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陕西延安北京知青旧居

木鱼

<p class="ql-block">在延安市汽车站去参加甘泉县雨岔大峡谷一日游,途中经过了陕北的好江南“南泥湾″,从车上望去一片绿油油的庄稼,看上去不像黄土高坡缺水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旅游车刚在公路边停了下去,由导游带队参观当年北京下乡知青的旧居。一排窑洞广场前乡民已敲锣打鼓,锣鼓喧天欢迎我们远道而来的贵宾。</p> <p class="ql-block">热闹一番后,我们就各自参观北京知青下乡所住的窑洞,窑洞共有十来间,从外表看上去有的经过装修,开办成农家乐接待客人,有的窑洞仍保留原汁原味的面貌。当地政府把它当成一个景点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以提高乡民们的收入,这也是一种脱贫制富的好办法。</p> <p class="ql-block">窑洞外墙上挂着习近平总书记年青在陕北下乡时的照片,当年他在陕北当知青同乡亲们照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站在窑洞门前使我想起1972年去安徽芜湖下乡的情景,那年才17岁就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早早地走上社会了解农民的疾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话一点不假。下乡几年最大收获能吃苦耐劳,既锻炼了我们的体魄,又锤炼了我们的思想。在今后人生道路上遇到再大挫折和困难都是克服,对我来说这也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财富。</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后,乡民们也有了经济头脑,学会把家乡的土特产品设摊卖给游客,增加自己的收入来改善生活。</p> <p class="ql-block">陕北大叔穿着当地特色的服装,在窑洞门前石磨处招徕游客摄影留念,这也是一种挣钱的门道。</p><p class="ql-block">北京知青早都已返回北京了,但他们当年所生活和居住过的窑洞仍留在陕北这块土地上。我想他们对这块土地肯定有着深深的眷恋,必尽来说自已最宝贵的青葱年华在这里度过。</p><p class="ql-block">短短二三个小时的游历,使我们能进一步了解到陕北农村那淳朴的风土人情和热情好客的陕北汉子和婆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