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色故居,感悟革命精神 ——参观李达故居

雷新扬

李达中学  2009班 雷新扬 <p class="ql-block">  七月如火。七月的骄阳把豪放的炽热挥洒了整个大地,但这却丝毫也阻挡不了我追寻红色足迹的热情。7月25日,我来到坐落于永州市冷水滩区的李达故居参观学习。</p> <p class="ql-block">李达,名庭芳,字永锡,号鹤鸣。1919年五四运动后,致力于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7月出席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到达门口,映入眼帘的便是“李达同志故居”六个大字。谁曾想到,这简陋的房子里居住着的是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的革命先辈——李达。</p> <p class="ql-block">走进故居,我先了解李达同志的生平事迹。</p> <p class="ql-block">1890年10月2日,李达诞生于湖南零陵岚角山镇(今属永州市)一个佃农家庭。李达的祖父李光亮靠几亩薄地养了两男两女,但还是让次子李辅仁,也就是李达的父亲读了几年的书。李达刚满5岁,就跟着父亲识字,7岁时李达拜前清秀才胡燮卿为师,天资聪颖的李达除了熟读老师指定的教材外,还阅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名著,对于数学和自然常识他特别喜爱。</p> <p class="ql-block">李达中学毕业,就业无门,家境贫寒的他只得去报考高等师范学校。同年秋李达考入北京京师优级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读书,并立志教育救国。1912年秋,京师优级师范学校暂时停办,李达只得回到湖南,他先在一所中学任教谋生,后又在湖南工业专门学校、湖南优级师范读书。1913年李达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湖南留日官费生,赴日本留学。留学的第一年,李达在日本集中精力学习日语、英语、德语,因用功过度,身患肺病。1914年疾病缠身的李达回国养病。1917年李达再次赴日,考入日本第一高等学校(后改称东京帝国大学)学习理科,并立志“实业救国”、“科学救国”。</p> <p class="ql-block">1920年,李达从日本留学回到上海,8月,他与陈独秀等人发起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2月到中共“一大”召开,李达一直代理着“书记”的职务并担负“一大”的发起与组织工作,李达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奔波的故事逐一展开。“一大”会址选定和外地代表的住宿等具体事务都由李达负责,7月31日,代表们乘早班车从上海抵嘉兴,以游湖为名,把船泊在僻静水域。上午11时左右,“一大”南湖会议开始。下午6点多,会议完成全部议程,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p> <p class="ql-block">李达同志最具历史影响的著作是《现代社会学》、《社会学大纲》和《唯物辩证法大纲》,三部论著分别代表了我国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到“文化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平。他的著作受到毛泽东和理论界的赞誉和肯定。这三部论著写作的目的、开创性的研究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学风,至今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的不朽典范。</p> <p class="ql-block">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慨。在那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完成如此壮举?而又是什么让他如此坚定地完成如此壮举?</p> <p class="ql-block">通过参观,我们对这位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伟人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几个大字,令我时刻铭记于心。</p> <p class="ql-block">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追寻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新时代青少年的使命。参观李达故居,使我深切感悟到先辈的崇高精神风范。先辈的红色印迹、光辉历程是我瞻仰的榜样,是我学习的标杆。我要努力学习,弘扬他们对党忠诚,为国奉献的崇高精神和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高贵品质。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要勤学苦练,发奋图强,更好地传承革命先辈的精神,为伟大的祖国复兴之路而奋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