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生涯🧉

🍎金珠闪光🍎

应征入伍 <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九年刚结束文化大革命运动,九月初也恢复了学校上课,那时正是我上初中的时候,在北外中学读书。十一月份山西独立师部队的杨排长來到达县北外公社,找到时任的周书记,询问征兵人员的情况,周书记说有几个爱运动的帅小伙还在机修厂那边打乒乓球,你可以去看看。杨排长來到厂里看到我们之后就走了,不几天就叫我和其他几个同學去医院体检,很快入伍通知书就收到了。</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我16岁多,经体检审查合格,换上新军装回到家里呆了一晚上。12月6号我们达县、宣汉共有千余人,先坐汽车到重庆,再坐闷罐列车经成都翻越秦岭,经中原來到山西一团集训地…</p> 新兵训练 <p class="ql-block">  新兵訓练期间,由于从西南來到华北,因北方冬天气候原因,手背、嘴巴和脸上都起了裂口,加上吃窝窝头很是不适应。新兵训练完我就分配到利民机械厂站岗,那年遵照毛主席″深挖洞,广集粮,不称霸″的指示,並参加了挖防空洞,在七连还参与打洋槐树籽籽,整整呆了三个多月…</p> 参加报务培训 <p class="ql-block">  后來我被派到师部参加报务集训,各团抽调报务培训的共有一个排的人员,学习报务知识,收、发报技术。报务集训期间认识了甘元青,翁汉运战友,报务培训结束后就回到一团电台室工作,就是战友们常说的一团特务连。我们在谢保松排长(电台台长)带领下,参加了团里的野营拉练,到过阳泉,雁北地区,由于电台室是通信器材,一路行军我们就背的通信设备。最让我难忘的是在雁北那里晚上睡觉💤的感觉,刚开始睡下时不是很暖和,而到了后半夜,那滋味就别提了,身上就象烙烧饼式的,翻來复去睡不着,回想记忆深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和谢保松排长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战友合影分别留念</span></p> 选飞进航校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七一年上半年,由于空军要从陆军选飞行员进航校学习,我参加了选飞体检,<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我进航校之前,也就是体检过后,要派人到老家进行政治审核期间,谢保松排长叫我写入党申请书,我总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够条件。在排长的鼓励下,交上了一份入党申请书,经过一段时间考查,党组织批准了我入党,並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谢保松排长既是我们电台室的领导,也是我的入党介绍人,我非常感谢我生命中的恩师!如今我已在党51年,去年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还颁发了“光荣在党50年 ”纪念章。我要永遠拥护共产党,跟党走,忠于党忠于人民❗</span></p><p class="ql-block"> 七一年7月10日和谢排长及电台室,机要科的战友合影留念,之后就登上了去航校的列车… </p><p class="ql-block"> 我们独立师有12人被选上,63军就选中50多人,26期飞行学员中还有北京卫戍部队的。由于一航校是飞运输机型,女飞行学员占多数,徐世友的女儿她们女同志是合适的机型选择,该校的一些男同志由于个子小,也从一航校转了50人到十三航校飞歼击机,所以十三航校26期近400名学员,分为四个中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四川藉战友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与河北石家庄、湖北武汉战友合影留念</span></p> 航校学习训练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航校阔别48年再相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颁发《回望长空》一书</span></p> <p class="ql-block">  十三航校早期是训练团以上的飞行员,由于空军建设需要,改招普通飞行人员,主要为部队培养歼击、強击和轰炸机飞行员。在校期间首要任务是政治学習,航空理论,身体锻炼等全面发展合格,要掌握初教,高教学习训练,跳伞训练並付诸实施。我们这批学员中有七位在执行任务时而壮烈牺牲,最小才20多岁,最大的30多岁,七位同學的名字永远刻在航空博物馆的墙上,以示怀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51年前航校的笔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足迹》於2017年7月编攥完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十三航校26期编撰的《足迹》由国家图书馆收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26期飞行学员印记《足迹》一书由中国🇨🇳航空博物馆收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回望长空》於2019年底编攥完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十三航校26期四中队编攥的《回望长空》由国家图书馆收藏</span></p> 雷校学习任教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46年前雷校的笔记</span></p> <p class="ql-block">  航校面临的话题是淘汰~淘汰~再淘汰,政治思想不合格要被淘汰,身体不合格必淘汰,年龄大了也得淘汰。由于空军六十年代缺油,而七十年代初缺飞机✈️,航校的学员迟迟不能到作战部队,所以大部分同學年龄偏大,只好重新安排,而各方面条件合格的同學就分配空军各个师、团继续飞行,执行任务。我是由于血压偏低,领导觉得我年轻最后才决定送到雷校学习,当时被淘汰的学员,有的送到气象学校,有的送到机务学校,而我们被送到雷校的就有108个人,同學俗称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 </p><p class="ql-block"> 七三年下半年來到了武汉空军雷达学院,先是技师班学习雷达基础知识,技师操作技能,75年毕业后,学校就安排我带着学员们到广东韶关雷达站实习。</p><p class="ql-block"> 回到学校后分配到训练部雷达原理实验室,七七年在校继续学习深造,后來留校从事教學工作。</p><p class="ql-block"> 八二年夏天学校安排我去成都招收空军雷校学生,顺便回老家探亲。</p><p class="ql-block"> 八三年任命为副营职教员,当时领导叫家属随军並安排工作,由于爱人觉得武汉太热,她有恋家乡情结,所以未能随军。我于八五年底提出申请转业,八六年初转业到地方,在当时的达县地区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从事无线电管理工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与东北藉同學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雷达学院教学楼大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从事雷达中频放大电路教学</span></p> 发挥余热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给同學们辅导电路板焊接技术</span></p> <p class="ql-block"> 去年在朋友👬的推荐下,來到达州开放大学,即达州兰桥中学和达州风华职业技术学校,给学生们上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传感嚣技术知识,空调原理技术知识和家用电器技术基础与维修技术。</p><p class="ql-block"> 人生就是活到老学到老,86岁的中国🇨🇳芯片之母,黄令仪老师还在奋斗,我们身边的朱全森老师89岁高龄,每周要去报社工作三天,负责“凤凰山下″栏目的编纂。而我69岁又算得了什么呢?他们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