以养生,靠自己生产劳动来养活自己;学,就是学习,学以明生,学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团,就是团结,团以保生,大家团结起来,保卫自己生存权利。</p> <p class="ql-block">摘自《上海宝山》公众号</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所半工半读、提倡抗日救国的新型学校。上午学习文化、科学、政治等课程,下午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p><p class="ql-block">随着当时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山海工学团不仅成为上海国难教育的据点,更成为中国共产党发展革命力量的摇篮。</p><p class="ql-block">许多革命学者、知识分子都曾到过山海工学团讲学,成立图书馆,普及革命知识。在山海工学团,许多进步青年进行革命活动,开办夜校识字班、姊妹会、从事农民教育、妇女教育和儿童教育,实际上成了一所培养抗日救亡运动骨干的学校。</p><p class="ql-block">在山海工学团里,上海地下党的组织较多。上海教育工作者联盟和中国青年反帝大同盟是其中两大红色力量,各自在教师、小先生和农友中发展党员,建立组织。</p><p class="ql-block">从1933年到1935年,上海地下党组织处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下,然而山海工学团的党员不仅坚持工作,而且发展和扩大了党、团员及外围群众团体。</p><p class="ql-block">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山海工学团停办。在党组织的统一安排下,一部分师生参加战地服务团,到抗日前线工作。一部分师生参加孩子剧团,到全国各地宣传抗日,还有一部分师生、农友到上海市难民收容所工作,之后又返回大场坚持抗日斗争。</p><p class="ql-block">山海工学团从成立到抗战爆发的5年中,为国家培养了200多名干部,教育了几千名工农劳动大众及其子女,为中国的教育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抗日救亡活动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上海地下党“教委”在沈家楼恢复建立了“山海乡村实验学校”。学校逐步恢复发展到7个分校,范围扩大到40多个村庄,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北郊地区开辟农村工作的主要阵地之一。</p><p class="ql-block">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在山海工学团工作的大部分党员教师和积极分子,到更重要的岗位上去了。1951年初,根据周恩来总理批示,山海乡村实验学校改为公立行知小学,以纪念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p> <p class="ql-block">附录:2021年10月21日再次拍摄的陶行知纪念馆、山海工学院遗址。</p> <p class="ql-block">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山海工学院遗址</p><p class="ql-block">上海市人民政府1992年6月1日公布</p><p class="ql-block">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立</p> <p class="ql-block">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山海工学院遗址</p><p class="ql-block">上海市人民政府2014年4月4日公布</p><p class="ql-block">上海市人民政府立</p> <p class="ql-block">附录:2016年6月26日拍摄登记宗教活动场所——北姚湾天主堂,现已不存。</p><p class="ql-block">根据资料;宝山区大场镇老宅生产队。北姚湾若瑟堂,原名“圣若瑟堂”,建造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1949年前,该堂有土地二亩四分,并附设有“石室小学”。1989年3月10日,恢复对外开放。后又增建新堂。1994年10月,正式登记。</p> <p class="ql-block">重新建造的北姚湾天主堂,庄严宏大气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6年5月1日拍摄</p><p class="ql-block">古树名木 银杏 220年 二级保护 编号0236</p><p class="ql-block">杨行镇北宗村(小庙)</p> <p class="ql-block">2016年5月1日拍摄</p><p class="ql-block">宝山区文物保护点——万寿桥</p><p class="ql-block">清乾隆年间(1736~1795)</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杨行镇北宗村石浜东13号以东30米(杨宗路268号对面)</span></p> <p class="ql-block">走遍上海我在路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