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广水市余店镇红色文化展播之五</span></h1><h1><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激 战 大 坡 岭</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杨德平</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湖北省广水市余店镇东北7公里处,即青龙村铁匠塆以南、梯子岭以北,有一道险峻的山岭,名叫大坡岭。沿山脊向北800余米,有一座突兀的高山,此山东西两面山势较陡,北面坡度较缓,南面地势相对平坦。山顶上有一块3亩左右的平地,南北朝时期,其上建有“青龙禅寺”一座,内有三重九间大殿和东西厢房10余间。向南沿斜坡下行150余米,有两口相距百米清澈见底的小堰。庙西的跑马岭是连接南北的交通要道,先前官兵和商贾北上河南、南下汉口或西进随县,抄近路常走此道。后来,解放军大军南下亦走此道。</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庙内外有五棵四人难以合围、高百余米的千年古树,十几里以外都能看到。当年,臧成德在余家店宣传抗战、发动群众、筹粮备款、回吴店向李先念汇报工作,迷路时就是以大树为标志辨别方向。某日傍晚,臧成德背着筹集的钱物前往吴店,途经大坡岭时被余家店乡公所伪军追赶,他爬上庙前的大树,躲过了敌人抓捕。新中国成立后,老百姓要锯掉大树,臧成德坚决不准,说此树救过他的命!1967年,五棵古树连同寺庙先后被毁。</span></h1><h1><br></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注:1967年春天,在臧成德到湖北省开会期间,余店区马鞍公社书记付仲堂下令锯掉了青龙寺几棵古树——拆庙建校。臧成德回后大发雷霆,只差没有开骂,现场将付仲堂撤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8年10月,日军攻占应山县城,随后派兵抢占青龙寺,盘踞在大坡岭一带达7年之久,驻有鬼子一个小队共8人,寺庙东南角建有碉堡1个,其他三个方位各建岗楼1个。从庙墙到半山腰,共有五道“城墙”,依次是4米高圆木搭建的木城、3米高土石垒砌的土城、3米宽两人深的水城、3米高的刺城和一道铁丝网(又叫铁城)。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应山县大队冯雀子①部抢占此庙,驻有顽匪30多人。冯部在此胡作非为、盘剥百姓,残害我党地方干部,阻断了我党与外面的联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先前,大坡岭还是泉口店关家会和余家店余家会的分水岭。大坡岭以北是关家会的地盘,包括郝家店、吴家店、泉口店、马鞍山、九岭山等地;大坡岭以南是余家会的地盘,包括余家店、界河新街、宋家岭、徐家店等地。抗战时期,这些地盘分别被冯雀子部和王楚卿部占领,大坡岭则由冯、王二部各派一支小队驻防:抽头收税,坐地分赃,人们称之为“白区”。余家店以南,包括兴隆店、肖家店和天子岗等地原无归属,后为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和杨常安应山游击大队的活动范围,人们称之为“红区”。1938年年底,县长刘汉基下令将全县的武装力量集中整编,成立了“应山抗日游击司令部”,余家店周边武装割据的局面才被打破。此时,大坡岭的控制权又回到了冯雀子的手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注:先前,青龙村地界无村名,人们据山势地形称之为“大坡岭”。清乾隆44年,朝廷赐石碑褒奖民众护林有功,碑文书有“护林青山”字样,百姓引以为荣,直呼此地为“青山”。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沿用习俗,取名“青山村”。1981年11月,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青山村更名为“大坡岭村”。2004年10月,青山村与长河村合并,时任村支书陈运国取青山之黛色与长河之龙形,取名“青龙村”,寓意龙腾万里、蒸蒸日上。】</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说起大坡岭,还得说说余家店的两兄弟,哥哥叫余德宏,弟弟叫余德炳,常年以扮道士、做法事、卖纸货、当大师傅(卖苦力)和赶脚谋生,赚点小钱养家糊口。1935年春,兄弟俩在泉口罗王斗落草为寇,干着拦截商贾路人、打家劫舍的勾当。1938年10月,日军占领郝家店,年底余德宏投靠日寇,担任郝家店伪军保安团团副。他干了三年,看穿了鬼子的险恶用心,钱没有捞到却受过几次伤,落下了一身的病痛,还时刻担心“锄奸队”找上门来。冷静之后冷汗涔涔,不寒而栗,升官发财之梦在刀口舔血的凶险中惊醒。日本人冷落他,他急流勇退,就势辞去了保安团团副一职,心里却暗自窃喜:幸亏之前没有把事情做绝,也没有尽全力替鬼子卖命——处事圆滑应对,将就交差;战场上能躲就躲,遇险就跑;抓人时睁只眼闭只眼,明哲保身;收点小钱拿了好处,立马放人。其中,他就放过了我党的几个地方干部。当然,余德宏也不是善茬,只要你招惹了他、触碰了他的底线,睚眦必报的他决不会让仇怨过夜——其“笑面虎”的外号没有白叫。1941年底,余德宏回到余家店,在街上做花圈、纸货之类的生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0年秋天,势单力薄的余德炳投奔哥哥加入伪军,混了一年多一事无成,哥哥回家后他失去依靠却心有不甘。1941年底,余德炳改弦易辙,投靠国民党应山县大队,在冯雀子三中队当班长,品性与作派得到了哥哥的真传。抗战胜利后,余德炳兼任余家店乡公所所长,任务是维护余店社会治安和协防青龙寺。白天,他下乡摊粮派款、拉夫抽丁、欺压百姓,没事东游西逛、混吃混喝、打探消息,晚上则蒙面入室、奸淫妇女、抢劫路人。什么缺德无耻之事他都干过,就是不敢跟日寇和新四军干。因其鲜有战功,难以迁升,一直靠孝敬冯雀子得以生存。</span></p>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8年2月12日,江汉军区独立旅从枣阳转战安应地区,打击应山、安陆之敌,分别于2月15日和17日歼灭两处部分守敌,解放了应山和安陆县城。随后,部队移驻马坪一带休整。不久,国民党第52师又开进了应山县城。3月初,独立旅长途奔袭,端掉了国民党应山县张杨店乡公所,之后连夜转战应山,敌望风而逃,应山县城第二次解放。随后,部队移驻应北郝家店一带,伺机歼敌。</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8年3月10日,冯雀子惧怕独立旅攻打自己的老巢郝家店,带着50多人躲进了青龙寺。余德炳知道后杀猪宰羊,带着乡公所20多人,前去为冯雀子接风洗尘。没想到他巴结得不是时候,这次是自己“送肉上砧板”,差点丢了性命。</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8年3月13日下午(农历二月初三),江汉军区独立旅三团一营(营长于秋华、副营长兼四连连长聂祖武②)奉命前往大坡岭,攻打青龙寺土顽据点——肃清外围之敌,为解放余家店扫清障碍。部队驻扎在青龙寺北3里路外的刘家塆、袁关、左关等几个塆子里,作战指挥部设在刘家塆陈开顺的家里。</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晚8时许,一营派一连从东边韩关的前山上攻打青龙寺,大坡岭战斗打响。因不熟悉庙外地形,也不知道庙内的火力配置,加之先前日军留下的防御工事异常坚固,一连久攻不下。敌人躲在炮楼里用机枪扫射,并事先在水沟里安插了尖锐的竹桩,地面上也埋有地雷,战士们无法靠近,即使艰难地打到墙边,不是受伤就是牺牲。一连又没有携带重武器,一个连的兵力根本无法突破敌之防线。一连只好后撤,依托山石地形和大树向庙里射击,并对土匪喊话,劝其投降,土匪却死活不肯、顽抗到底。</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战斗持续了五十多分钟,一连派出十几个战士,爬到庙南30米远的皂角树上,向庙里扔手榴弹,把寺庙院墙炸开了一个口子,再过几分钟就能炸开庙门。 晚9时许,总攻时间到,冲锋号响起,战士们全体出击,统统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之下。一袋烟的工夫,部队伤亡过半,连排干部伤亡多人,徐连长身上多处中弹,当即阵亡,一连只好撤出战斗。</span></h1><div><span style="font-size:22px;"><br></span></div><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早在1946年3月,应随县大队的高连长和朱指导员曾在此地,轻而易举地击败了前来抢占地盘的国民党军和冯雀子之冯雨轩部20多人。没想到这次遇到硬茬,冯雀子带来的50余人,是国民党应山县大队的精锐力量。</span></h1><div><br></div><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晚,青龙村农会主席陈德啟组织了十几个村民,在青龙寺南边的山岭上待命。看到有人受伤,陈德啟带人冲上前去,背起伤员就跑。一个晚上,他往附近几个塆子里背送了十几人。因伤员疼痛难忍,抓伤和咬伤其背部多处,还在其后脑勺上留下了一块永久性的伤疤。</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事后,讲述者乐高城的老表王人文说:当晚,王人文正在给庙里挑水,战斗打响后被困庙里。仗打了一个多小时,敌人的伤亡也不小,手榴弹和机枪的子弹快打光了,又不知道外面来了多少部队,冯雀子跟冯雨轩、余德炳几个人商量好了,等冯雀子先行离开后土匪就投降。一连如果再坚持一会儿(冲锋号吹早了)或者再派一个连来攻打,敌人就会投降,可惜一营不知道这些。</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来,被困庙里的苦力高运才和高运发说,为了封锁消息,冯雀子欲将庙里的村民杀害后逃跑,被余德炳一句“他们没这个胆”劝下,几个村民才死里逃生。就因为这句话,后来,余德炳没有被政府立即镇压。一连撤退后,顽匪到郝家店求援,国民党应山县大队连夜从郝家店调来了100多人,还有大量的武器弹药。</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天清晨,一营派了4名战士到大坡岭查看地形,侦察敌人火力配置和庙内的布防情况。因侦查员靠得太近,触动了挂在铁丝网上的罐头盒,敌人开枪射击,并派出十几个土匪围堵。4名侦查员分两路跑,一路奔向凉水沟,一路奔向泉口店。土匪们紧追不舍,一名战士为掩护战友送回情报,在泉口刺沟的山坡上阻击敌人,后因寡不敌众,中弹牺牲。顽匪们将其头颅举在刺刀上,拿到附近的几个塆子和郝家店游街示众。</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营长于秋华怒不可遏,决定集中全营兵力攻打青龙寺,声称“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也要拿下这个弹丸之地,为牺牲的战友报仇!”战前,一营做了周全部署:一连为侧应,尖刀连二连为第一主攻,三连和四连为第二主攻,并从这两个连里抽出部分兵力,在青龙寺南头的梯子岭和北头刺沟的山岭上,伏击援军之敌。</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3月15日晚六时许(天煞黑),四个连同时开火,第二次大坡岭战斗打响。一连在东边韩关的山坡上,架起一挺机枪向庙里射击,还在铁桶里燃放鞭炮,制造解放军想从东边突破的假象,牵制和消耗敌人,同时警戒郝家店来犯之敌。二连在机枪的掩护下,从西边夏关的山坡上发起冲锋,接近庙墙后向里面投弹,意欲炸开寺庙院墙,打掉西北角敌堡。三连和四连猛攻敌之左右两侧,用四挺机枪压制敌人火力,想从南边打开寺庙大门,进入内部打击敌人。</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时间,杀喊声、子弹的呼啸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四处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战士们杀红了眼,几个方向的机枪像雨点一样向庙里倾泻。敌人亦倾其所有,凭借碉堡之险和地形优势,据险顽抗。</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一仗打得十分惨烈。西边尖刀连的战士(据说都是河南兵)身着单衣薄衫、臂绑毛巾、手提门板,玩命似的向前冲,至战斗结束,二连一百多号人伤亡过半。三连战士手持炸药包,身披湿棉被,在机枪的掩护下迂回前进,伺机攻破寺庙大门。四连在聂祖武的指挥下,发起多次冲锋,均未能奏效,几个功夫好的战士奋然跃起,扑到院墙近处,向里面投弹,身体被机枪打成了筛子眼。顽匪把几个手榴弹捆绑在一起,扔到三连和四连的阵地上。离得近的战士用湿棉被把手榴弹盖住,没有棉被的直接用身体扑了上去。手榴弹响过,有的战士炸得晕死过去,有的炸得血肉模糊,有的肠子都流出来了。陈德啟跟上次一样,组织了十几个村民背送伤员,担水送饭,运送武器弹药。</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激战至晚11时许,聂祖武组织了一支20多人的突击队,在重火力的掩护下,爬上庙南的皂角树,用楠竹作弓、皮筋作弦,向庙里投掷炸药包,炸开了青龙寺大门。战士们涌进庙里,打掉了敌人的机枪手,打死顽匪80多人。冯雀子见势不妙,带着十几个心腹提前逃跑。稍后,余德炳随残部几十人钻进东北角的丛林中,向郝家店落荒而逃。</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天清晨,前去帮忙安葬烈士的村民被眼前惨烈的画面震惊。天寒地冻,西边尖刀连的战士身着单衣薄衫,一排排倒在离庙墙七八米远的斜坡上;南边的地面上,随处可见一滩滩暗红的血渍和残肢断体,皂角树上还挂有牺牲战士零碎的衣物;西南小堰里的清水,变成了一池鲜红的血水。村民们细心地收敛尸骸、整理遗物,把牺牲的战士安葬在庙东的长冲里。</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两次战斗共歼敌130余人,缴获大量的枪支弹药;解放军伤亡近百人,连排干部伤亡多人。大坡岭战斗,为我军收复应北解放区扫清了障碍,由此拉开了解放余家店的序幕。</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3月13日晚,陈德啟将徐连长安葬在刘家塆的后山上。大坡岭战斗结束后,上级派人将徐连长的棺木挖出,请陈德啟为其洗澡、穿衣、整容,部队将其送回信阳老家,后安葬在信阳市烈士塔内。</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8年3月底,余店区区长臧成德带领武装干部,抓住了余德宏。因其检举有功,判终身监禁,坐牢20多年,后死于狱中。</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久,区政府又将余德炳抓获,准备公审后枪决。余德炳知道后徒手在土墙上挖洞,从关押他的民房中逃脱。1948年初冬,草木枯萎,天气转冷,缺衣少食的余德炳在大山中无法藏身,只得硬着头皮来到马安陈家冲,找自己的妹妹余德清(杨长涛之母)帮忙。余德清将其藏在自家房屋(原国民党应山县陈家冲乡公所)土墙的夹壁中,躲藏了半个多月。</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时任余店区妇联主任沈文兰(余德清的儿媳)回家时发现,近来家里的米饭煮多了,事后却不知去向,遂暗中观察,发现婆婆行踪诡异、神情紧张、一惊一乍,半夜还听到夹墙里传出声响。沈文兰再三追问,余德清只得告知实情——夹壁里躲藏的是自己的二哥余德炳。 沈文兰知道问题严重,怕事情败露家人在乡里抬不起头来,叫婆婆劝二舅投案自首以减轻其刑,余德清应允,余德炳亦答应交枪。随后,沈文兰跟丈夫杨长福(时任区司务长)一起报告了余店区政府,臧成德派杨长福带领7名武装干部,当晚来到陈家冲,在夹壁里将余德炳抓获。余德炳坐牢近30年,1978年深秋假释回家。</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释放的前一天,余德炳因东西太多,托人叫妻子杨保秀(杨保秀是余德炳抢去做压寨夫人的)前去帮忙,妻无颜面对借故推辞。第二天上午,余德炳一人把狱中30多年的家当全都搬回(顺道在街上买了一瓶敌敌畏——视情况而定),家人却嫌而不理、避而不见,病痛缠身又劳累过度的他伤心至极。当天下午,余德炳独坐家门口,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空气,享受自由之后的惬意,良久不语。傍晚,妹妹余德清来到扶他进屋,他似有不舍,回头看了又看,长叹一声,自言自语道:“如果有下辈子,我一定要好好地活一回,决不搞瞎边子的事(歪门邪道)!”说完他眼角有泪,第二天死于家中。</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余德炳前喜后悲、得不偿失的凄苦人生,印证了青龙寺高僧的一则偈语:生死无常,善恶有定;福祸转换,因果报应!</span></h1><h1><br></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①冯雀子,姓冯名德化,字雨若,系郝家店关店冯家塆人,抗战时期,因战乱从冯家岭搬至郝店王子山落草为寇,盘踞在鄂北一带祸害乡里,其凶狠残暴,无恶不作,臭名昭著。1938年年底,其部被国民党应山县政府收编,任应山县抗敌自卫团一中队队长。1945年,他带领部分人枪,投靠国民党湖北省保安旅,任营长。1949年在武汉蔡甸驻防,欲携全营军饷逃跑,事泄被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②聂祖武,1925年7月出生于原兴隆乡分水村都司冲。1939年7月参加新四军,因其作战勇敢,善出奇制胜,在应山和应城盐矿,"聂幺"之名威震敌胆。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2年2月,在抗日战争最残酷阶段,所部奉命深入淮北敌后发展。所在连被留在信(阳)确(山)铁路沿线与敌人周旋,在灾荒严重的条件下,部队靠野菜充饥与敌人拼杀,建立了政权,被上级评为"模范连队"。1946年6月中原突围,所部担任两次掩护任务,战斗相当激烈:一过铁路、二过襄河、再过白河,一直打到山西老解放区待命。1947年6月,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期间,所部解放了通许县城,歼敌一个保安团。1949年下半年,在解放大西南的战役中,率领全营官兵歼敌1700多人,一直打到重庆。后奉命调回鄂西剿匪,迫使惯匪宋大香投降。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参加大小战斗100多次,全身负伤18处,新中国成立后从陆军转到海军。历任战士、手枪队队长、指导员、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师参谋长、南海舰队后勤部常务副部长等职,1981年离休。</span></p> <h1><b>讲述人:</b></h1><h1><b>聂文质:</b>男,76岁,聂祖武系其幺叔,分水村小都司冲人,广水市建行退休干部。</h1><h1><b>徐翠琴:</b>女,72岁,长岭镇骑龙村人,聂祖武之侄媳。</h1><h1><b>沈文兰:</b>女,91岁,杨长福之妻,余德清之儿媳,余店区政府退休干部,现住广水市应山街道办事处北关社区。</h1><h1><b>杨长涛:</b>男,82岁,马鞍村陈家冲人,余德清之子,杨长福之弟,余德宏、余德炳系其亲舅。</h1><h1><b>杨春艾:</b>男,50岁,杨长涛之子,余店镇兽医防疫站干部。</h1><h1><b>乐高城:</b>男,92岁,青龙村夏关人。</h1><h1><b>高天胜:</b>男,81岁,青龙村高关人。</h1><h1><b>付志钊:</b>男,80岁,青龙村新塆人。</h1><h1><b>陈运国:</b>男,60岁,退休村支书,时青龙村农会主席陈德啟之子,铁匠塆人。</h1><h1><b>华光兰:</b>女,78岁,青龙村高关人。</h1><h1><b>整理人:</b></h1><h1><b>杨德平:</b>余店镇政府干部</h1><h1> 2022年7月28日</h1><h1><br></h1><h1><br></h1><h1><br></h1><h1><br></h1><h1><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