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第五天 红色之旅,游唐家大院访邓力群故居

晓华

<p class="ql-block">今天早餐后,我们十人乘上两辆小车朝桂东县城驶去,首先是参观游览县政府旁边的唐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唐家大屋位于湖南省桂东县城关,此为毛泽东迎还红军大队并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纪念建筑之一。 唐家大屋始建于清末,原为唐姓居住。唐家大屋为典型湘南山区民房,两层砖木结构,硬山顶,小青瓦,正面呈倒凹形,外筑围筑,构成小庭院落。因年久失修,五十年代坍塌。1966年由省革命纪念地办公室拨款照原样修复。</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达后,首先进入纪念馆参观,纪念馆为硬山式群体建筑,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共分一个序厅、一个休息厅、三个展览厅。</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里以详实的史料生动地再现了毛泽东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迎还红军大队重回井冈山;王震、任弼时、肖克等组建红六军团誓师西征等我党我军大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和桂东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打土豪、分田地进行土地革命及同敌人浴血奋战的史迹。</p> <p class="ql-block">院坪矗立毛泽东塑像,高8.32米,身背斗笠,风尘仆仆神态逼真,造型雄伟,栩栩如生。我们在此合影时,巧遇株洲市10783户外群的群友们也在此避暑游览,故与这些好友在此留影。</p> <p class="ql-block">更为巧合的是在唐家大院门口,遇到我们攸县老年大学的五十多名校干部及学友,在此我与这些校友们在此门口照了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乘车前往三十多公里的邓力群旧居参观游览。途中经过长征桥,我们在此打卡留景。</p><p class="ql-block">桂东长征桥位于桂东县寨前镇寨前圩,是为纪念红军长征建造的。1934年8月12日,红六军团在这里宣布成立,并揭开了长征的序幕。 当年红军来的时候,有一座木桥,红军踏着那木桥去长征。</p> <p class="ql-block">寨前人民怀念红军,就在木桥上,构建了一排桥亭,并命名为长征桥。 长征桥,像风雨桥,既可以避雨,也可遮阴,还可供人夏日乘凉。更重要的是成了一处红色文化景点,让人们想起那久远的红色往事。</p> <p class="ql-block">来到邓力群故居,此建筑气势磅礴、建筑手法细腻,始建于清朝乾隆27年左右(公元1762年间),逾今已有近300年历史,具有典型的江南民居特点。</p> <p class="ql-block">该房屋为砖木结构,青砖墙,小青瓦面,故居坐西北朝东南,三进三厅三天井,有大小房屋29间。</p><p class="ql-block">故居中厅有藻井,隔扇,分正厅、书房、卧室、厨房等。书房内有两座室内牌匾,民居中少见,青砖材质,是邓力群的祖父邓干材和叔祖父邓林材考取进士后朝廷御赐所建的功德匾额,分别书有“树德”、“云亭”二字。</p> <p class="ql-block">故居内展出大量文物、实物摆设,布展分“革命生涯”、“理论贡献”和“人格风范”三个部分。</p><p class="ql-block">邓力群,1915年生人, 1935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并于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延安中共中央党校教务处秘书、教员,中央政策研究室组长,中共吉北地委宣传部部长,辽宁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等。2015年2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p> <p class="ql-block">该房屋前有鱼塘,前坪上建小花园,后有竹山,整个环境典雅舒适。鲜明的特色和深厚的纪念意义吸引了众多人士前来瞻仰参观。我们在此前坪上照了张合照留念,然后返回民舍住地。</p> <p class="ql-block">晚餐后,我们一起继续在村边散步,消化腹中的积食。</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条悠然自得诗意飘洒的幽径,林阴夹道,好鸟相鸣,放飞心灵,细细品味人生的美好,细细地享受美丽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条似玉带盘旋在青翠山谷之中的小溪,溪水悠哉悠哉地流着,“叮咚”作响,弹唱着欢畅的'乐曲,似乎在歌颂着生活的喜悦和爱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道飞流直下像一匹纯白丝绸的小瀑布,那飞瀑明珠四溅,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演奏着一曲夭然交响乐。</p> <p class="ql-block">回到村中的广场处,这里正在跳着广场舞,我和中哥、六六也投入队伍中,一起跟着悠扬舞曲跳起欢快的广场舞,虽然也跳出一身汗来,但是感觉非常开心和愉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