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樊正伦教授:防病比治病更重要,养生方法“亲民”好用

念兹在兹

<p class="ql-block">  樊正伦1946年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与熏陶,自小就开始学习中医,具有深厚的国学修养。</p><p class="ql-block"> 1963年,樊正伦响应国家号召到宁夏支边开始行医, 几十年来多方寻访名医,得到大量的经方和验方,广泛萃取近代名家之精华,加上博览中医典籍,充分领悟古代医圣之术, 医术非常精湛,是当今不可多得的名医大医,得到广大患者的交口赞誉。</p><p class="ql-block"> 在40多年的中医临床实践中,樊正伦教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以治疗内科疑难杂症见长,对治疗肝胆、心肺和脾胃等方面的疾病非常拿手,已使成千上万的患者恢复了身体健康。</p><p class="ql-block"> 在治病的同时,樊教授还特别致力于中医文化和中医养生办法的普及与推广,经常在各类媒体上和各种讲座上讲授中医养生办法。由于文化底蕴深厚、中医诊疗经验丰富,樊教授能够深入浅出地传授中医养生文化,让广大听众深切感受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医养生的独特魅力。很多人觉得中医养生深奥难懂,其实在樊正伦教授看来,中医养生非常“亲民”,方法简单可行,效果也非常好。樊正伦老师告诉我们,养生防病比治病更重要。而中医养生的真谛,只需要顺应自然而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虽然是自然现象,但是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也应该顺四时而为,与此相对,春夏要养阳,秋冬要养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樊正伦教授认为,夏天和冬天要特别注意控制好温度。现在空调基本上已经普及了,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如果使用不当,也会为健康带来隐患。家中和办公室的温度,也要按照顺四时的理论而为之。</p><p class="ql-block"> 夏天的时候如果将空调的温度调得太低,室内寒气彻骨,穿着套装感到寒凉,那么人就容易患感冒和关节痛的毛病。同样, 如果冬天将暖气烧得太旺,室外寒冷彻骨,而室内穿短裤背心,这样不但浪费能源, 而且违背自然规律,对健康的危害同样非常大。</p> <p class="ql-block">  《黄帝内经》认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在严寒的冬季,人体精气本应处于闭藏的状态,如果空调温度太高,人体皮肤和毛细血管反常张开,气血就会大量耗散。此时虽然看起来“健康”,但是早已形成“表虚”的状态,因此,一旦遇到稍低的温度环境,就会产生感冒。</p><p class="ql-block"> 樊正伦建议冬天的室温最高不要超过20℃,而夏天的室温不要低于26℃。同时,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都不要长时间待在室内,要多接触大自然,适应大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养生,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樊正伦教授喜欢将人比喻成一棵树。 </p><p class="ql-block"> 他说:“冬天树叶落光了,枝叶上的营养于是汇聚在根部;到了春天,营养又从根部走向枝叶,促进生长; 到了夏天,枝繁叶茂,营养充足,而根部的营养相对不足。其实人也是一样,到了春天,人体的气血由内向外走,夏天达到最盛,所以体表气血充盈;而从秋天开始,人体的气血由外向内走,到冬季时内部最为充盈,表面却相对空虚。</p><p class="ql-block"> 所以,春夏容易患胃肠道疾病,而秋冬却易感风寒容易感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只要我们按照季节特性“顺时”养生,生活起居顺应这种特性,有针对性地进行调养,身体的免疫力就强,就不容易生病。</p><p class="ql-block"> 樊正伦老师的《一本书说透中医养生》,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可以去看一看,相信对大家会有比较大的帮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图文来源于网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