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好一碗牛油面

福全

<p class="ql-block">本文转自:襄阳晚报</p><p class="ql-block">文/杨晓艳</p><p class="ql-block">汪曾祺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多年来,我吃过杭州风味独特的片儿川,厦门名不虚传的沙茶面,武汉赫赫有名的热干面,然而,我更迷恋襄阳那一碗热气腾腾的牛油面。</p><p class="ql-block">2001年国庆节,我揣着一颗好奇的心,踏上了这座风景优美古城的土地。那天阳光明媚,秋高气爽,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桂花香,还有那恬静的汉水静静流淌,两岸高楼林立,令人赏心悦目。美丽的街道上,金黄的梧桐叶在秋风中翩翩起舞。丈夫高兴地带我来到一家面馆。</p><p class="ql-block">牛油面是“热情好客”的,它总是把浓浓的香味弥漫在周围的空气里,让人未谋其面,先闻其香。丈夫兴奋地点了两碗香喷喷的牛肉面,那是两碗货真价实的“大杂烩”,回味悠长的牛油汤中,嫩嫩的绿豆芽垫在碗底,细长细长的碱面蜷缩着,上面横七竖八地卧着几块诱人的卤牛肉,金黄的炸豆腐和别致的海带结陪伴左右,碗上漂浮着白色炒芝麻与熟黄豆,还有碧绿的蒜苗,令人垂涎三尺。</p><p class="ql-block">丈夫大快朵颐,吃得津津有味。丈夫说,在外地时做梦都想吃上这样一碗色香味俱全的人间烟火。丈夫开启秋风扫落叶模式,令我忍俊不禁。我诧异地东张西望,无论男女老少,每个人都吃得酣畅淋漓,还喝着黄酒或豆浆,鼻子上冒着细细的汗珠。我突然想起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来。</p><p class="ql-block">时光慢慢流淌,春去秋来,在丈夫的潜移默化下,我渐渐接受了牛油面,后来,竟深深地爱上了它,每次都吃得酣畅淋漓。寒风刺骨的冬季,还不忘喝上几口热乎乎的牛油汤,驱散身上的寒意。</p><p class="ql-block">2017年秋天,我去“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学习了一个月,雅致的小桥流水与琳琅满目的美食并没有令我眷念。朋友饶有兴致地问我,除了亲人,最想念襄阳的什么?回家最想吃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告诉她,最想念襄阳牛油面,那是朝思暮想。朋友捂着肚子,不禁哈哈大笑,她说真没想到,像你这样一个地地道道三餐都吃米饭的南方人,竟然也迷上了牛油面。</p><p class="ql-block">到家的那天,我胃里有无数只馋虫在蠢蠢欲动。刚放下行李,我就带着儿子直奔面馆。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有滋有味地进入了我的鼻腔。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愉悦地品尝着这碗令我心心念念的美食,香味瞬间填满唇齿,整个脾胃舒展开来。这不是普通的味道:面条带着麦子的芬芳,牛肉带着青草的基因,牛油汤带着几十种调料的灵魂,更带着烟火里的深情,无声无息地融入了生命里,正如《舌尖上的中国》所说:“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我更想说,这是乡愁的味道。</p><p class="ql-block">去年暑假,我带着儿子回了一趟南方娘家,我惊讶地发现,我的胃居然抗拒一日三餐的米饭,然而,令我感到幸福的是,我们出发前带了许多盒装牛油面,那一抹乡愁如影随形。我欢快地给每个人都泡了一碗香气缭绕的牛油面,父母好奇地吃了一口,说面条没有泡熟,我连忙告诉他们,这面叫碱面,有嚼劲,就是这个味道。兄弟姐妹似乎并不排斥牛油面,他们兴致勃勃地吃着。最率真的就是我的儿子了,他也是个牛油面迷。父母费心费力给我们做各种琳琅满目的美味佳肴,但儿子每次都蜻蜓点水,令父母哭笑不得,感觉亏待了孩子,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几十年的厨艺。</p><p class="ql-block">人间烟火味,最能抚人心。一碗有滋有味的牛油面,令市井风生水起,它蕴含着生活的踏实与幸福、憧憬与向往、惦念与牵挂。它是一抹浓烈的乡愁,在悠长的时空与美丽的古城里延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