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忆先烈

禅心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先辈抗战离开家,舍身取义救中华。</p><p class="ql-block">不怕艰辛勇冲锋,驱杀倭寇热血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娃娃参军离开妈,一走几年披铠甲。</p><p class="ql-block">塔岭沟里反扫荡,献身疆场把敌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传来话,伯父正维殉国家。</p><p class="ql-block">奶奶悲痛寸肠断,再见骨肉没有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军人天职保国家,一颗公心保天下。</p><p class="ql-block">娇儿是娘心头肉,危难袭来阵前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革命故事教育大,没有先烈哪有家。</p><p class="ql-block">敬佩英雄不怕死,甘洒热血浇国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下皆知党伟大,主席领导人人夸。</p><p class="ql-block">文韬武略惊鬼神,凝聚民心建国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唱着红歌熏陶大,继承遗志兴国家。</p><p class="ql-block">党政清廉是基石,百年征程又出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备注</p><p class="ql-block"> 在八一建军节即将到来之际,为纪念这个非常敬重的时刻,我欣然写下此作品。</p><p class="ql-block"> 我伯父李正维,1925年出生,1939年,白乙化的挺进军,由冀东向平西开拔,在路经嶺道后时,我伯父李正维就应征入了伍。1940年,白乙化的十团,曾在平西青白口村西塔岭溝,与日本鬼子展开了反扫荡阻击战,战斗中,我伯父李正维被鬼子的子弹击中头颅,不幸牺牲。曾任班长,牺牲时,年仅16岁。</p><p class="ql-block"> 我姑父李占普,1927年出生,1947年在昌宛县参加革命,1948年10月,在付家台地域执行公务时,因公殉职。撇下了年轻的妻子和八个月的孩子,就撒手了人寰。1957年5月22日,由政府颁发了革命烈士家属荣誉证书。</p><p class="ql-block"> 我姨夫李德旺,1924年出生,1940年参加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休养部门的护士长,曾在大生产运动中,荣获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的劳动模范,在抗战救护中,积劳成疾,患病,仍坚持工作,曾被伤寒病击倒,连续高烧多日,病情略有好转,又继续投入到紧张的救护工作中。1947年因病转业。解放后,曾在教育战线辛勤耕耘,曾任过学校教师,出席北京市的先进工作者,多年荣获区,教委系统的先进个人。享受副处级离休干部。</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李正务,1930年12月出生,1946年在中共昌宛县参加革命,曾任公安员,同年入党,曾任中共昌宛县组织部长师守琪的勤务兵,在狼儿峪,国民党还乡团突然将昌宛县机关团团包围,在这危急时刻,我父亲在突围中,曾经累得吐了血,并留下了永久的病疾,1950年春,退伍回家务农。</p><p class="ql-block"> 先辈们为了新中国建立,付出了生命和辛勤汗水,在纪念建军节的时候,为先辈们的舍生忘死的精神,深切敬重,对先辈们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永远值得学习和发扬,延续红色基因,是国家强盛的根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证是1955年10月24日,由中央人民政府颁发给抗战革命烈士李正维之母亲高淑琴的烈属证,1964年高淑琴病故后,烈属证留存家中留念。</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初,政府推行了烈属证老证换新证工作,在此过程中,村里未有登记更换新证。由此,造成镇(公社)里在烈士统计工作中,也未有登记在册。致使区里,在编辑军事史志以,历史革命展馆及其他官方编辑书籍时,也无登记在册。造成的后果是,等于否定了一些家庭,顾国家,舍小家,舍身取义,为国家牺牲的历史。漏统计易,补充难。一是许多烈属直系家属早已死去,二是村政领导不知更换多少界,各级现职,又相互推诿,各有拖词,躲避责任,不受理,制约了填补官方烈士统计数据更新。其实,填补缺失烈士统计数据之事,并非是个人荣誉,家庭荣誉,村域荣誉,而是村,镇,区各级现职,对战争中,牺牲了生命的烈士们,一种官方态度。事实上,发生如此问题,也并不是一人被漏掉,有的村若干。此事看似简单,严格地说“并非那么简单”;</p><p class="ql-block"> 第一.对烈士舍身取义的不尊重: </p><p class="ql-block"> 第二.对民政优抚工作的态度不认真;</p><p class="ql-block"> 第三.对今后战时征兵工作会带来恶劣影响:</p><p class="ql-block"> 第四.有失历史公正。</p><p class="ql-block"> 第五.对村域红色历史不尊重,淹没了烈士们公而忘私,舍身取义的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