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毛主席诗词《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中的第一岭。

辉哥

<p class="ql-block">  南山位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南部,地处湘桂交界的越城岭北麓,与广西桂林接壤。南山牧场是南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现代化山地牧场,隶属于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五团镇和长安营镇,主体在八十里大南山的腹地。虽然广阔无垠,但不像呼伦贝尔大草原那样的平整。</p><p class="ql-block"> 南山牧场是一片高山台地大草原,有“南方的呼伦贝尔”和“中国的新西兰”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中国工农红军转战曾三次经过城步县。1930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转战第一次经过城步西岩地区;1934年9月和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和第一方面军主力长征时,先后第二次和第三次经过城步境内的杨梅坳、五团、南山等地。在翻越南山境内的老山界,给工农红军和毛主席、陈云等主要领导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转战以来遇到的第一座真正的高山,毛主席《长征》诗词中提到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南山老山界就是诗词中提到的“五岭”,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的第一岭。此山高15公里,海拔近两千米。陈云在《随军西行见闻录》中有这样的描述:“老山界这个山高的使人非常发急,到了一个山顶,只见前面只有一座高峰了,不料上了那个高峰,前面还有一个高峰,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爬过高山。大家不停地喘气和汗流浃背”。王震将军翻过老山界来到南山上,看到这样广阔无垠的高山草甸,当时就许下心愿,等革命成功后,要好好建设这个高山草甸。</p>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诗词。</p> <p class="ql-block">  南山上的晚霞。当天,有一层屋薄薄的乌云,没见到日落,但也见到了美丽的晚霞。晚霞映衬着风力发电塔、草甸上遍布的即使天黑也不归栏的奶牛,还有呼啸的风声和风力发电机叶片发出的哗哗响声。这样的场景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站在山头,静静的看着,极力地远眺,远处的山峰在朦胧的傍晚,隐隐约约;天边的晚霞婀娜多姿,不停变幻;明亮的星星首先出现天空上,一颗两颗,后来是满天繁星。感觉这些星星就在我的头顶,仿佛伸手能摘下来。变幻的云朵从我头顶、眼前飘过,天上的星星就随着他们移动时隐时现。山间的白云静静的一动不动,仿佛给吃草的奶牛做伴。这美妙的自然画卷,使我完全陶醉。</p> <p class="ql-block">  因南山海拔位置高,草甸山坡较缓,风力资源丰富,大唐华银湖南新能源公司在此投资建了风力发电厂 。一期投资十亿元,安装风力发电机50台,每台装机容量两千瓦。风力发电机塔身直径四米多,塔高80米,风力发电机的叶片长40米。近看这就是一个庞然大物,平时远看,根本感觉不到。一台这样的风力发电机,相当于一个或两个小型水电站。现在二期估计已完成,整个南山有上百台这样的风力发电机。现在年发电量近四亿度,年产值2.5亿元。</p> <p class="ql-block">  来到南山看日出,是个必选项目一样。每个来南山旅游的游客,都会咨询看日期的时间和地点,而且每个酒店宾馆的服务员或当地的村民,也会主动向游客介绍看日出的时间和地点。我也一样,那天早早的就来到看日出的大丫观景台(5点10分)。此时,天还没亮,朦朦胧胧的,可远去的地平线出现一线火红朝霞,这一线朝霞也随着天慢慢的明亮,远处的朝霞越来越美丽,火红的云彩也慢慢地扩大,最后像升起一盆巨大的炉火,随着云彩的飘动,炉火不停地变换。因远去的云层较高,等到太阳完全升起时,已是万丈光芒,耀眼生辉,完全没有了那种火红柔和的日出。虽没看到理想的日出,但日出前的朝霞也是美丽难见。</p> <p class="ql-block">早起看日出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  90年代,从澳大利亚引进的奶牛。南山奶粉一度在我省或全国很出名,销量很大,后因没把住质量关,出现三聚氰胺的风波,南山奶粉这个响亮的品牌就此销声匿迹。现在奶牛产的奶,主要就是做做酸奶、奶制品和学生用奶,销量远不如以前的南山奶粉。受南山奶粉的影响,饲养奶牛的牧民赚钱不多,艰难维持。好在这些奶牛平时不用怎么打理?要挤奶的奶牛就赶回挤奶,平时这些奶牛就在山上放牧,晚上也不归栏,不用担心走失和丢失。</p> <p class="ql-block">  独骑南山老山界。这次来南山,我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带自行车骑骑这个15公里上坡的南山老山界。那天中餐午休后,我骑着自行车从海拔1800米的南山老山界山顶处,一路下到海拔900多米的老山界下。此时已是下午三点,因中餐只吃了一碗米线,这时肚子有点饥饿感觉,很担心是否能骑上去。因为我平时只要肚子饿,骑车就很困难,特别又是这种15公里的上坡。</p><p class="ql-block"> 既然来到了这里,我也没多想,完全豁出去了。吃了两粒随车带的软糖,就开始骑行了。老山界坡度平缓,比我们浏阳大围山23公里的上坡还稍平缓一点。这里骑车还叫舒服,最低处毕竟海拔还有900米,气温不高。开始骑行时还有点热,太阳很大,越往上走,气温越低也就越凉快了。随着慢慢的往上骑,过了一道湾又一道湾。开始要仰视的山,慢慢的矮下去了,随着再次的上升,远处的山峰慢慢变小,也慢慢的矮下去,现在这些山峰就可以平视或者俯视了,山下的房屋也模糊不清,只有老山界的主峰一直出现在我视线上方,不过也越来越近,越来越矮。看到我骑车爬坡的这些成绩,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干劲也更充足了,完全没有了饥饿感。不少坐车从我身边路过的人直夸我,一骑摩托车的游客特意在我身后慢慢的拍视频,超我车的时候向我举起大拇指。</p><p class="ql-block"> 随着即将到南山老山界山顶,放眼望去,远去的群山和白云均在我脚下。这时不但不感觉累,精力还十足,脚越踩越有劲,有种撑破青天,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南山小镇。这个小镇不大,估计只能容纳约2000人。在这个旅游的旺季,还显得比较繁荣:灯光闪烁,灯带辉煌,五颜六色,商业繁荣,游客穿梭。街道两边的商铺,基本是酒店、宾馆、民宿、餐馆和卖奶制品的。露天烧烤也不少。这繁荣的小镇,经历的年代还不久。上世纪60年代初,这里还是荒无人烟,无人居住。新中国成立后,王震将军没有忘记他长征时,经过这里曾暗暗许下的诺言,在他的关怀下,南山这片高海拔草原,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批知青来到这里建设南山。想象的出,第一批来到这里的知青,她们除带了一点吃的干粮外,来到这荒无人烟,吃、喝、拉、撒、住,都要从头来的地方,当时,不知他们吃了多少苦。虽然那时是火红和激情飞扬的年代,面对这样的现实,思想上多少会受到一些冲击。他们在这里与天斗,与地斗,住的都是用山上石头垒起的茅草屋,吃的都是粗茶淡饭,有时是野菜,甚至还会挨饿,像当年长征的红军一样,他们挺过来了。那时这里不通公路,很多生活物资和建筑物质都运不上去,都是靠人肩挑上山,两头摸黑一整天才能一个来回。</p><p class="ql-block"> 据当地人说:开始建设南山时 ,首先是植树造林。因这里海拔高,气温低,植树造林以失败告终。后来根据南山气候的特点,种草放牧才逐步取得成功。</p><p class="ql-block"> 1979年知青大返城后,南山开发一度停止。还是在王震将军的关怀下,南山开发建设又得以继续。政府就号召当地村民上山开发南山,政府规定,凡上南山开发的村民,在当地村组的一切利益不受影响。政府还垫资从澳大利亚引进奶牛,交给上山的村民放养。那时在山上养奶牛的村民确实都赚了钱,也就引来了不少村民上山放牧养奶牛。加上后来通了公路,赚了钱的村民在山上纷纷盖起了房屋。再就是旅游业的兴起,使南山进一步得到发展,才有了现在这样的规模。相信以后的南山会发展的更快更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