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我所了解的海淀山后的点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文 字: 索登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图 片; 作者自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制作时间: 2022.7</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美好的回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65年到北京读书。北京工业学校在朝阳门外三里屯。实际上在东直门和朝阳门中间,从东四十条向东,穿过豁口(东直门和朝阳门的城墙拆了一个口)。在那里度过了四年特殊的学生生活(因中间有二年停课闹“文革”)。1969年毕业分配,也不叫分配,叫“连窝端”,不分专业,按班级,一个班分到一个工厂。(本来按教学要求毕业应做技术人员,因文革的影响全部当了工人)。</p><p class="ql-block"> 这样69年到2008年不论在工厂,机关还是学校,以至退休后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没有离开过海淀区。从人生经历看,我也算个海淀区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在海淀区生活工作40多年,曾居住过翠微路的罗道庄,颐和园北如意门外的青龙桥,海淀镇的万泉庄,清河镇的海清园,百望山下的百旺家苑,海淀山后的西山林语。身临其境看到了海淀区的发展,也逐渐认识了它。</p><p class="ql-block"> 海淀区被分为山前和山后两部分。是以百旺山为龙头的那条东南西北走向的山为界。</p><p class="ql-block"> 2000年,山前繁荣昌盛,著名的高等学府云集海淀区,响誉中外的中关村科技园在海淀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几大总部在海淀区。海淀最南端还有几家国有大型企业。</p><p class="ql-block"> 而百旺山北部基本还是一大片未开垦的处女地。</p><p class="ql-block"> 现在这里叫海淀新区,也叫中关村科技园的发展区,它是海淀区高科技发展的腹地。</p><p class="ql-block"> 那里是首都北京上风上水的好地方。西侧的凤凰岭山脉阻挡西北风。俗有:稻香湖之称的水稻之乡也在这里。那时这里还是以农业为主业的。</p><p class="ql-block"> 相比山前,它是落后的,经济是不发达的。很多农家子弟读书,参军,从警,做教师。后山的上庄乡又常被称为:园丁之乡。因为这里从事教育工作,做教师的人很多。</p> <p class="ql-block"> 我在70年代去过山后地区。好像是在73年。我们车间个叫朱文英的男青年申请入党。那年和我们同届的第三师范学校的学生也按工人分到我们厂,他们很多人到工厂成为工厂的文艺骨干。朱文英就是其中一个。他家住在山后的后沙涧村。车间党支部让我参加他的家庭政审的外调工作。</p><p class="ql-block"> 我和一个老党员贺志毅早上从工厂出发(公主坟附近的罗道庄),转车到颐和园,再从颐和园换330路到终点站温泉镇,再往北没有公交车了。顺着温阳路(温泉到阳坊)一直向北走,到中午左右到了沙涧,一问这是前沙涧,还要走一段路才是后沙涧。(今年住在这里,向别人打听,才知道温泉到后沙涧有12里路。)</p><p class="ql-block"> 后沙涧村子很大,人员住的不集中,多方打听才找到村里的负责人。做完调查和了解后赶紧赶回去的路,路上老贺截了辆军用卡车他,(他是从部队转业的干部,)军车把我们捎到温泉镇,在那里小吃店买了点吃的继续赶路,下午5点多才回到工厂。那次山后行,感觉是:山后好远,全是农村。</p> <p class="ql-block"> 对山后的了解比较多还是近些年。我的儿女亲家就是苏家坨人。从颐和园坐车到西小营下车,就是苏家坨的村西口。那个村子那叫个长,东西长约有二大站地。一条东西马路贯穿。还是生产队编制的年代,从东头起叫一队,二队,三队,四队。后来东半边村叫苏一二,西半边村叫苏三四。</p><p class="ql-block">那里全是平房和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 海淀山前在2000年前,我所熟悉的海淀镇也是一个很大平房镇落。(我1976年调到北京第一机床电器厂,一直住在海淀镇南边的万泉庄〉海淀镇的主路是一条斜街贯穿西北东南,只有西大街和老虎洞是两条正东西,正南北的街道。街上小商小店很多,最繁华的是海淀百货商场那个地方。这个地方学长复艾应该是很熟悉。因为第三师范学校就在镇南边的人民大学北墙外。(初中毕业时,学校保送我和刘正学去三师,面试因五音不全被淘汰,阴差阳错没有走进三师大门。)那附近現在全是楼房。三师前面的马路现在叫人大北路。人大西门外一条穿过倒座庙和八一学校的马路(是西三环的延长线)仍然叫苏州街。我曾在苏州街西侧万泉庄住了16年。我女儿也从三师毕业,她从家到学校走路不足5分钟,我在海淀黄庄第一机床电器厂工作13年,每天穿过那条三师前面的小马路。</p><p class="ql-block"> 2000年左右,海淀镇大拆迁,居民全部搬迁了。整个海淀整体规划。地面上高楼林立,40层高的金融大厦成了地标性建筑。科研机构遍布整个楼宇。地上地下交通顺畅,那个平房斜街的海淀镇永远消失了,代之以来的是现代化的一座科学城。</p> <p class="ql-block"> 海淀山后处在首都北京上风上水的地方。山后没有工厂,环境清洁,没有污染。京密引水渠缓缓流经这片待开垦的处女地。</p><p class="ql-block"> 2000年前遍地稻田,稻香湖由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为了维护首都的环境,山后的人民做出了牺牲。退农改林,全部农田改成成片的树林。</p><p class="ql-block"> 随着后山的改革,多数村民已搬迁上楼。凤凰岭山根里也保留了一些村落,成为旅游的民俗村。</p><p class="ql-block"> 农田改林后,老年人办理退休,每月享受国家的养老金和医保。年轻人都有了合适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后山的村镇改革布局非常好。井字型大格局,方方正正的小区建设的规规矩矩。每个小区配套建有幼儿园。几个小区就建有小学一座。尤其是马路笔直,宽阔,双向四车道为主。道路两侧种有各种树木。这条路木兰花开香味飘,那条路洁白槐花 飞舞 。 而人行道也都在2米,3米宽以上,很适合休闲散步。</p><p class="ql-block"> 每天能看到老年人都骑着三轮车在树荫下三五成群成凉聊天。</p><p class="ql-block"> 晚饭后有三三两两,一拨又一拨溜弯散步的人走在宽阔的人行道上,呈现出一片详和的人间美景。</p><p class="ql-block"> 这里靠近凤凰岭山根,还有不少农民种植蔬菜和水果。我每天早上遛弯都能看到蹬着三轮车卖菜和水果的人。也经常顺便买一些新鲜的菜蔬和瓜果,那种感觉是愉悦的。</p> <p class="ql-block"> 山后地区现在叫中关村科学城北区,也叫海淀新区。</p><p class="ql-block"> 我女儿家有房在这里,今年春季疫情时我来这里住了一段时间,对比以前对山后的了解,所以对海淀山后的发展有一定感受。</p><p class="ql-block"> 2000前后,为了首都北京的环境,全部农改林,所有土地都种上了绿树。稻香湖已闻不到稻花香了。这个上风上水的风水宝地完全变成了首都的绿肺。凤凰岭下,碧绿的京密引水渠缓缓流过。上庄水库。稻香湖,南沙河,凤凰岭等生态风景区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开发建设的美景为首都锦上添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