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拔村的清代名居

中华英才

2022年7月26日,霍州市政协委员刘惠娜、王国华、胡中华在三教乡库拔村支部书记杨铁斌陪同下,对霍州市中国传统村落库拨村进行调研。 <p class="ql-block">根据《霍县文史资料》与库拔村村民留存的《杨氏族谱》记载,库拔杨氏始祖大兴公,其子孙因避乱,在春秋战国(前770一前221年)时期就有杨姓人士自外地迁徙至山西霍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传夏王赫连勃勃在三教乡东城村修建城池,囤积粮草于杨村,后因建城未果,粮草库搬走,杨村改名库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代杨氏六兄弟经商发家致富,聚集财富,修建富丽堂皇的民居院落,即杨家大院六个院落,加上其他民居形成现有村庄规模,并有圣王殿、龙王庙等古建筑,延续至今。其中7号院院主杨焕做过河南知府。</p> 院里的住户指着刚刚坍塌的西边二层房间,说昨天连日暴雨,房屋已经开始出现大范围损坏,估计今年这六所院子都会不同程度出现毁坏,有的房间可能会彻底倒塌,在村里发现大量院落已成危房,有的院墙危在旦夕,随时倒塌。 <p class="ql-block">7号院是知府杨焕的故居,杨焕应该是清朝的举人出身,后来做到四品知府,实属不易,可惜州志查不出来,本村村志还没有修,难以得到详细资料。经商致富后的杨家,终于培养出了一位达官贵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听到支书说,库拔村有两块进士匾,一块是恩进士,一块是岁进士,他叔叔家保存有一块岁进士匾,我深感好奇,霍州的举人不少,但进士数量不多,州志上全都有记录,并未听说有姓杨的。前段时间,老朋友乔毅写了篇文章,提起他们家的先祖,嘉靖5年的进士乔瑞。在州署前左侧,还为他修建了“从龙鸣凤”牌坊,当年霍州乔瑞、李文会、贾继芳三人同年中进士,当是霍州科举史上最为辉煌灿烂之时。难道州志有遗漏?</p><p class="ql-block">等进了杨支书的叔叔家,在一间储藏室里,老人把一大堆杂物从一块木板上搬下来,终于露出了进士匾的真相,左侧写明是民国六年所制,又写是光绪年间的本科生,右侧则写是提学使赐,就是清朝末年的省级教育管理机构长官给的。原来这“岁进士”不是殿试进士,是对于“岁贡(生)”的一种雅化的别称,不是真正的进士。明清科举时期,按期选拔各地府、州、县学的“生员”(俗称秀才),贡入中央国子监(俗称“出贡”),称“贡生”。清朝的贡生分为岁贡、恩贡、副贡、拔贡、优贡五类,合称“五贡”。其中以“岁贡”(岁贡生)最多。这让我想起民国霍州第一才子李鸿文就是光绪32年的优贡生。看来库拔村杨家还是很重视教育的。</p> 屋顶的铁龙角造型独特。 外地人曾到村里收东西,甚至有人整套的买院子里的木质房顶和旧砖旧瓦,文物部门出面阻止,但是也无经费修缮,只能任由腐烂掉,可能比流失到外地人手里,心理感觉好些。 村里人家还用着老家具,保存着老物件。 铜烟壶 老式椅子 窑洞前的柱子是石头座基 是床还是凳子? 差点被当柴火烧掉的岁进士匾 坍塌严重 二层闺房 完整的院落 大厅里的德音孔昭旁的画像制作精美。 土地、天地都供在房间外最显眼的位置 门槛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