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机勃勃的阅读(阅读的艺术)

毛歌

<p class="ql-block">《当下的力量》这本经典作品,有一个“前言”,作者讲述了自己写作的由来,也就是这本书的创作动机。这个“前言”和其他作品的“引言”或者“写在前面的话”有一些不同的地方,是作者为读者提供了阅读这本书的一些方法(视角)。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也是关于埃克哈特-托利的,也是关于阅读的态度的。托利和《人性的弱点》的作者戴尔-卡耐基很像,在前言部分会用心良苦地告诉读者,如何阅读一本书,获得最大的收获。一般读者读书,会忽略“前言“,忽略“后记”,结果吃了很多亏,明亏暗亏都吃了。这个有点类似于出门旅行的人,到了渡口,要上船,光有船票还不够,你先站在岸上,听船夫讲上船的规则,怎样穿好救生衣,怎样预防晕船,怎样去舱底的厕所。这是为你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下的力量》这本旷世经典,其实很难读,一个是难以读懂,一个是难以读透,一个是难以获得其中非凡的引领。这个原因有几个方面。第一是作者糅合了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各种宗教文化的内容,完全没有宗教背景,就会造成非常艰难的阅读过程,第二是一般读者只是读一次就不再阅读了。这个非常可惜。经典是一个读者正在重读的作品,没有重读,失去重读,一本经典永远都不会和它的读者发生密切的关系。有个著名的作家说这本每一句话都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和智慧的引领,没有重读,这种发现的激动不可能出现。第三个原因是要求读者拥有探索存在发现心灵自由的勇气。这个勇气很重要,和读者的教育程度有关,和读者对于存在问题的思考有关。从这个角度上讲,《当下的力量》变成了少部分人阅读的特权。这个地方,就值得读者注意,别人讲这本书如何如何经典,那是别人的观念,并不适合你的。我一个北方的朋友,深受《踏上心灵幽径》这本经典的影响,生命发生巨大变化。她就把这本书推荐给她的几个朋友,结果那几个朋友竟然读不下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埃克哈特-托利在“前言”里,为读者提供了很重要的阅读理解的视角,——我更喜欢用阅读态度这个词语来代替视角。你要和一个人建立美好的关系,你会有自己的态度,你和一本书建立真正的关系,也取决于你的态度。《碰巧的杰作》有一个专门为中国读者写的前言,里面谈到体验,体验是什么?就是不被时代的潮流裹挟,体验是你的自主自由的创造力。所以,我读《碰巧的杰作》就带着“体验”去阅读。埃克哈特-托利提出来了以下几个阅读态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读者需要在段落与段落之间停留下来思考,不要急于往前读。托利还专门用了一个特别的符号来提醒读者。这本书到处都是生命的开悟,到处都是内心的引领,只有停留下来,才会有咀嚼的空间。今天的读者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一路赶,赶火车一样,一路赶到最后一页,然后对自己说“终于读完了”。这个赶路的阅读态度,有损于阅读的精神。那些来不来就声称自己一年读了一百本书甚至更多的人,你不要去相信,更不要去学,你就安静下来,读好自己手里的书,这和铃木俊隆说的一次做好一件事情,把一件事情彻底谨慎的做好是一个意思。你往前赶,你会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出发。当下的力量,不是催促你上路,到达另外一个地方,而是让你进入当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当下的力量》里面,有很多概念,比如“当下”,比如“临在”,比如“臣服”,你作为读者要记得不要黏附在这些概念上,被概念挡住了。被一个概念挡住了,这个就失去了当下的力量,因为你执著于那个概念,就像夫妻两个人有了矛盾,有一方总是提及过去一样,提及过去常常伤人伤心,结果两败俱伤。因为“过去”这个概念拖你后腿,往生命的过去拖拽你,那是一片沼泽地,你越是用劲,你就沉陷得越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你需要用感觉去读这本经典。《当下的力量》是心灵灵性的经典作品,读者首先应该获得的是感觉,就是你内心被唤醒激活。很多读者带着“我要读这本书”的思想来读,结果是一头雾水。这和你去西班牙的托莱多旅行一样 ,那些古老的有着风云故事的小巷子,太阳的光芒总是伴随着暗影,仿佛千年之前的刀光剑影,巷子是真的深邃啊,而且逼窄,一扇小窗子高高的贴在石头墙上,这个时候如果你抬头才会突然间有一种独特的感觉,你很难说清楚这种感觉。旅行的艺术就是旅行的感觉,有了感觉才有艺术的发生。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是旅行文学的经典作品,充满着思想的力量。但是,你如果多读几次,把自己放进去,你就会发现,余秋雨的感觉非常敏锐,敏感力才是思想力的源泉。思想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生命的力气的表现。顾随先生的诗词讲稿,从头到尾都是感觉,都是生命力。没有这个生命力,他的诗词感发就失去了光泽,会黯淡无光。我们今天很多人写旅行的文章,毫无生气,因为他总是强调“我在旅行,我到了某个地方,我一个星期游了欧洲八国,我昨天离开凤凰,今天到达桂林,明天会在成都”。这种旅行者写旅行的文章,玷污了旅行这两个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埃克哈特-托利提醒读者,我们知道的很多词语概念比如“上帝”“心灵”“自由”都是空洞的,已经死了事物。因为我们几乎没有支付时间去思考生命这个概念,去思考临在这个状态。词语蕴藏的深刻意义,需要再一次被发现,这正是作者整本书的基本内容,一直读到最后,当“问题”这个词语出现的时候,你会怎样思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向词语的核心世界,就是走向生命的中心地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唤醒词语,就是唤醒生命;</p><p class="ql-block">唤醒词语,就是唤醒存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文原创,毛歌微信号:maoge196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