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广场打卡</p><p class="ql-block">(进去预约很难,计划中就没有强调一定得进去,对藏传佛教的历史不太懂,即使进去也看不明白)。能在抵近处瞻仰就心满意足了。预约到了大昭寺门票,在关门之前进入,尽管“蹭”了人家团队的导游,也只是左耳进右耳出。唯一的收获就是“亲近”了文成公主带进西藏的、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经过一千多年历朝历代僧俗两界的“加冠进冕”,看上去完全不像12岁。</p> <p class="ql-block"> 7.8—7.25,历时18天,环绕赣湘黔云藏川鄂省区,行程8300km,途经最高海拔5190米(那根拉峰)。完成了梦寐以求的自驾游西藏,可谓是人生中最不可想象的一次壮举,世界这么大,都想去看看。还能有什么可以阻挡得了“想去看看”的脚步呢(太空南北极珠峰另论)</p> <p class="ql-block"> 高原反应(简称“高反”),是许多人想去西藏的“畏途”,各种“说法”都有,莫衷一是。我也不例外,也担心,为此,出发前一周,就开始作准备。不做剧烈运动,停止晨跑,连最喜欢的长江游泳也休了两天,为进藏储备体能。喝红景天,预备了一星期的红景天(每天20k),喝了3天,实在是喝不下去,太苦太苦,停了。随身带了近400块钱的常用药(期间一粒药片都没有动)。虽如此,高反到底如何,担心始终萦绕。底气是没有基础病,身体机能健康正常,来自自然界的困扰,一般人能抵挡得住的,自信个人也能够抵挡。比较强大的自信心理压过对未知高反的担忧,才能够“一意孤行”开启自驾藏游。</p><p class="ql-block"> 在西藏,海拔4000m以上是最寻常的,就个人感觉,超过4500m身体会有明显反应,之下,反应会有,但在可接受范围之内,4000m以下就是福利,头痛感觉没有,胸闷气短是主要症状,晚上睡觉就像手压在胸口上,呼吸不畅。有过三次较“强烈”的反映,一次是在去纳木错的路上,一次是睡觉被室友叫醒,均吸上几口氧立马缓解。还有一次是在开车前往色达不断爬山的路上,感觉眼皮发涩脸发热,在可控范围内就没有吱声。对于高反,传说都不真实,亲身体验才是最可靠的。预防高反,带上一瓶氧气,感到不舒服,吸上几口氧就解决问题了。所以,于一般人而言,高反都会有,轻重程度因人而异,有吸氧的有不吸氧的。我们一行八人,一半对一半,我吸氧不超过10口,轻微反应完全不需要吸氧。</p><p class="ql-block"> 这次藏游,5000m以上的垭口有2个,4000m以上的就多了,所谓“垭口”,车行峰顶最高处,一般都立有海拔高度标识,此处不宜停留过久,往往风大气温低,照完相即离开,身体反应忽略不计。</p><p class="ql-block"> 所以,因为高反,视西藏为“畏途”,是反应过头了。当然,西藏不能不去,但也不能久留,毕竟在4000米以上的高原,空气稀薄还是让人不舒服,尤其是晚上睡觉,迷迷糊糊,没有质量。</p> <p class="ql-block">经过的最高峰</p> <p class="ql-block"> 进藏之前,对于开什么车才可以,也是心存疑虑,有的说必须是豪车类,有的说什么车都可以。我的车只有1.6排量,行么?还是山峰给了我信心,说虽然排量小了点,爬坡加速不快,跑西藏还是没问题的(人家之前有过三次进藏经历)。但心里还是有点打鼓。</p><p class="ql-block"> 此次进藏,除了两头两尾的高速(九江→昆明 成都→九江)外,先后走的是g214(滇藏线)g318(川藏南线)g317(川藏北线)墨脱公路色达公路,无论是国道省道县道都是柏油路,只是因为道路都处在高海拔,地质状况复杂,常有被泥石流塌方毁坏路段,214最甚,上坡下坡循环往复,急拐弯特别多,不知道拐了多少拐弯了多少弯,去往墨脱色达公路也是如此,想想都有点后怕。走过这样的路,大抵再没有比这更“难”走的路了。主要是毁坏路段,还有就是有些路段坑坑洼洼特别多,走起来要特别小心,车速也快不起来。除了墨脱公路有规定,家轿不能跑,其他都没有车型的限制,事实上,什么样的车都可以跑,只不过跑起来慢一点罢了。</p><p class="ql-block"> g318被誉为中国“最美景观大道”,此言不虚,最美的风景在路上,蓝天白云雪山草地,不同季节的风光鳞次栉比,集成在同一个“眼框”里。其实,g317也很美,不比318逊色,且道路比318更好走,回去走317,好路好景更能让人心情舒畅。</p><p class="ql-block"> 我的爱车刚启程时,因为负荷过重(4人加行李)跑起来貌似力不从心(加速慢爬坡吃力),后来表现越来越好,为它的主人进藏游立了一大功。</p> <p class="ql-block"> 这次进藏,物质方面准备很充分,药物买了一大袋,平生第一次买了这么多药,结果时原封不动带了回来,这倒是个好事,身体安康才能玩得开心。带了四季的衣服,大部分都没有穿。带了四双鞋子,一双鞋子穿到底,这个时候去西藏,虽然那里早晚温差大,带上秋衣秋裤也就行了,即使碰上极端天气,一件抓绒的冲锋衣就可以对付了。这次因为以晴天(多云)为主,没有出现气温骤降的现象,两条薄薄运动裤轮着穿,带去的加厚绒裤没有动,上身最多时穿件薄羊毛衫防晒衣。只觉得热没有觉得冷。</p><p class="ql-block">(毕竟是夏季,即使在雪地也没有感到有多冷)</p> <p class="ql-block"> 幸运的圆满的西藏自驾之旅。7、8月进藏并不是最理想的季节。旺季人多食宿贵还短缺,最麻烦的是雨季,雨水多会给游玩带来许多麻烦,淋雨了肯定还会带来身体方面的问题。在18天里,除了在路上遇到时下时停的七月雨外,在外玩的时候,几乎就没有碰到过下雨(说“几乎”,是因为在拉萨晚上看完布达拉宫后返回路上下了点雨),到哪里都是晴或晴间多云的天气,为藏行顺利提供了可遇不可求的气候条件。</p><p class="ql-block"> 从g214开始,道路要不都在高山顶上悬着,要不就是在悬崖峭壁上挂着,走过西藏,才知道“天道十八弯”“怒江七十二拐”只是风景,不是最难走的路,最“难”走的路,是路边堆满大大小小落石的路段,看得人是胆战心惊,不要说那落下的巨石,哪怕是一块小小的石头砸下来,后果都不堪设想。真的是此行“人品爆棚”,危险的地址状况我们都没有碰上。没有进藏经历的,只害怕高反,其实,天气变化带来的危害是更让人恐惧的,人在明处,灾害在暗处,防不胜防,就看人的运气了。不能不说我们人品爆棚带来运气爆棚。</p> <p class="ql-block"> 自驾藏游,是人生最远的一次旅程,18天自驾8000km(我开了3/5)是一年的里程,其艰难险阻也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这都是宝贵财富,让人成长。经历是最有效的历练,帮助人克服浮躁简单幼稚毛糙,下次远行,会更加成熟。比如这一次,因为“习惯”,没有随身携带“行驶证”,因为从来没有遇到过检查行驶证的状况,包括去上海,这次在西藏就遇到了麻烦,公安检查要三证(原件),加油站加油也要三证,好在最后都解决了,但非常麻烦。吃一堑长一智,不经历不知道。这次跟着山峰学习了不少东西,经验太重要了。</p><p class="ql-block"> 西藏地处边陲,与内地有许多不同,在内地不是问题的问题在西藏可能是大问题。我的行驶证“拍”在支付宝卡包上,他们说这不认,12123上的电子版驾照认。其实,大数据时代,只要上网查查就出来了。不,他们办事刻板,不通融,就要纸质原件(中石化不加改去中石油才好不容易加上)。我跟他说加不上油我就回不去,对方说,那没有办法,只能按规定来。</p><p class="ql-block"> 从云南进入西藏芒康,过芒康不远有一进藏卡口,公安疾控联合检查48小时核酸检测,之前没有任何碰到任何问题(赣湘黔云都没有查)。这次问题大了,过不去,不止我们,相当多的人都过不去,只有回头到云南的德钦县,单程100km多,路况又不好,时间紧,拼命赶,还好赶在7点医院检测下班前做上了核算(山峰他们担心我车赶不到,准备花点钱“贿赂”人家等等)。第二天又重走100多km,才正式踏上西藏的地盘。自嘲,西藏,要说爱你真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 西藏,号称生命禁区,高原缺氧,被人视为畏途;西藏又是块神秘的地方,多少人能为去一趟而神往徘徊。我也是,不同的是,打定了主意,没有再犹豫,丝毫没有,说走就在。尝到了高反的味道,欣赏了高原的风景。是人生灵与肉结合的一次神圣之旅。无憾</p> <p class="ql-block"> 仅把此文献给山峰与同行的挚友们,没有山峰的经验与担当,肯定不会有这次圆满的进藏之路,山峰是最大的功臣。没有同行挚友门的信任支持,也可能也会与藏之旅擦肩而过。在我心里,这次自驾西藏是一次生死相依之旅,我们顺利走过来了,结下的友情犹如路途,扎下了根不会忘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