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7.26 歌王王洛宾

清江土家

歌王简介 <p class="ql-block">  王洛宾(1913年12月28日—1996年3月14日),名荣庭,字洛宾,曾用名艾依尼丁,汉族,出生于北京,中国民族音乐家。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王洛宾在兰州改编了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将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有“西北民歌之父”、“西部歌王”之称。</p><p class="ql-block"> 1988年9月,王洛宾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奖章。199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作品有《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阿拉木汗》《在银色的月光下》等。</p> <p class="ql-block">王洛宾雕像</p> <p class="ql-block">王洛宾</p> <p class="ql-block">王洛宾军人照</p> <p class="ql-block">王洛宾夫人黄王兰雕像</p> <p class="ql-block">王洛宾与三毛</p> <p class="ql-block">书法家王文甫书写的王洛宾纪念碑文!</p> 王洛宾简介 <p class="ql-block">  1913年(民国二年)12月28日,王洛宾生于北京市东城区牛角湾艺花胡同一座瓦灰色四合院的油画匠家庭,曾祖父是浙江人,在浙江绍兴以卖茶叶蛋为生,后流落到北京。爷爷是颇有影响的民间艺术家,在京城画梁雕栋,颇有名气,还非常喜欢音乐,组成家庭乐队,自娱自乐。父亲王德桢(字洵甫)在家庭的影响下,吹拉弹唱样样都行,母亲王氏育三子三女,其子女分布在北京、上海、河北、云南、黑龙江、新疆等地。</p><p class="ql-block"> 1919年(民国八年)9月,入北京“京师八旗子弟高等小学堂”(原左翼镶白旗学堂,清光绪20年成立开,先后13次更名,最后改名为北京市东城区春雨胡同小学)学习,校长是张安国,六年级班主任是程振山。</p><p class="ql-block"> 1927年(民国十六年)夏,其父亲王德桢把从小多病的王荣庭送入北京通州潞河中学读书。当年秋天,王荣庭参加了基督教堂唱诗班,极富音乐天赋的王荣庭很快成了唱诗班的佼佼者。</p><p class="ql-block"> 1928年(民国十七年)6月,在国民政府陆军被服厂当职员的父亲因病去世。暑假,王荣庭到哈尔滨的姐姐家报丧。在哈尔滨中东铁路线上横道河子车站做列车连接工(摆小旗的)时,结识了塞克、金剑啸、沙蒙等艺友,跟塞克学弹“七弦琴”奇达尔(即“吉它”,此乐器名老俄式七弦琴,最早由塞克中译文)唱歌、作曲,塞克是他走进艺术殿堂的向导与启蒙。这时的王荣庭受到居住在黑龙江的俄侨音乐家戈里德施京、特拉赫腾贝尔格、格尔施戈林娜作品的熏陶和影响。同年秋,塞克十分欣赏王荣庭对音乐的执着、感悟与灵性。邀请王荣庭为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北归》谱写主题歌和插曲《北归》《离别情意》。年底,王荣庭为塞克的诗集《紫色的歌》第一首词《在海的那边》谱曲。与此同时,王荣庭还和塞克共同创作了《西巴扎尔夜歌》。</p><p class="ql-block"> 1931年(民国二十年),“九·一八”事变后,王洛宾在中共北平市委(地下党)的领导下,参加了北师大、北大学生一二九南下示威请愿团。北京通州潞河中学毕业后,9月,被保送北平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2]。他的钢琴教师是德国人谷不克,声乐教师是沙俄贵族霍洛瓦特·尼古拉·沙多夫斯基伯爵、作曲教师是从巴黎留学归国的汪德昭。王荣庭从他们那里受到正统的音乐教育,这为他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6]同年,王洛宾为萧军的小说《八月的乡村》创作了插曲《奴隶之爱》,这首曲子是王洛宾的处女作。同时,也开始使用王洛宾这个名字。</p><p class="ql-block">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11月27日下午2时,王荣庭和北师大2000多名师生在师大露天广场亲耳聆听了鲁迅的演讲《再论“第三种人”》,接受爱国主义思想。</p><p class="ql-block">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夏,将徐志摩的诗《云游》谱成曲。后来,又将此歌献给女友罗珊。</p><p class="ql-block">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就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p><p class="ql-block">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夏天,受聘于西直门外的铁路员工子弟学校——北京京绥铁路扶轮中学担任音乐教员,受学校校长高尚之的委托,为学生创作了《詹天佑之歌》。东北大学临时驻地附近的西直门外的扶轮中学离游泳场不远,酷爱游泳的王荣庭经常和东大的学生游泳,每天在老北京西直门外原慈禧太后放船的船坞白石桥边集体听读《八月的乡村》。7月,王荣庭在北京幼稚师范为北京市城区大、中学校进步学生辅导、教唱《国际歌》《民先队歌》等进步歌曲。</p><p class="ql-block">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前往山西参加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老乡上战场》《风陵渡的歌声》《洗衣歌》等抗日歌曲。</p><p class="ql-block">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3月,转移到西安,编辑出版的《战地歌声》上有王洛宾创作的抗战歌曲30多首。5月,经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处长伍修权介绍,同塞克、萧军、朱星南、罗珊等5人去兰州,在兰州参加“西北抗战剧团”,前往甘肃、青海各地宣传抗日。改编《达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虹彩妹妹》《曼丽》等民歌。此后,王洛宾和洛珊由八路军前方总政治部介绍到驻山西洪洞先万安镇由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这时,王洛宾和萧军相逢,同时相逢的还有作家萧红、欧阳山尊、刘白羽以及贺绿汀、聂绀弩、周巍峙、端木蕻良、丁玲的爱人陈明等人。在此期间,由塞克作词、王洛宾作曲,创作了《洗衣歌》《风陵渡的歌声》《老乡,上战场》等一批抗战歌曲。10月,王荣庭到达河南开封,与在北京大学生合唱团联欢时结识的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学生杜明远结婚,经杜明远发父亲杜继增介绍到西安,由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又介绍到驻山西临汾刘村的八路军前方总部学员队,两人双双奔向抗日前线。为旅途方便,王荣庭改名王洛宾,杜明远改名罗珊,以兄妹相称。</p><p class="ql-block">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在新疆拍摄影片《祖国万岁》,与萨耶卓玛相识。之后,在青海创作、改编《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玛依拉》等民歌。</p><p class="ql-block">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在西宁任音乐教育工作,负责组建“青海儿童抗战剧团”,创作歌舞剧《沙漠之歌》及《送郎出征》《穆斯林青年进行曲》等抗战歌曲。</p><p class="ql-block"> 1941年(民国三十年),罗珊提出解除婚约。之后王洛宾又因共产党嫌疑而坐牢,在兰州监狱里待了三年。在狱中创作《蚕豆谣》《我爱我的牢房》《睡在戈壁滩上》等二十余首囚歌。最后,当时的国民党青海省主席马步芳写保书把他保了出来。</p><p class="ql-block">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5月,经多方营救出狱,回到青海继续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改编《阿拉木汗》《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依拉拉》《曲曼地》等民歌。</p><p class="ql-block">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与妻子黄玉兰在西宁农村结婚,之后生育三子。</p><p class="ql-block"> 1949年9月,在西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随军进入新疆。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政治部宣传部文艺科副科长、新疆军区政治部文艺科科长、新疆军区歌舞团音乐创作员、新疆军区歌舞团艺术顾问等职。[1]在张掖与王震将军共同创作合唱歌曲《凯歌进新疆》。12月任新疆军区文艺科长,编译《苏联最新歌曲集》,改编《哪里来的骆驼队》《我不愿擦去鞋上的泥》《在银色的月光下》等新疆民歌。</p><p class="ql-block"> 1951年6月,根据新疆军区要求,王洛宾被北京市公安局逮捕。冬,妻子黄玉兰在北京病逝。</p><p class="ql-block"> 1952年2月,新疆军区军法处以散布谣言、长期逾假不归为由判处他两年劳役。服役期间,他完成了话剧《丰收》的谱曲并创作了一批歌曲。</p><p class="ql-block"> 1954年8月,被释放后,在南疆喀什二军文工团任音乐教员、创作员。改编《沙枣儿花香》《圆圆的》《美就美在眉毛上》等数十首民歌。</p><p class="ql-block"> 1957年,调任新疆军区文工团音乐教员、创作员。参与创作歌剧《战斗的历程》《无人村》。</p><p class="ql-block"> 1958年,参与创作歌剧《两代人》和音乐话剧《步步跟着毛主席》,同年被评选为全军先进文艺工作者。</p><p class="ql-block"> 1960年,王洛宾在新疆因莫须有的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20年。一年后假释出狱。</p><p class="ql-block"> 1962年,被假释出狱,回原单位带罪服务,任音乐教员、创作员。改编《江巴拉汗》《草原上的金太阳》《天上的云》等数十首民歌。</p><p class="ql-block"> 1965年,被押回狱中继续服刑10年。先后在狱中搜集改编《哈来龙》《离别》《阿顿江》《高高的白杨》《萨阿黛》等数十首民歌。</p><p class="ql-block"> 1975年,刑满出狱。在政治上继续被管制,在生活极度困难时改编《我愿变成一杯香茶》《西淋江》《你的热泪把我的手背烫伤》等数十首民歌。</p><p class="ql-block"> 1978年,为新疆工一师文艺宣传队创作歌剧《托木尔的百灵》。</p><p class="ql-block"> 1979年4月,应兰州军区政委肖华将军邀请前往兰州为战斗歌舞团创作歌剧《带血的项链》进京参加国庆30周年汇演,获文化部颁发创作二等奖。11月29日,乌鲁木齐军区军事法院撤销了1961年对他的判决。次月,《新疆艺术》登出新华社记者赵全章的文章《便从今日谱新曲》。此后,王洛宾的歌曲以歌曲集的形式一本接一本地出版发行出来,他的歌曲在音乐会上频频亮相,在国内外广为流传,而王洛宾本人则被人们敬称为“西北歌王”、“民歌之父”。</p><p class="ql-block"> 1980年,为乌鲁木齐市文工团创作歌剧《奴隶的爱情》。</p><p class="ql-block"> 1981年,新疆军区召开平反大会,为他恢复名誉和军籍,王洛宾终于重新穿上了军装,任新疆军区文工团艺术顾问。</p><p class="ql-block"> 1983年,甘肃人民出版社为他出版《洛宾歌曲集》。</p><p class="ql-block"> 1986年11月,新疆军区政治部、新疆音乐家协会联合为他举办《人民音乐家王洛宾作品音乐会》,首次向社会全面介绍他的音乐作品,并且授予他“人民音乐家”这一光荣称号。新疆人民出版社为他出版英汉对照《在那遥远的地方》《丝路情歌》歌曲集。</p><p class="ql-block"> 1988年,王洛宾离休,享受副师级待遇。</p><p class="ql-block"> 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p><p class="ql-block"> 1996年1月6日,因患胆囊腺癌入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治疗。在住院期间谱写了人生最后两首歌曲《歌唱万青年》《人生之路》。2月18日,应邀为集邮爱好者题词:“愿透过歌曲带给人们美的享受”。3月4日,王洛宾在病榻前就荣誉权、著作权和继承权等问题立下遗嘱。3月14日零时40分,因患胆囊腺癌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3岁。3月20日,王洛宾追悼会在乌鲁木齐隆重举行。5月28日,王洛宾墓碑落成暨骨灰安放仪式在北京金山陵园举行。</p> 特别声明 <p class="ql-block">本集图片和文字均摘抄和选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告知后删除,特声明!</p> <p class="ql-block">  2022.8.26 下段文字摘网络</p> <p class="ql-block">  凤凰卫视王洛宾专题还原历史的真实</p><p class="ql-block">——其中就有马步芳这个反动军阀!红军的死敌……!【史海钩沉】:人鬼情未了——王洛宾与马步芳</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真实故事。读了它你才会明白,人性和人类社会关系的复杂,是可以超越你的想像:马步芳是西北军阀,王洛宾是音乐奇才。 有些人,是生命中必然出现的;有些事,是冥冥之中老天安排的。 两个毫不相干的人,在30年代末,一见如故,惺惺相惜。 马步芳,看见王洛宾,从他改写的西部民歌里,听到了欢乐和幸福;王洛宾,遇见了马步芳,找到了知音和支持。 39岁的马步芳与26多岁的王洛宾一经相见,便如天雷遇地火,惊雷震地,火光冲天!</p><p class="ql-block"> 马步芳为王洛宾唱了很多西部民谣,又找了不同民族的会唱民歌的人给王洛宾唱。 王洛宾,坐在一边,低头迅速记下各具民族特色的民歌。于是《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阿拉尔汗》,《掀起了你的盖头来》……… 相继问世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更是红遍西北,红遍中国,甚至传到了美国。 当时,马步芳给前来青海宣传抗日的王洛宾许诺了很多,希望他留下来。 王洛宾考量之后,还是依依不舍的回到了兰州。1941年~1943年,王洛宾在兰州因通共坐牢。 马步芳得到消息后,各方营救,最后拍着桌子怒吼:王洛宾不是共产党的人,是我马步芳的人!恰恰是这句话,害了王洛宾后半辈子。1944年,因为马步芳的营救,王洛宾出了监狱,到了青海。马步芳为王洛宾摆足了面子,敬若上宾。马继援(马步芳之子)在欢迎酒会上,举着杯子,两眼泪汪汪地说:“王教官,你是我们青海的骄傲,因为《在那遥远的地方》,让世界知道了青海。”王洛宾在青海,军政民三界的音乐都归他管、他教。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1945年,抗战胜利,全国上下,欣喜若狂。 马步芳,王洛宾,低头促膝,一起编写了《花儿与少年》。 这是精通音律的马步芳和锋芒已露的王洛宾的倾心之作。 在胜利汇演上,没有任何提前透露消息,靠实力,夺得第一。 欢快的节奏,幸福的歌词,甜美的旋律,让刚刚取得抗日胜利的人民,感受到幸福的滋味。 《花儿与少年》红遍中国!“山高高不过凤凰山,凤凰山站在白云端, 花儿为王的红牡丹,红牡丹它开在春天;川美美不过大草原,大草原铺上绿绒装。 人间英俊的是少年,少年是人间的春天。 少年,是人间的春天。”1961年,王洛宾被抓。因为有人发现王洛宾档案里,有一张穿着马步芳军服的照片,手提小提琴,在草原上起舞,如翩翩少年。王洛宾被控为“马步芳留下的特务”,关进监狱。直到1975年才被释放出来。62岁的王洛宾,经历了什么,只有他满身的伤痕和满心的痛楚能够说得清楚。 左手中指无名指,骨节内45度畸形。可是,随着他的歌曲,王洛宾又红了,红到远在沙特的马继援都听到了。马继援欣喜若狂,流下了热泪。1990年马继援给王洛宾写了一封信,称赞他对西部民歌的贡献。信里有一首诗: “闻君之歌声兮,悲亦壮; 观君之手指兮,感且伤; 远赴西域兮,如愿以偿; 抚琴谱曲兮,热情奔放!”随信,寄给王洛宾800美元。 1992年,71岁的马继援,79岁的王洛宾,在台湾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当年的花儿一样的少年,一别就是一生。个人命运,在国家机器的碾压之下,卑贱如土,轻薄如尘。</p><p class="ql-block"> 后记: 王洛宾一直对外界说:“没有马步芳,就没有我王洛宾。 那些红遍大江南北的西北民歌,很多都是马步芳亲口唱给我的。 我只不过是修改加工而已。”听到这里不尽令人扼腕叹息!观今天,多年的王洛宾已化作尘土飞扬,飘渺《在那遥远的地方》。令人叹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