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宁初见 之一】水与泥的融合 泥与火的熔炼

坐看云起

<p class="ql-block">首先声明,我不是作家,我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是网络搜索引擎的整理员,将以下了解的内容作一次梳理和收存,以飨和我一样为之迷恋的爱陶人。</p> 7月24日,丁末月壬寅日,晴,云南玉溪华宁,与华宁陶相遇。 初踏上这方热土,和其他云南的小县城一样,少了些喧闹,新老街道泾渭分明, 老城随处可见的是略有点杂乱的市井气息,人们在街上走着,不紧不慢,新城区多了漂亮的楼盘和门店,蚕食着城中矮旧的老屋。<br><br> <p class="ql-block">七彩的云南,因为此次与华宁陶的相遇,除了建水,方知云南还深藏着一块化泥土为神奇的的土地。</p> 一、华宁<br>(一)概况<br>华宁县是云南省玉溪市下属的一个县,地处滇中高原湖盆区的南缘,属中山类型地貌。东接弥勒县,南连建水县,西邻通海县、江川县,北倚澄江、宜良县。总面积1313平方千米,山区面积占89%,崇山峻岭连绵起伏,高山、丘陵、盆地、河谷间杂交错。主要河流有南盘江、青龙河、海口河、龙洞河和华溪河,均属珠江水系。气候总体上属中亚热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季节变化小,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干湿季分明,地区差异明显。年平均气温16℃。盘溪、华溪低热河谷地区,有“天然温室”之称。 (二)华宁的历史 <br>华宁建置,有文字可考者,可上溯至战国时期。战国后期,人们把行将统一的中国划分为九州,华宁在梁州范围之内。楚倾襄王二十年(前279)左右,庄跻在滇称王后乃至秦代,华宁为滇国属地。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路为府,将通海、嶍峨二县划出。宁州始为与县平级的行政区,直隶临安府。清袭明制,华宁仍称宁州,隶临安府。 民国元年(1912)废州改县,宁州改称宁县。因与甘肃省宁县同名,遂于2年 10月改称黎县(以唐代曾设黎州而名)。21年(1932)4月再改称华宁县(县城紧靠西北面之华盖山,山上有宁寿寺,又曾称宁州,取华盖山、宁寿寺首字)。 (三)华宁的资源<br>华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资源有水能、褐煤、铁、铜、磷、铅锌、石膏、石灰石、陶土、瓷土、硅石、银、硫磺优质矿泉水。现已探明的矿藏储量较多的有磷、褐煤、铅锌、石灰石、石膏,其中磷矿储量在4.38亿吨以上,平均品位24.2%。褐煤储量8000多万吨。 二、华宁陶的出处<br>我们直奔位于华宁县城北的碗窑村,碗窑村正是华宁陶的烧制地方。<br>碗窑村,现存古遗址8处,分布在碗窑村中,村后,属龙窑建制,据文物部门调查采集的陶片标本及今天的产品考证,古窑以绿釉,绿白釉、玻璃釉,紫釉、最出名,产品以建筑陶,民用陶为主,据碑文记载,华宁陶创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公元1396年)至今有620多年的制陶历史。<br>碗窑村并不大,位于华盖山下。往村里走,笔直的街道旁有很多小巷向前延伸。当地人说,这条笔直的街道在古时人们售卖陶器的地方,人称“窑街”。 如果说景德镇是中国最大的陶都,华宁县就是中国最小的陶都。 华宁制陶历史悠久,传统工艺精湛,文化底蕴深厚,为明代景德镇青花瓷重要窑场,玉溪窑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至今有600多年,是西南地区彩釉陶的代表,很早以前玉溪民谣就这样唱道:新兴(玉溪)姑娘,河西(指通海)布,宁州的(指华宁)陶器烧的绿,华宁窑始于明朝年间,兴盛于清朝光绪年间,后来到了民国年间由于历史原因逐渐衰落。<br>目前村里还保存着丰富的文化遗址,属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村里有座三圣宫,也叫窑神庙(现名慈云寺)庙里有碑文记载着碗窑村的历史。 <p class="ql-block">独特的孔雀蓝。华宁的陶以釉色最为有名,其中传统的绿釉和白釉竟然到达了莹厚如脂,温润华滋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华宁陶曾经的白透露着极浅的黄,是一种如同象牙般温暖奶白。绿色亦古雅温和,让我想起同在抚仙湖畔古滇国青铜器上的苔锈之绿。华宁陶的釉属于不透明的乳浊釉系列,在高温的灼烧下,釉层缓缓流动,填满胎土表层的细孔,因此器物的口沿往往露出些许陶土的暗黄,而底部却形成厚实的釉珠,这些釉珠圆润饱满,垂而不滴,有的竟然成了器物的底足。</p> <p class="ql-block">保存到今天的大多数华宁陶器,都采用了在白釉的底子上随意点染绿釉的方法,绿色在白色上迟缓的流动,形成如山水云雾般的自然图像。著名的唐代长沙窑和宋代钧窑也有类似的流釉工艺,但我更喜爱华宁陶单纯、温润、拙朴的趣味。</p> <p class="ql-block">憨态可掬的宠物</p> <p class="ql-block">䄂珍的泡菜罐,真正的华宁陶就是这样,它不是束之高阁的陈设之物,也不是让人瞻仰的艺术品,从不故作非常之态,也从来不出风头。这是华宁陶曾经所拥有的美德——平常与谦逊,它代表着彩云之南最正宗的工艺传统。</p><p class="ql-block"><br></p> 明洪武年间,一个叫车鹏的景德镇陶工迁居华宁,于城北华盖山麓建窑制陶,华宁陶由此兴焉,碗窑村最初形成是江西由景德镇人车鹏率先在城北华盖山脚下建窑制陶,接着江西人就接二连三来到华宁制陶,分别有汪、彭、尹、杨、周、卢、张、仲、高等姓相继而至形成村落,到民国末年碗窑村还保存着14条阶梯龙窑,分别为车家窑、向家窑、张家窑,高家窑、范家窑、龚家窑、顾家窑、慈云寺背后窑、旱泥塘窑、大地窑、小地窑(汪家窑)大岭圪窑、沙滩窑、仲家窑。 <p class="ql-block">早在明代随着华宁陶的外销,聪明绝伦的制陶艺人就在碗窑村周遭修建了一天有一条的龙窑,长长的龙窑依山势而建,一个窑口高过一个窑口,十多个窑口紧紧相连,火从下点,火力顺势而上,绵绵不绝,这样就可以极大节约成本,你家擅长制碗,我家擅长制缸,家家户户不同产品集中起来,这样就可以合烧成一条龙窑,烧好的陶器再一同挑到村口卖,于是碗窑村就形成了一条颇具规模的陶街。</p> <p class="ql-block">因为经年火与泥的熔炼,烧窑的砖也泛出了金属的光泽</p> <p class="ql-block">掬一捧井水沁人心脾</p> <p class="ql-block">碗窖村大多数是玩陶的世家,有的也从外地如大理、易门过来。</p> <p class="ql-block">前台用展示和售卖,后面的用做手工,坐在小桌旁对一堆陶泥,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一个个憨态可掬的瓦当猫就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袁老师就是陶街上手艺人的一个缩影,匠心独运,用自己的双手创作了一个个独特的瓦当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