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割草娃们的盛夏时光》</p><p class="ql-block"> 文 / 平常心</p><p class="ql-block">几十年前,农村生活的少年都有多种身份和昵称,如学生娃儿、放牛(羊)娃儿、割草娃儿……浓浓的乡土味里盛满了对娃子们纯朴亲切的爱意。当年我曾有幸忝列其中。放牛放羊娃重合着小学学生娃的时光;割草娃则叠印在初中学生娃的履历和记忆里。</p><p class="ql-block">彼时,我在农村的外婆家上学、生活,暑期放假没啥作业,无所事事就与村上同学玩伴一起参加生产队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酷夏里,十多岁的孩子最合适的农活就是割青草喂牛或沤绿肥。割草这活,出工收工时间随意,割多割少没有强制要求,按割获的斤量计分〈我的工分可计入外婆家的帐上,年终参与分配)。</p><p class="ql-block">割草之于我,有苦亦有乐。尽管是时间随意,毕竟是三伏天、野外作业啊!惯常的装备:镰刀一把,萝头(荆条编萝筐)一只,草帽一顶,毛巾一条。场所:田间地头,阡陌沟渠,苞谷棵桃黍地,芝麻地黄豆垅……漫天野地。但要避开瓜田李下,远离棉花田(防农药)。钻高杆作物的田里虽然花搭荫凉可遮点烈日,但密不透风,闷热异常,那带毛露刺的叶子把脸和四肢拉得青一道红一道的,滋拉着疼;在浅杆庄稼地,则要受无遮无拦的烈焰直晒,即便有草帽或毛巾遮挡,也难禁淋漓的汗水顺头顺脸不住地淌。那时天天割草,草长的速度比不过镰刀,繁茂的草源不易寻找,往往还会瞄向结不出正常穗子的苞谷棵,俗称“巫霉”,或寻找黄豆地里被一种叫“土丝”的植物缠绕上的豆棵,土丝吐着金色的藤蔓,繁殖侵害力极强,往往快速成片的扩散,致豆棵大片枯死,因此是允许割作饲料用的。这些庄稼棵子都是“板(压)称”的。正常的野草,稗子草、老黍草为好,遇到连片茂盛的草源,似猎人见到猎物,心头会一阵狂喜,倍长精神,割草的技艺会尽情施展,放弃平素一撮一把的方式,采取“打扑啦”的模式:扎好蹲桩架式,紧握镰把连续作扇面形挥舞,每次前移一镰刀的幅度,但听唰唰声里随着白刃闪闪,那草棵如风中披糜,纷纷在左手掌前倒作一片,然后用镰刀搂成一堆,效率极高。这大概是割草娃们最惬意最潇洒的时刻。</p><p class="ql-block">割草娃们的乐趣,大抵还有在草丛里逮个绿头大蚂蚱、入秋后的蛐蛐、田里的豆虫,薅几棵带荚将熟的黄豆黑豆…就地引火烧了吃;还可能发现隐匿的野甜瓜或野打瓜、黑紫的天宝豆……乃天赐的珍馐美味!渴时,就地选株青翠秀气又泛微红的高梁或苞谷杆,选根部咀嚼吸吮那瓤子,俨如蔗汁一般甘甜解渴……就想,这桃黍苞谷应与甘蔗是同宗同族或是近亲吧……热急了的时候,不断把毛巾蘸水搭在肩上,或者干脆跳进沟渠里潜几猛子、打一场水仗……</p><p class="ql-block">割草装筐也有技巧,先估下数量,然后分打成“扇儿”,攥着叶稍拽进以筐系一边内,根部朝外,呈一扇型;第二扇放入另一半,依此交替压茬入筐,直到叶稍部与筐挤满塞实,草筐子外型若一微缩版的草垛子。</p><p class="ql-block">把小垛子般的满筐草弄回队里是个苦力活。 一般一筐有50到80来斤,靠肩扛徒步走。一个人时,最好借坡就高一手攒箩头绊儿,一手扣底部边缘举起,让筐底边沿落在肩窝里(会垫上毛巾或上衣),歪着脖子扛回去;两人以上时,搭手借力上肩就容易得多。记不得是谁,自制了一个运输工具一一用轴承做的手推车,很是简便轻巧,解决了肩扛胳膊㧟的劳苦,即使是两箩头的青草也能轻松地推走,一时风头无两,不啻是谁家有了一辆自行车,惹得大小割草娃们艳羡之极,纷纷追慕仿效。先后七哥有了,老虎有了,大娃、成先、老三、五子、、大牙…都有了……我就缠着舅舅生法儿也给我弄一个。小推车制作並不难,难就难在轴承这个核心部件上一一工业产品,精钢制造,在那个年月是稀罕物。听说在西地的县拖拉机维修站的废料堆里有,可能别人就是拉了关系得到的,但那属公家的,舅舅又没熟人。于是就让我在外乡的父亲想办法。在等待中,我只有蹭车,虽伙伴们都不拒绝,但终归不是自己的,时间长了自感很没面子。过了很长的时间,起码我觉得是漫长的等待,父亲终于托人捎回了一只旧轴承。待我急不可耐地打开几层旧报纸和油光纸看到实物时,心情却高兴不起来:不是我想要的样子,个头不够大,尤其是外径不太大而内径却不小,形成中间的钢球小,钢球小则造成车轴与地面的间隙小,极易蹭地,象现在的小轿车底盘低,越野性差。虽说不如意,经舅舅的劝慰还是同意实施造车步骤,毕竟有胜于无吧。</p><p class="ql-block">舅舅在洋槐丛里砍了两根较直的枝杈作为车梁带车把,截几截长短不一的作横撑,几颗大钉,几截铁丝,另用一段粗麻绳包上布条作搭肩,便把小车做好了。</p><p class="ql-block">虽然不太气派,但毕竟是有车一族呢!能和割草的伙伴们为伍同行,免了肩扛之苦和蹭车之羞,已感欣慰。自此,推着小车割草就更带劲,常和伙伴们以八路军武工队自诩,结队出村,驰骋于阡陌沟堤之上,穿梭于青纱碧草之间,兴起时在村旁的许南公路上几辆小车列成蛇阵,相叠连环推进,扯噪子高唱:“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甚是逍遥快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半个世纪悠忽而过,又值盛夏。而今村里早已没了生产队、耕牛、牛屋、牛槽、牛把式,也不再沤制绿肥,自然也没了割草娃儿们。而多了纵横的道路、参差的楼房;一个个圈起的空地里青草簇簇,葳蕤疯长,水灵而肥美…这都是令割草娃们青睐的猎物,让牛羊们垂诞的美食佳肴啊!每望之,我总不禁涌出立马秀一把“打扑拉”的冲动一一憾哉无镰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7.28.</p> <p class="ql-block"> 谢谢关注评论分享!</p><p class="ql-block"> 个别图片取自网络,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