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乡情的记忆【7】五保户八老婆的故事

健康一生

<p class="ql-block">散文习作 五保户八老婆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 健康一生</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 王安娜【嫁给革命的中国】</p><p class="ql-block">音乐插曲 祖国,我想对你说</p> <p class="ql-block"> 五保户八老婆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村东头,住着一个孤寡老人,村民们叫她八老婆。</p><p class="ql-block"> 说起八老婆,她是我们王氏门中的媳妇,我太爷爷叫王克礼,八老婆的丈夫叫王克信,论辈份我应该叫她太奶奶。</p><p class="ql-block"> 王克信在王氏家族,叔辈弟兄们排名老八,乡亲们自然而然的叫他的妻子为八老婆。</p><p class="ql-block"> 八老婆,名叫杨秀英,丈夫王克信解放前就不在了。她一生无儿无女,孤苦伶仃,是我们村里的五保户。</p><p class="ql-block"> 记得八老婆住在村东头,她家紧挨着村中的老水井。我们小时候经常在水井旁边玩,也常去八老婆的大院里去玩。</p><p class="ql-block"> 八老婆那时候已经年老体迈,但是她特别喜欢孩子。不管我们再吵再闹,从来不说我们或是斥责我们。</p><p class="ql-block"> 总是一脸笑呵呵的样子,对我们问长问短,问我们是谁家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对于八老婆的过去,我们一概不知。直到2017年,我因为写村志,了解村里的大事趣事的时候,听村中的老人们讲,八老婆在解放前,曾给前外交部副部长王炳南家做过保姆。</p><p class="ql-block"> 1936年,”西安事变”前夕,杨秀英为生活所迫,经中共地下党员夏得胜的介绍,到西安给原外交部副部长王炳楠家当保姆,直到解放后才回家。</p><p class="ql-block"> 在跟随王炳楠13年艰苦的岁月里,许多共产党高级干部,以看望王秀英丈夫为名,前来景家堡村,并在其丈夫王克信掩护下,北渡渭河前往延安。</p> <p class="ql-block">  照片中左侧抱孩子的是杨秀英,中间的小孩是王炳南的儿子王黎明,右侧紧靠着的是王黎明的母亲王安娜。</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在王安娜所写的《嫁给革命的中国》一书中翻拍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王安娜原名安娜利泽·施瓦茨,1907年生于德国西普鲁士。青年时代在柏林大学攻读历史和语言学,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p><p class="ql-block"> 1931年起她参与反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活动,两次被捕。1935年她同中国留学生王炳南结成伴侣,并起了一个中文名字王安娜。</p><p class="ql-block"> 这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准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王炳南接受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委派,准备回国利用他的特殊身份做争取杨虎城将军和十七路军抗日的统战工作,王安娜也为了摆脱盖世太保的监视,于1936年3月随王炳南假道莫斯科经西伯利亚回国。</p><p class="ql-block"> 王炳南回到西安不久,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了。</p><p class="ql-block"> 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过程中,王炳南不仅担任周恩来的联络员,而且充当着杨虎城和张学良之间的牵线人,并担任西北民众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p><p class="ql-block"> 他积极向国内外广泛说明西安事变的真相,宣传中国共产党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和立场。</p><p class="ql-block"> 同时,杨虎城将军在西安会见史沫特莱、斯诺、爱泼斯坦、贝特兰等国际友人时,都由王炳南牵线安排,并由其妻子王安娜担任翻译。</p><p class="ql-block">  王炳南积极交往各方人士,做杨虎城的统战工作。王安娜则勤奋学习中文,熟悉中国环境。</p><p class="ql-block"> 不久,王炳南夫妇应杨虎城之邀前往上海,在那里王安娜生下儿子王黎明。</p><p class="ql-block"> 她后来在回忆录《嫁给革命的中国》中说到,“黎明”,预示着新时代的开始,而这正是他们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1937年,王炳南夫妻和孩子回西安,经中共地下党员夏得胜介绍,杨秀英到西安王炳南家做保姆。</p><p class="ql-block"> 在跟随王炳南13年的艰苦岁月里,曾辗转于西安、上海、香港、汉口、重庆等地,直到新中国解放才回到村里。</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杨秀英老人的一生,是为中国革命胜利贡献了自己的青春。</p><p class="ql-block"> 1955年,王安娜离开中国回到法国。</p><p class="ql-block"> 1979年,她又作为中国人民的朋友再度来华参观访问,受到邓颖超和康克清的亲切接见。</p><p class="ql-block"> 后来在儿子王黎明的陪伴之下来到了西安,曾亲自到景家堡村,看望杨秀英老人,并安慰老人去西安养老。</p><p class="ql-block"> 此时杨秀英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笑着回答他们母子。“不用了,看到你们都好,我就放心了”。</p><p class="ql-block"> 下面的照片就是杨秀英老人和王安娜、王黎明的最后一次团聚时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杨秀英老人,于八十年代故去。特以此文祭奠,为中国革命贡献青春的杨秀英老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