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环水一面山,石板房顶石板路∽∽镇山村

胖子

<p class="ql-block">手机拍照:胖子</p><p class="ql-block">出镜:小敏</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胖子(景区简介,百度)</p><p class="ql-block">拍摄地:镇山村</p> <p class="ql-block">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镇山村</p> <p class="ql-block">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镇山村位于花溪西北9.5公里半边山西南花溪水库中部的一个半岛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7,北纬为2627,最高海拔1195.88米,最低海拔1128.87米,三面环水,碧波荡漾,与半边山和李村隔水相望,风景秀丽,环境优美。</p> <p class="ql-block">镇山村地处黔中高原苗岭山系中段,地质为三叠系地层,以薄层灰岩为主,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低山丘陵地貌,地势西北高南北低,村寨正中海拔为1163米。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雨水适中,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降水量1178厘米,无霜期为285天,相对湿度81%,年平均日照为1274小时,年平均气温14.2度﹣15.5度,最热的7月份平均22.6度,最冷的1月份4度。</p> <p class="ql-block">镇山村的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生植被仅存一些常绿阔叶树种,天然植被有针阔叶混交林,灌丛及灌草丛等,人工林有鸟尾林,此外还有一年两熟的农田植被以及一年多热蔬菜地植被。</p> <p class="ql-block">镇山村以其年代久远、民族风情古朴、民俗文化丰富,1993年被批准为"贵州镇山民族文化保护村",1995年定为"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中挪(威)签订了奥斯陆协议,在挪威政府资助下建成镇山村布依族生态博物馆。此后其旅游步入了兴旺时期。</p><p class="ql-block">2019年1月,镇山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该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一1620),据《李仁宇将军墓志》载: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明廷“平播”,时江西吉安府卢陵县协镇李仁宇奉命以军务入黔,屯兵安顺,及黔中平服广顺州粮道开通,遂携家眷移至石板哨镇山建堡屯兵,其妻因水土不服病逝,李仁宇入赘镇山,与班氏结缘,生二子,长子姓李,次子姓班,有400多年的历史。现村民以李、班两姓为主。布依语言为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第二土语区。因镇山地处贵阳市郊,且长期与汉民族交往,除老年人会布依语外,大部分村民操汉语。</p> <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该村分上下两寨,上寨系古屯堡区,民居全在屯墙之内,多为三合院民居,木构建筑,石板装壁、石板盖屋面、石板铺天井。正房为面阔三间或五间,有吞口,堂屋除置大门外,还另置腰门。大门上方有门簪,有向日葵图案或“福禄”字样。堂屋设神龛。明间或次间窗户木雕图案精美。三合民居设置朝门,与大门均不在一条轴线上。寨原建于河畔,1958年因修建花溪水库搬至屯墙之下“椅子形”地带。居民为三排梯级结构,无院落,无隔墙,木构建筑。村内主干道由屯门可通下寨码各小巷通至住户,形成丰富的建筑空间</p> <p class="ql-block">镇山村地处花溪水库中段,坐落在三面环水的半岛之上,全村总面积3.8平方公里,形如乌龟的半边山隔水相望,景色秀丽。村寨像个古堡,城墙依山而建,是用大块规整的石头筑成,城门则是用条石拱建而成,像房屋的墙壁和院坝是用小块石板垒砌,而屋顶是用不规则的石板代替了瓦,脚下的路面和小巷的台阶全部用大块的石板铺就。再看村民装水的缸、储目录用的干缸、就连马槽等等,几乎所有用具、山神庙中的神像,都是用石头雕成。</p> <p class="ql-block">手机拍照:胖子</p><p class="ql-block">出镜:小敏</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胖子(景区简介,百度)</p><p class="ql-block">拍摄地:镇山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