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苏易简《文房四谱》:上古结绳而理,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盖依类象形,始谓之文,形声相益,故谓之字。 (美篇中篆书均为作者的作业,下同)</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至今通行的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种文字像汉字这样经久不衰。 从甲骨文起,中国文字的发展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演变。同样,文字的载体也经过了甲骨、器铭、简牍、帛布、纸张等载体演变,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体现了社会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个缩影。</p> <p class="ql-block">苏易简《文房四谱》:孔子曰:“谁人出不由户?”杨雄曰:“孰有书不由笔?”苟非书,则天地之心,形声之发,又何由而出哉?是故知笔有大功于世也。 </p> <p class="ql-block">古人书写前讲究笔墨的准备:王羲之《笔势论》云:凡欲书时,先研干墨,安著水中。研墨须调,不得生用,生用则浸渍慢涩。点笔之法,只可豆许大,湿不宜大点。</p> <p class="ql-block">书法的笔画,王羲之的《笔势论》云:横画之法不得缓,缓即不紧。竖牵之法不得急,宜卓把笔立,笔头先行,笔管须卓立,竖傍则曲也。轻健妙真,书之法也。草行之法,即任意也。 </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给出了临帖的基本方法:应先构思欲写之字,将构思转化为笔迹,即努力实现笔随心动。在临帖过程中,一要姿势以及执笔的方法要规范,然后对所临之字的形状有足够的构思,第三所书之字要与帖相似,形似之后,第四就要有自己的力度,最后,即第五就要流利通畅一气呵成,所临帖之字重复率高。临帖,应追求再写此字时,不但书写流利,而且规范的重复率高,而不是临帖的次数。 启功先生也是如此倡导。</p> <p class="ql-block">2022.7.25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