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院里的“高工”们

虚怀若谷

<p class="ql-block"><b>题记:“叶子是圆的,只有叶脉上微微透出点红意……这不是一般的红叶,这是一片曾在人生中经过风吹雨打的红叶,越到老秋,越红得可爱。”摘自杨朔《香山红叶》</b></p> <p class="ql-block">  我们居住的小院位于首都中心城市的西城区,是北京市一家科研单位的家属小院。这个小院环境幽静,树木葱笼,绿草如茵,院子里共住有200多户人家。 院子里的退休老人中,不少曾是不同单位里的高级工程师和老专家。如今,这些人大都进入耋耄之年,人们仍习惯称他们为“高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说到工程师,不觉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工程师情结。</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父母希望我将来有出息,除教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外,还给我讲了不少古今中外科学家和发明家的故事,我被他们那种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和锲而不舍的求索精神所震撼。我觉得他们知识渊博,是世界上了不起的人。后来,我慢慢的就有了当工程师的梦想,不料刚上小学就遇上了10年文革浩劫,学校停课闹起了革命,我当工程师的理想,也就付之东流了。不过,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那年,我参加工作后,成为了一名公务员。在党的培养下,锻炼成长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事业上也干得风生水起。</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与这些高级工程师们同居一个院子,每天近距离接触到他们,与他们一起健身,散步;一起唠嗑,话家常。我觉得他们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们富有家国情怀和豁达乐观的胸襟。我被他们那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谦逊、朴实的精神,为人高尚的品德所感动着。</p> <p class="ql-block">  住在一号楼四单元的女唐工,八十多岁了,退休前是北京市从事电气设计方面的高级工程师。她是一个乐天派,一天到晚乐呵呵,整个小院子里都充满了她的笑声。个子不高的她,满头银发,身子还有些佝偻。一双大眼睛里,总是充满着智慧的光芒。一天,我问她说:“唐工,听说您在电气设计方面有许多建树,您就说个一、二给我听听吧?” 她摇着双手说:“不要叫我唐工,我退休都快30年了,叫我老唐就可以了。我对国家,对人民贡献不多,过去的事就不要提了。” 前不久,在这样一个看似其貌不扬的老人身上,却发生了一件令人不可置信的奋不顾身救人的动人事迹。</p><p class="ql-block"> 我们小区旧房改造工程进入扫尾阶段时候的一天傍晚,唐工和一位退休老师在小区公园散步,她们一边走,一边拉着家常。一辆满载建材的货车快速驶进了小院工地,大意的司机车没有注意到正在小院散步的老人,眼看一场后果不堪设想的车祸就要发生了。就在这千均一发之际,唐工不顾一切,猛扑上前,使劲朝外推开了老教师,俩人都重重的摔倒在地,避免了一场恶性的车祸。可扑倒在地的唐工,右手臂被跌折了。另一位老人也受了一些小括擦伤,所幸均无大碍。看着右手吊着绷带的唐工,我竖起大拇指夸唐工:“您真是舍己救人的英雄啊!” 她淡然一笑连连摇头说:“这算不了什么。” 面对乐呵呵的唐工,我心里充满了敬意。</p> <p class="ql-block">  与唐工性格不太一样的郗工,是个老共产党员。他年近九旬,高高的个子,身体有些微胖。他为人低调,平时也不太爱说话。退休前,他是从事环境保护和新能源方面的高级工程师。在科学研究上,可谓硕果累累。别看他平时不苟言笑,可待人和蔼可亲,关心他人胜过自己。建国七十周年时,他应邀出席参加国庆大典,获观礼台前排就坐的殊荣。前年晨练,外出散步时,被外卖小哥摩托车撞倒了。当时,可把外卖小哥吓坏了,一定要送他去医院看医生。他爬起来拍了拍灰尘,若无其事的连连说:“没有事,没有事。” 他怕外卖小哥耽误了业务,让他赶紧送外卖去了。谁知自己一到医院检查,才发现身上多处软组织擦伤,还造成左手骨折,在医院呆了一个多月才痊愈。郗工就是这样一个心里想的是别人,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重要的人。</p> <p class="ql-block">  小院子里另一个高级工程师,姓陈。虽八十有三了,可走起路来,挺胸抬头,腰杆笔直,一看就知道他是军人出身。他从军30多年,在部队是搞军事武器设备的专家。听人说,六十年代,击落入侵我国领空的某西方国家的高空无人侦察机,就有他的一份功劳。那年代,我国经济还十分困难,武器装备也非常落后。能击落有高端科技设备的高空无人侦察机,真是太了不起了。</p><p class="ql-block"> 当有人问起这些往事时,陈工总是答非所问地说:“你看,我们国家现在强大起来了,谁还胆敢来欺负咱们?”</p> <p class="ql-block">  我们居住的小院里,有1大2小,3个公园。为了使公园里生态平衡,让树木常绿,鲜花盛开。院子里的高工们自己掏钱购买器材,修改花圃,编制篱笆。亲手安装管道,完善浇灌设施。罗工、赵工、李工等几位高工,还经常在公园里投放鸟粮,为花木施肥、浇水、除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小院里的高工们,不但爱护环境,而且也热爱生活。他们的生活极有规律,晨起散散步,打打太极拳。下午几个老友们在一起下象棋,玩桥牌。或者聚在一起天南地北聊天,说说热点新闻及时事政治,他们称之为“话聊”。高工们还多才多艺。住在我们家楼上的高级工程师姓宋,是个南方人。虽年近九旬,但仍思维敏捷。他是个象棋高手,我常常被他杀得大败。三号楼的李工,爱好书法,曾获北京市老年书法赛三等奖。儿女们工作忙时,高工们就帮着照顾小孩,接送孩子上学校。有时,他们跟平常百姓一样上菜市场买菜,下厨房做饭。</p> <p class="ql-block">  我们院子里的高工们,就是这样一群实实在在的普通人。他们把美好的青春贡献给了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而无怨无悔。他们纯朴谦逊,豁达乐观,就象香山上的红叶,越到老秋,越红得可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致谢作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2年7月于北京西城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