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特色风味一粘豆包

晚成

<p class="ql-block">图/网络</p><p class="ql-block">文/晚成</p> <p class="ql-block">  农历十二月,人们把十二月称做腊月。“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寒冬腊月是一年最冷的时候。人们在喝完“腊八粥”以后,就开始忙乎过年的事了,对大多数农家来说,忙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淘米,做豆腐和包黏豆包。</p><p class="ql-block"> 黏豆包是用忝子去皮后碾成的黏黄米面做成皮,里面包上芸豆或红小豆的馅,上笼蒸制而成。黏豆包可以用白糯米也可用大黄米,东北农村大多以大黄米和芸豆包制。大黄米的黏性较强,热量较高,有很好的温补作用,是可以抗寒的美食,所以是我们东北人最爱吃的传统美食品,也是年后“猫冬”的几个月里每家必备的主食。</p> <p class="ql-block">  在东北乡下,冬季包黏豆包似乎己经成为世代沿袭的传统。每年腊月,全村都行动起来,和面,煮豆,自家包完了,还互相走家串户地包,阵阵欢笑语,伴随着黏豆包热气腾腾的蒸气,在村子里弥散……包黏豆包成了家乡冬天最温暖的一幅一幅画面,也成为我心底最深的感动。</p><p class="ql-block"> 包黏豆包都是赶到晚上掌灯时分开始,一直忙到半夜甚至通宵。 男男女女。一律都盘着腿坐在热乎乎的火炕上。条形的炕桌上摆放着上头一盆盆煮熟馇好的豆馅。大伙一边包着一边唠着家常嗑儿:“今年谁家盖新房了”,“过了年谁家的女儿要岀嫁了”,“来年多养猪,多积肥”,“种地不上粪,那是瞎胡混”。……乡亲们朴实的话语中,既有张家长李家短的村言俚语,也有庄户人家对来年获得一个好收成的祈祷和期盼。</p><p class="ql-block"> 隆冬时节,呵气成冰。刚出笼的黏豆包摆在秫秸上,放大院子里一会就冻得像石头一样。冻好的黏豆包一箔箔的敲打下来放在缸里,放到仓库冷存。</p><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王爷升天,按规矩要在祭灶时用麦芽糖或者黏豆包把灶王爷的嘴糊上,愿他上天言好事,来年下界继续保平安。</p> <p class="ql-block">  冷藏的黏豆包,从正月十五以后起一直要吃差不多半个冬天。那时候每家的灶火房里都有一口大锅,锅下面炖菜鍋里头箅子蒸黏豆包;吃一口黏豆包,再夾一筷子酸菜粉条烩冻豆腐,慢嚼细咽,那真是满口香啊!</p><p class="ql-block"> 我农村有亲戚,是女儿的婆婆家,每年冬天我都去小住几天。由其进入腊月,农村的人们忙年的情景 ,让我感动又兴奋,蒸粘豆包。包冻饺子,杀猪宰鹅忙的不亦乐乎,也都是家家相互帮忙,忙完少不了一顿小酒,那种开心快乐的心情,只有他们能享受到一年丰收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每年如我不去,亲戚会把黏豆包捎过来,知道我喜欢吃这口,我的吃法是黏豆包化了以后,拍成小餅用油煎着吃,那真是唇齿留香。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如今生活己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美食应有尽有,逢年过节美味,佳肴更是丰富,可是每到年关黏豆包是我最有“年味”美食。现在东北农村仍保留着包黏豆包这个祖辈传下来的老习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