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间三游孟屯河谷

无极真人

<p class="ql-block">孟屯河谷在阿坝州理县,由于战友向心杰大哥的关系,我在二十年里三次游览了那里。</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大约是2002年,一天午饭后我们出发了,向大哥坐在车上为我们指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进藏区,车过都江堰后路就不太好走,好不容易到了去孟屯河谷的岔路口天就要黑了。在向大哥的指引下,我硬着头皮驾着悦达车朝岔路开去,那小路坎坷泥泞,车像小船在海浪上颠簸前行,不时还听到石头擦挂底盘的声音,黑暗中只有车灯照向前方,两边高高的植物(无暇顾及是什么了)慢慢向后移动,我觉得那十多公里老是没有尽头。</p> <p class="ql-block">终于看到星星点点的灯光了,我们到了上孟乡,向大哥安排我们住在藏家。那是真正的藏家,石块垒的墙,石片搭的瓦,室内当然没有厕所。借着屋里不太明亮的灯光我看到墙上挂着向心杰照的照片。主人纯朴热情,尤其对向大哥尊敬有加。吃饭的时候和向大哥聊了起来,原来他是1998年应上孟乡乡长之邀来此采风,哪知一来就爱上了这里,以至把魂留在了这里的山水风情之间。这几年他拖着曾经脚后跟粉碎性骨折的腿走遍上孟的每一个村寨,深入孟屯河支流的各个山谷,住过雪山上采药人的窝棚,饱经过密林中刺骨的风寒,被嘉绒藏族人民的纯朴温暖,被藏在深山的美景震撼。他用胶片记录那些美好的瞬间,又通过各种渠道把这些美好洒向人间。听他一席话我对他肃然起敬,因为他正投身于一个美好的事业。</p> <p class="ql-block">那次去上孟,除了我们再没看到其他的游客,只知道有不少驴友在向大哥照片的感召下走进了孟屯河谷的深山,还知道河谷中藏民还很穷,他们最重要的收入来自上山采虫草,该上学读书的孩子往往为了采虫草而失学。</p> <p class="ql-block">出于对孟屯河谷自然原始风光的依恋和向大哥的召唤,2006年10月,我们一行十多个人再次朝上孟进发。</p> <p class="ql-block">依然是沿着孟屯河逆流而上,路比四年前好了不少,铺了水泥,没了泥泞坎坷。</p> <p class="ql-block">来到上孟乡,感觉藏族老乡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有几家为了接待游客修了简易的木屋,我们男、女生分别住了一间大屋,我发现这里家家户户都挂着向大哥照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住在藏族老乡家的人除了我们还有几个游客。晚上吃饭,酒过三巡,向大哥和同是铁道兵战友的老郑吼起“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这时一对东北来的年轻人得知眼前的人就是向心杰,竟惊喜地大叫“终于看到真人了”,原来他们就是在网上看到向大哥发的孟屯河照片后专程从东北跑来寻美景的。</p> <p class="ql-block">此时的向大哥凭借他对孟屯河谷深沉的爱和无私的付出已是“荣誉乡民”(2003年上孟乡颁发),他于2004年出版的《孟屯河风情》画册当年获得第十二届中国人口文化铜奖。</p> <p class="ql-block">由于有雨,第二天我们在上孟乡草草游玩后就朝回走。车走着走着就发现左边河对岸绝壁上有些残垣断壁的碉楼,那一定是向心杰所说的四门关。</p> <p class="ql-block">据说四门关曾是茶马古道的重要关隘,由于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地势,当年红四方面军付出极大的代价才攻克。</p> <p class="ql-block">这真是值得一游的地方,于是我们在路边停车,走过那唯一的铁索吊桥。过吊桥没几步就看到一个院子,听向大哥说过,这是一个邮电局长的家。四门关下只有几户人家,有个喇嘛庙,十分清净,一路过去几乎不见一个人。</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到山涧溪水边,看到许多粗大的核桃树,于是有人信口将此地命名为“核桃沟”。</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进孟屯河谷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四门关了。</p> <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十六个春秋一晃而过,现在的我享受着退休后的自由。2022年7月向心杰邀我去孟屯河谷避暑,从微信上发给我一个地址,我打开地图一看,那“古堡酒店”就在四门关,这勾起了我的好奇。</p> <p class="ql-block">7月15日,我们带着96岁半的岳母驾车前往“孟屯河古堡酒店”。一路导航,高速、国道然后拐进薛孟路,这路已是柏油路面了。不到三个小时就到了四门关,车居然能从一座新修的小桥上直接跨过孟屯河开到酒店院子里。</p> <p class="ql-block">没想到当年那么僻静的“核桃沟”居然能建起三层楼几十个标间的酒店,这酒店背靠弥勒寺,右傍四门关,真是得天独厚。</p> <p class="ql-block">向大哥和酒店老板夫妇热情接待我们,他们争着和我岳母照相,因为这是酒店自2017年开业以来接待的最长者。</p> <p class="ql-block">吃饭时和老板聊起来,他原来就是对着铁索吊桥的那家邮电局长的儿子(他父亲前两年去世了),真让我嗟叹不已。酒店客人住得满满的,我还差点没房间。听向大哥说,户籍人口2000多的上孟乡这两天涌入一万四千度假的人,几乎家家都开农家乐。他说这话时是喜悦的,是啊,从五十出头到七十五岁,几乎所有的热情都洒在这片土地上,如今看到她欣欣向荣,应该自豪和高兴。</p> <p class="ql-block">这次度假,我们破天荒地在一个酒店住了八天。每天都出去游玩。</p> <p class="ql-block">参加过孟屯河谷有史以来第一对彝藏通婚的热闹婚礼;</p> <p class="ql-block">排队半日等待过核酸检测;</p> <p class="ql-block">参观过即是大学实习基地也有向心杰摄影展的“尼玛部落”;体验过上孟乡街道游人如织的拥挤;重游过曾是部族械斗古战场的高桥沟;参拜过金碧辉煌的桑登寺;感叹过藏在张家古碉楼的精美壁画;登临过高山之上的建威将军陵园;鸟瞰过袅袅云烟之下的秀美河谷……,我们见到当地藏族妇女多穿着绚丽的藏族服装,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我由衷地感到孟屯河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进步。</p> <p class="ql-block">我感慨这里的人都熟识向心杰,人们都亲切地叫他“向伯”,而向大哥能如数家珍似的讲述当地藏族兄弟每一家的发展和每个村寨的变化。许多75岁的人更多考虑的是“颐养天年”,而向大哥的心里始终燃烧着青春的火焰,他不顾曾粉碎性骨折的伤脚,几乎每天奔波在孟屯河谷的村寨,用相机记录下那些美好的瞬间,回到宾馆就忙着将这里最新的美展现到网上,让世间更多的人对孟屯河谷产生向往。他有一种使命感,孟屯河谷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这里景区的建设还滞后、厕所文明待改善、区域发展不平衡。你看,下孟乡的领导来找他了,请他帮助推介下孟乡的资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会去孟屯河谷的,除了留念那里壮美的山河和纯朴的藏族同胞外,更有战友向心杰大哥激情燃烧的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