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安村为鼓励学子读书成立教育基金会

太行一剑

<h3>  今天是7月27号,时间已经过去20多天了,我开始动手写这篇文章,不是因为我懒也不是因为忙,是这件伟大的事业在我心中激荡,如山洪从豁都峪汹涌而出,顺涧河奔腾。洪水穿过横跨涧河的五眼桥,在高高耸立在河北岸上的魁星楼脚下打了个回旋然后继续向前。洪峰过后是慢慢的细流,让我回味,让我咀嚼,半个多月前的京安之行。 </h3><h3> 那是在7月3日的上午,刘润恩老师来车叫我,请我到他们京安村实地考察,体验京安村古老的文化气息与现代建设的风貌,为他们村设立教育基金一事,撰写一篇碑文。 </h3><h3> 刘润恩老师是襄汾县的文化名人,搜集整理了许多民间故事,如“刘庄七十二呆”“机智人物解士美”等。此次他请我代笔作文,我自然难以推辞,慨然应允。<br> 京安村在山西省襄汾县古城镇,涧河北岸,村东北是临夏线、襄光线两条公路的十字交叉处,运煤运焦的大卡车一辆接一辆呼啸而过,昼夜不停,给这座古老的村庄带来了喧嚣与热闹,也带来了勃勃生机。 </h3><h3> 京安村古称旧关,扼南北交通要道,有史书记载,曾为地方县治中心一百多年。如今在村北通往西山的路口依然设立有车辆超限检查站。</h3> <h3> 我对京安村的印象是知道这个村的人会制作烟花爆竹,过去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燃放的鞭炮礼炮,大部分是京安村生产的。2005年1月,位于京安村的烟花鞭炮厂发生了爆炸,造成了特大的伤亡事故。一时成为人人口中相传的新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h3><h3> 在村委会办公室,刘润恩老师,村会计老关,村民关宝珠,向我谈了他们村的历史,介绍了这次大家捐款设立教育基金,成立教育基金会的缘由和经过,我看了他们的捐款倡议书。从发起捐款倡议到募集资金,短短的时间内就筹集到一百万元。 </h3><h3> 发起人之一,赵引安,是村党支部书记,他为贫困家庭的孩子因学费而失去上大学的机会忧虑,带头为教育基金捐款伍万元。<br>  发起人之一,宁建军,是蓝宝煤业公司的董事长,这些年为村里办了许多福利事业,硬化村中路面,修文化广场。这次为教育基金捐款五十万元。还出资三十万元,设立一座教育基金碑。 </h3><h3> 发起人之一,关启,恢复高考后考入大学,毕业后在山西法制日报社当记者,编辑,报社主任。他深知高考是农村孩子走出农村的唯一途径,带头捐款伍万元。 </h3><h3> 山西倍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忠华,捐款十万元。 </h3><h3> 我看到了他们的捐款名单,第一批中,除上述四人外,还有:李鹏捐款十万元;王润生捐款伍万元;王晋刚捐款伍万元;张红运捐款伍万元;襄京肉联厂张国晋捐款伍万元;郭浩明捐款伍万元。 </h3><h3> 发起人中,捐款两万元的还有 :关亮、徐强、关军、王晓军、张其翀。</h3><h3>(京安村中正在修建的文化小广场,由企业家宁建军出资修建)</h3> <h3> 听完 刘润恩老师三人的介绍,我跟随他们到村内,看了村中的鼓楼,正在建设的文化广场,村西的文峰塔,村东南的魁星楼,横跨涧河上的古老的通惠桥。京安村浓厚的文化气息薰染了我,他们舍得在教育上投资,他们在环境上做文章,这些具有标志性的建筑,承载了历史,潜移默化,深入一代代的灵魂,激励青年学子读书奋进。 </h3><h3> 从京安村回到襄汾,为了准确把握京安的文化之脉络,我翻阅 襄汾文史资料,看到了一份京安村历代名人简介,了解到这个村在历史上文人之盛。科举时代,京安村一共出过五名进士,十三名举人,他们都曾在史书上留下浓重的一笔。<br> 比如,明朝时期的邢让,是英宗正统九年甲子科举人,时年十八岁,正统十三年中进士,年二十二岁,正所谓青春年少,金榜题名。邢让在成化二年升国子监祭酒,这是当时国家最高学府的校长,足见他的学问厉害。成化五年升为礼部左侍郎,成为国家正部级干部。邢让当了官依然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教育,他在任南京主考时,得到了《文献通考》,这是一部由宋、元时期的名人编写的,考证解释古代典章制度的专著。邢让购买数百本以及其他书籍,捐赠给了襄陵学宫。<br> 比如,李宏道,明万历癸酉科举人,丁丑科进士。历任河南南阳、罗山知县。兵科给事中、关西巡道、关南参议、颖州兵备等职。生平笃学穷理,著述有《遵道义》、《卫道议》、《易补传》、《春秋会传》、《周礼解》等书,为明朝一代理学名臣。<br> 又比如, 高崇忠,清末禀生,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秀才,1904年考入山西农学院,1907年以优秀成绩毕业,后考取日本留学生。辛亥革命后历任山西省议会参议员,山西林业局局长,太原农业专科学校教务长等职。 </h3> <h3>  京安村历代人才辈出,源自于深厚的文化基因传承。对于赵引安、宁建军、关启等人慷慨解囊,捐款设立教育基金百万,我自当绞尽脑汁,搜罗词汇,为他们的壮举、善举、义举写一篇赞美的文章。于是一篇关于教育基金的碑文初稿在脑海中形成。 <br></h3> <h3> 教育基金碑 <br> 古村京安,人杰地灵。应觜参之野,踞八方要冲。大道纵横,车流昼夜不舍,通惠桥长,见证涧河沧桑。钟楼巍峨,奠县址百年基业;魁星高耸,领姑射千秋云涌。<br> 良田沃野,育无数精英,一方水土,造世代栋梁。昔,元有张翥,师从鸿儒,召为国子助教,号封潞国公。明有邢让,连科及第,拜国子祭酒,升礼部侍郎,购书数百,捐送县学,生员童子,举额称颂。明清以降,箕裘不坠,俊才接踵。曰邢霖、曰李宏道、曰李瑾、曰柴友芝、曰关承运、曰刘子浚,科举高中,为官廉正,造福桑梓,世代扬名。<br> 时逢盛世,京安龙腾。公司立,企业兴。仓廪实,衣食足,新宅连第,生活小康。思之原由,能与时俱进,乃受惠于文化根脉之传承。观先贤与当世英才,其事功无一不本于学问。学问有成,则振兴家族,泽被乡邻。然人生无常,因偶然而陷入穷困者,虽有志于学,不假于外力,亦难于成。 <br> 岁至壬寅,月在乙已,有赵引安、宁建军、关启、关亮等人启捐资助教倡议。一臂高举,应者云集。蓝宝煤业董事长宁建军独领风骚,捐资五十万元。徐忠华、李鹏等慷慨解囊。一时集得善款百万,教育基金会顺时立焉。自此,莘莘学子无负薪之忧,困顿之家有龙门之望,此京安村盛事也! <br> 古有义仓,接济贫寒。今有教育基金,资助立志读书之学子。善事善举,善款善用,善心善报。被助者为故乡争光添彩,捐资者在故乡流芳百世。为彰此事,宁建军复出资三十万,刻石立碑以铭记。 是为序。 贾振中撰文<br> 京安村教育基金会<br> 公元二零二二年 月 日<br> 农历壬寅年 月 榖旦日立<br>  <br><br></h3> <h3> 京安村教育基金会献爱心倡议书<br>  京安村两委支持成立教育基金会,是教育兴村、人才兴村的百年大计,是大德大爱大善大义之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之要。京安村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北魏时即为故关,唐宋元明清时皆为重镇,楼阁庙宇、榭台亭塔、桥梁关堡一应俱全,明清时期涌现出了以邢家、李家、柴家、刘家为代表的一批科举名人,现如今又涌现出了以张家、高家、王家、关家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人才,同时还涌现出了以赵家、郭家、宁家、李家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的企业家。京安村可谓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京安村之所以会长盛不衰,最根本的就是深厚文化基因的积淀与传承。京安村未来依然要靠教育、靠人才、靠产业来支撑、来振兴、来发展,现提出如下倡议: </h3><h3> 一、人人争当助教兴村楷模。从京安村走出去的有识之士,都深深爱着这块故土,无论身在何处,心都在生养的故乡,用一颗感恩的心回馈家乡,用一颗爱心助学兴教,用一颗赤子之心汇成教育基金,激励学子们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刻苦学习、勤奋努力。<br> 二、个个争当助教兴村楷模单位。京安村周边的各类企业,尤其是京安村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发展不忘故乡,成功记得家乡,在助教兴村活动中,主动作为,主动担当,敢于唱主角、扭重责,像呵护自己的企业一样关心、关注、关爱、支持京安村教育基金会。<br></h3><div> (正在修建的村文化小广场上的照壁)</div> <h3> 三、家家把子孙上学读书放在首位。这是因为读书可以提升人的认识,丰富人的知识,开阔人的视野,陶冶人的情操;读书可以让人说话有道理,做事有余地,出言有尺度;读书是起家之本,立身之根,成功之基,兴村之堤。<br> 四、苹莘学子要勤学善思。应把读书作为头等大事,锲而不舍,刻苦求进,迎难勇进,努力登攀,深踩体悟窗外有风景、笔下有前途,低头是题海、抬头是未来,现在有多拼命、未来就有多幸运的道理,用读书来规划自己人生的舞台和前程,用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庭的面貌,为京安村争光添彩。<br> 五、认认真真管好用好教育基金。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筹建起来的教育基金会,是靠大家共同努力汇集起来的奖励性教育基金。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工作流程、奖励范围、财务制度、资格审查、申报条件等规章制度,开设专户、专人管理,靠制度管人管事,用好管好教育基金会的每一分钱,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得起京安村村民的监督。<br>  我们承诺:凡捐款者一律由基金会统一开具收据,设立理财监事会专款专用,所有捐款按照金额依次排列,对捐款人芳名、金额刻碑铭记,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捐资者的功德。希望大家广泛参与,积极捐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商共建共享,把京安村教育基金会办好办实办到位,把京安村优秀的文化基因继续发扬光大,持续不断地培养出一批批栋梁之材,再创佳绩,再铸辉煌。</h3><div> (魁星阁,七层,高33米)</div> 京安村教育基金会捐款人名单 村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墙 文峰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