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乡音未改风度添,红颜退去乌发白,脒眼相识不相认,定晴看去仍少年”。</p><p class="ql-block">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我们于一九七四年元月就此一别,屈指一数整整48年。</p><p class="ql-block"> 48年的光阴,不仅提升了我们的“级别”,更苍老了我们的容颜;48年的岁月,我们各自为了事业和子孙后代,天各一方,各奔东西,相见来往胜少。</p><p class="ql-block"> 当年我们青春年少,风华正茂,48年, 被“时间”老人带走了半个世纪的岁月时光,今天,我们已是夕阳西下,时至黄昏。承蒙向仍健同学倡议发起、组织举行分别48年来第一次同学相聚,相聚在当年的母校——青坪中学(又叫青坪九中,现更名为青坪九年制学校)。</p> <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15日,入伏的前夜,同学们冒着酷暑来得很早,成群接队、喜笑颜开地朝学校走来,笔者用镜头记录下了同学们参加聚会美好心情和无比兴奋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 这次聚会得到现任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因彭校长因公差外出,特委托刘副校长专程接待我们,同学们一走进学校的教学大楼门口,那宽大的电子显示屏上“热烈欢迎原青坪九中高五、高六班同学聚会”的横幅映入同学们的眼底。</p> <p class="ql-block"> 这次相聚,有40位同学参加,下面几张图片是同学们相聚的签到册,看到签到册上名字,是那么的熟悉而又亲切。但是,同学们见面后,有的不自报“家门”,其表册上的名字实在是无法安在某个同学身上,啊,变化太大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教学楼前的操坪里,许多同学直呼:“不认得了,不认得了”。的确,48年,半个世纪,变化真大。一是学校面貌焕然一新,高大雄伟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全然不见当年的影子。二是同学们各自的身材、体形和面容也都发生了许多变化。48年,变化是正常的,面对学校眼前的崭新面貌,48年前我们在这极其简漏的环境里读书的场景不失的又浮现在我的眼前……。</p><p class="ql-block"> 我们没有忘记,自力更生、勤工俭学筹班费、建学校,搭砖、砍柴烧砖、挑砖,到南岩搬板子、跃马河挑瓦、毛山坡烧炭、草鞋铺捡茶子、到两岔搬课桌、砍竹子扎晒花垫、学校里坪操场、修跑道等等。学校附近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我们劳动的足迹。我们无所不能,我们无所不做!</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没有忘记,48年前那些如同慈母严父的老师们,他们大多来自省城名校的高材生,为我们这些来自大山的孩子,传输着人生第一道知识,他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不辞辛劳、不图回报,如:校长(兼代政治)吴承章、数学老师袁其伟、王锡英,化学老师李川秀,物理老师黄家铭、周胡志、何麦秋,英语老师陈兆祥,政治老师吴风刚,语文老师刘诗珍,学校团总支书记罗杰老师等等,这些老师在我的印象中最深,同时在同学们的印象中也是最深的。</p><p class="ql-block"> 这些老师最后有的改行从政了,有的调回了省城长沙。直得一提的是:刘诗珍老师改行从政后,任了一段时间永顺县委宣传部部长,我(本篇笔者张苏年)1983年招干被分配到朗溪乡政府工作,刘诗珍部长得知后,中途她带部里司机开车专程来朗溪乡政府看我,这是刘部长在永顺任部长期间唯一的一次来朗溪,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种慈母般的师生情意,虽然我没有机会于以报答,但我始终没有忘记老师对我的恩情。</p><p class="ql-block"> 这次相聚,很遗憾没有一个老师参加,但在同学们相聚之前,向仍健同学也联系了我们当时的部分老师,一部分已经离世了,目前健在的都是古希老人,我们不忍心再去打扰他们安静的晚年生活。这里也转发几位老师的旧照和健在老师的近照,师恩重如山,恩师最难忘,在此,让我们向老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谢!</p> <p class="ql-block"> 周胡志老师的旧照。</p> <p class="ql-block"> 总务彭继胜老师的旧照。</p> <p class="ql-block"> 罗杰老师的近照。</p> <p class="ql-block"> 刘诗珍老师的近照。</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进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墙上电子显示屏“热烈欢迎原青坪九中高五、高六班同学聚会”的横幅格外醒目,学校为我们这次聚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安排也非常周道,大热天让先到的同学们在这里休息,在此,我们感谢学校的現任的各位领导,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分别了48年再相聚,同学们在这里重新认识,相互了解。分别了48年再相聚,同学们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道不尽的酸甜苦辣。</p><p class="ql-block"> 期间在这里举行了一个简单的议式,先由学校的刘副校长讲话,刘校长首先对同学们的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然后介绍学校发展情况和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学校取得的辉煌成绩。</p><p class="ql-block"> 期间由这次相聚发起人和组织者向仍健同学讲话,还有罗春生同学代表高五班的同学讲话,议式活动非常热烈和隆重。是我们这一届分别48年来首次相聚,同学们叙旧情、增友情,加微信、网交流,是一次非常难得的见面机会。通过这次活动,给同学们搭建了一个很好交流平台,让同学情更永固,让夕阳红更美丽!</p> <p class="ql-block"> 这里上传一张高六班(因暂时还没有找到高五班毕业合影照)同学毕业合影照,48年前,我们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当时国家高考制度没有恢复,那怕你学习成绩再好,没有直接参加高考的机会,我们的部分同学没有踏进高等学府的大门,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终生遗憾。当年那个时代,到农村去、到工厂去、到山上去、到乡下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同学们在这个大背景下,就此一别,奔赴各个地方,各个行业,为祖国的建设奉献了我们的青春年华!</p><p class="ql-block"> 下面刊发几张同学们毕业时的旧照,回味一下我们当年青春年少时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张合影照,是这次相聚的40位同学最有意义的一张合影照。同学们容光满面,喜笑颜开,笑得那么开心、笑得那么纯真、笑得那么自然。它不仅是这次圆满相聚的见证,更是“夕阳红”的黄昏美照!</p> <p class="ql-block"> 相聚最后一个议程,同学们一起吃个便餐。由于当前新冠疫情处于防控时期,便餐采用自助餐的形式进行。</p><p class="ql-block">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龚志虎同学从州府吉首赶来,本来自己有车,自驾方便。分别48年第一次和同学们相聚,为了和同学们喝上一盅(因酒后不能驾车),宁愿坐火车至张家界,因张家界沿途公路维修,汽车转摩托、摩托转汽车,转来转去,好不容易才赶到青坪学校,这种同学情谊,实在是难能可贵!</p> <p class="ql-block"> 这次相聚,有七位女同学参加。当年的校花,半个世纪,现“级别”升为奶奶了,但依然是花容月貌、容光焕发、美女(丽)动人!</p> <p class="ql-block"> 这次相聚的同学,他们是:前排左起:张苏年、张启忠、张德胜、曾应芝、黄志秀、田秀云(现学校两位老师)、黄桂香、田贵银、田翠云、王先英、田景斌、田阳初。</p><p class="ql-block"> 后排左起:郑定芳、罗春生、田应良、张艺洪、黄艾国、汪泽全、田景文、张智珍、张艺习、宋帮珍、刘启汉、黄宏生、龚志虎、向仍健、李宗元、郑发仟、张曙明、瞿元亮、孟凡雄、郑发福、李书坤、周长富、钟群、陈明友、李德明、李发明、宋开明、汪泽娥。</p> <p class="ql-block"> 这次聚会共计费用3400元,由下列同学出资买单:张曙明:1000元、向仍健400元、张艺洪700元、张艺习500元、张启忠400元、张书年400元。</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次聚会,就是为同学们提供一个相应的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不仅能使我们回味人生天真烂漫的岁月,更能达到增进友情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相聚,我们更加坚信,无论岁月如何改变,不变的是我们彼此之间永远纯真的同学情谊。当然,一次短暂的相聚,虽能了却我们一时的惦念,但了却不了我们一生的思念。</p><p class="ql-block"> 希望同学们今后彼此之间常联系多沟通,让友情之花装饰我们的美好生活,让“夕阳红”更加美丽,绽放出更加鲜艳夺目的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