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胡同四合院里,长大的那些人,当回忆起在胡同里生活的缠绵往事;情、总那么深,意、总那么浓,爱、总那么多……</h3> <h3>胡同里的味儿,其实就是潮湿的煤沫子的味儿。小时候家家户户生炉子做饭,烧的煤留下的沫子再加工做成可烧的小方块儿。有两子儿的人家可叫住走街串巷的摇煤球的人来院儿里给你用煤沫子加工煤球。他用的家伙事就是一个扁筐和一个比较结实的花盆儿,外带一把铲子。</h3> <h3>北京康有为故居位于米市胡同43号。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光绪八年(1882年),康有为来京参加会试至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都曾住在这里。盛夏,我在米市胡同流连忘返。</h3> <p class="ql-block">从小长大居住的胡同,后赵家楼胡同。火烧赵家楼是旁边的前赵家楼胡同。(五四运动)</p> <h3>东城区东棉花胡同15号,为北京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大门已拆除。二门为砖雕拱门,金刚墙以上均为砖雕,上刻花卉走兽,顶部栏板雕有暗八仙图案。整个拱门上的砖雕,布局严谨,凹凸得当,其做工之细,刀法之精,实属罕见。</h3> <h3>北京东棉花胡同15号原为一座三进四合院,是清末吉林将军凤山的宅子,据说此人乃慈禧嫡系,家境殷实。我为了看院内的砖雕去过好几次。</h3> <h3>这(东风)牌儿三轮摩托车是我儿时常见的载货车辆,在小胡同里穿梭,灵活又快捷,噪音也不大。在这里看到它真的很惊讶。</h3> <h3>这个院子据说是日本侵华的第一个收集情报的单位。(西总布胡同51号)西总布胡同当时是北京唯一通公共汽车的胡同。当时的公共汽车是24路从东单到东直门。</h3> <h3>您看这门头上的浮雕完全是国外的风格。</h3> <h3>京剧演员冯志孝和画家侯一民曾在此居住。</h3> <h3>这种建筑风格是典型的日式建筑,屋里有木制护墙板防潮。</h3> <h3>走出小院对面就是油画家董希文宅。</h3> <h3>油画《开国大典》作者董希文宅。(西总布胡同)</h3> <h3>人们在生活中,快乐不是最重要的,平静才是最重要的。生活很平时。</h3> <h3>胡同里的饭馆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