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憔悴为你悲

王树彪

<p class="ql-block">为你憔悴为你悲</p><p class="ql-block"> ——《未穿的红嫁衣》随笔(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七 治大国若烹小鲜</p><p class="ql-block"> “治大国若烹小鲜”语出《老子》第十六章,意思是治理大国如同烹制美味的小鱼一样。这是老子所崇尚的治国方略,据说上古时期的贤君——汤,曾向伊尹询问治国的主张。伊尹用这样的比喻来说明: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佐料才行。治国如同烹饪,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驰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老子取用了伊尹的这个说法:用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方略,强调治理国家要依照规律循序行事,一切有条不紊,长此以往,国家必定和谐昌盛。从这些充满哲理为命题的每一章开首语,足可见作家深厚的文学功底,而且又能把小说由小中见大,静中求动作为全书的线索,自然而然地铺开了小说的两条线索:生活与政治。</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否细观自古至今,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都摆不脱生活与政治的束缚,由其生活在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中国。会让我们更深深地体会到文明渗透在这个国度的每一个角落,衣、食、住、行都蕴藏着它渊远与深厚,窥一斑而知全豹,就拿小说中的“食文化”来说,体现的一种小中见大的盛况,生、熟、冷、热、荤、素、素、煎、烤、爆、炒、炸、涮、烩、炖丶煨、焗,皆可登场,多多益善。越州人善吃,靠海吃海,席面上唱主角的当然是生猛海鲜、对虾、螃蟹、海参、扇贝、石斑鱼、加吉鱼、鲍鱼、海胆、龙虾……以及北方人望而生畏的蛇,再佑以蚝油、虾酱、梅膏、沙茶、红醋、鱼露、柱侯酱、辣酱油、生抽王、美馔纷呈,馥郁芳香、鲜嫩、爽、滑、淡,五味俱全,而又淡而寡,鲜而不股,嫩而不生,油而不腻,好一桌勾人食欲的粤菜或越菜。”吃刚刚叙毕,再看看“酒文化”又有着怎样动人的历史呢?今天我们只提一提“汾酒”:“汾酒是我国名酒的鼻祖,八大名酒都是它的后代和近亲啦!论历史,汾酒长寿一千五百年,杜牧名句天下传:‘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指的就是汾酒,而不是茅台,茅台只有两百七十年历史,是它的晚辈啦!论度数,茅台只有五十二度到五十四度,汾酒高达六十度,比它厉害嘛!论名气,汾酒早在一九一五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就荣获一等优胜金质奖,老资格啦!汾酒好,好在哪里?一是用料独特,粮食是山西汾阳的‘一把抓’高梁,别的地方没有代用品;水是‘古井佳泉水’,全中国只有那么一眼井,清澈透明,没有杂质。二是酿造工艺独特,有七大秘诀:‘人必得其精,粮必得其实,水必得其甘,曲必得其明,器必得其沽,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所以酿出来的酒,清亮透明,气味芳香,人口绵绵,落口甘甜,回味生津,色、香、味三绝,虽然是六十度的高度酒,可是没有强烈刺激,不上头,不伤胃,舒筋活血,延年益寿,有液体宝石’的美誉,所从饮酒的行家讲:不饮汾洒终生憾,饮了汾酒似神仙!”李言、郁琅嬛、李盼在本回相继登场,李盼虽然年龄尚小,但生存在改革初期,所认识的新事物又不在其次。是的,一个人的人生所经历的不同,对社会的认识又颇不同,所以说,政治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文中所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正在暗流涌动中喻示着李言和郁琅環的爱情命运。</p><p class="ql-block"> 作家又是这样述说着人生中的生活:男人和女人,在生活中也可以一见钟情,在共同的忧患中也不乏生死相知,但爱情的极致是什么?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结合在一起,用他们的心血去完成共同的事业,用他们的生命去改造世界,哪怕只是改造其中的一小部分。在这里我们在欣赏小说的时侯,可以看出李言和情人郁琅嬛之间达到了一种“直教生死相许”情感高潮……。</p> <p class="ql-block">八 蜃枪舌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一章所讲的是李盼的出生以及身份的来源,在生活中在社会里,每一个人都避免不了自己的个人隐私被别人议论,而且是肆无忌惮。我们看一看李言的从政乃至家庭的矛盾的激发,不管是东方的家庭还是西方的家庭。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想每一个人都难以避免各种矛盾的激化:爱情、生活、政治都将成为生活的一点一滴,李言的生活中出现了何丽珠。虽然在李言心中何丽珠不是他的知音,知识层次的不同,难免成为婚姻中的遗憾,但我们剖开历史看一看。真正的生活中婚姻这块绊脚石永远是人类的一面镜子,上层社会中往往把爱情看作是政治联姻,悲剧是内心中的魔。李言、何丽珠、李盼组成的家庭正经历着一种风暴的洗礼。如果李盼在学校风平浪静;如果郁琅嬛能够理智地处理好与李言的情感,如果……。其实,在生活中的人类并没有如果,而是每一个人身上都在未知的事态中向前发展着。喜剧、悲剧都在生活中无时无刻地上演着……,或许可以这样诠释:政治在生活的面前根本就是没有如果。</p><p class="ql-block"> 何丽珠倾注了一生的最爱,她的丈夫,她的骄傲,她的生命依托,她的生活依靠,即将要失去了。与郁琅環的夺夫之战在这一章进行的如火如荼,作家便从这里娓娓道来,政坛上第一书记程功的一番言词,李言的一番论辩,让人从内心发出一种感慨:历史是什么玩意儿?</p> <p class="ql-block">  九 月有阴晴圆缺</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有得有失,此刻用在何丽珠身上那是再恰当不过了,她运用各种角逐,赢得了婚姻上的游戏,她是婚姻上胜利者,却是情感上的失败者,而郁琅嬛却是爱情的殉葬品,爱情之花,横在了她如血的面前。作家笔下的爱情总是与自然密不可分,我们看看霍达是如何描述爱情的:“夕阳已经咬住越灵山的边缘,晚霞四射,燃烧着半边天空。挺拔的椰子树在晚风中轻轻抚动羽毛状叶片,犹如一支支巨笔在天幕上恣意涂抹着变幻莫测的豪放的笔触。炽热的霞光从西窗射进来,郁琅嬛小小的居室笼罩于浓浓的暖色调之中,像点满蜡烛的童话中的小屋,她手中的那条连衣裙更是鲜红欲滴,红得像血,红得像心脏。记得她和李言探讨过“爱情的颜色”。是的,红色,爱情的颜色,生命的颜色!而这两者又是那么密不可分:获得纯真的爱情,要以生命为代价!”史诗式的爱情。“小楼灯火如昔,相对伊人,惜已非昨夜絮语。“历史啊历史,一部糊涂的历史!”无情的历史,鞭笞着背叛的灵魂:“人最大的痛苦也许并不是肉体的折磨,而是灵魂的戕害;而对灵魂的戕害,最甚者并非来自他人,却恰恰来自自我。郁琅嬛所使用的武器都是李言传给她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李言的心灵正在遭受自己的鞭笞和枪刺,这是人间最残酷的刑罚!他那灰暗如土的面颊抽搐着,扭曲着,突然间猥琐的身躯蜷屈在沙发上。”李言和郁琅嬛的爱情在政治面前失去了光泽,滴血的红嫁衣啊!</p> <p class="ql-block">  十、未穿的红嫁衣</p><p class="ql-block"> 一个女孩子经历了如泣如诉的如滴血的爱情,却没有享受拥有,一个时代的残痕烙进了这个女子心中。郁琅嬛的爱情开始于秦屿,终结于秦屿。这个小岛经历了什么?这个小岛记录了什么?或许只有风才能解答。秦屿啊!秦屿啊!又多出了一个疯子,一个被爱情击碎的疯子,她只不过是一粒尘埃,从土地来又从土地去,那一袭婚纱红得凄,红得惨,红得刺眼,别了,那一抹红的落日……。</p><p class="ql-block"> 青春的爱就这样散去吧……</p><p class="ql-block"> 郁琅嬛,历史是选择弱者呢?还是选择强者呢?此时,我以为:不管是东方的历史还是西方的历史,记述的仅仅是一片泥土的翻卷,而爱情却是文人笔下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p> <p class="ql-block">  后记</p><p class="ql-block"> 合上《未穿的红嫁衣》的刹那间,掩卷沉思,中国这个古老而又文明的国度。在经历每次大变革时,它都能掀起一种狂澜,把历史融入于社会这个浩瀚的大海里;二十世纪的社会大变革,知识分子敏锐地抓住了“知识可以改变一切的触须”。作家深谙中国社会的发展,古国文明的中国敞开胸怀,迎接八面来风,改革开放春风击醒了知识分子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金融等每一根神经,一部部优秀的作品更是如雨后初笋遍地开花,中国的文明又掀起了一道波澜。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如果说唐文化席卷了东方和西方,那么新时代的文化,我以为正如春天的土地,开始温润着古老中国的文明……。</p><p class="ql-block"> 诗人北岛、顾城、海子……</p><p class="ql-block"> 文学家路遥、霍达、王蒙、王朔、贾平凹、莫言、陈忠实……,一代人播种着中国文明走向丰厚。</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