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醒时的梦境,儿时的天堂</p><p class="ql-block"> 我老家地处苏北里下河地域的鱼米之乡兴化市赵家舍村,它地处大垛镇最西边与沈伦镇接壤,全村共有一百来户500.600人口.分四个生产队,六七十年代我们这里俗称北荒田,放牛仓”小时候记忆是长满芦苇水沟纵横,想吃田螺小鱼虾类捲起裤腿下沟摸一下就够吃,在那物质稀缺的年代只有用它改善生活,在此地放牛如不站在牛背上是看不见东南西北,连回家的路都不知道在那里,那时生态地貌象老电影“沙家浜”一样美,不过以后搞粮食生产开荒扩地那种原生态的美景只能留儿时的记忆里。</p><p class="ql-block"> 我家处在全村地势最高处也是本村市中心(说得有点夸张),出门便是十字中间巷,对门是兆宽家屋后十字巷左边是张书田家右边是兆银家,向东延伸是赵家舍小学校门前是大的广场,小时候放电影或唱戏都在此,是小时候的娱乐中心,前面是“大出口”码头红白之事官家小轮船都在此停泊是我们村的最大码头。</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点只有“大河南”,“河北”及“河东”三个垛子,"大河南”是赵家舍人口最多垛子且是本村文化中心”(说得有点夸张),大河南与河北中间有一座木桥相联,走在桥上吱吱作响人好象提醒过往的人们注意安全。</p><p class="ql-block"> 每年阳历三、四月份河边杨柳树最先发芽长出小小的嫩叶,紧接着河水解冻河水经过一个冬天的沉淀清澈见底,不知名水草在水中弱显弱现,一一群麻鸭在水面上争强好斗”追逐着打闹着或潜水,或拍打羽毛在吱吱鸭鸭叫欢着...春江水暖鸭先知。</p><p class="ql-block"> 我站在村东头向远处眺望:广垠田野上,覆盖在上面冬雪不见了,渐露出来青葱翠绿麦苗油菜,摇摆着的圩堤上的白杨树向人们招示大地复苏,春天到来啦...</p><p class="ql-block"> 夏天最爱到稻田边的水沟去捉鱼,摸泥鳅,捡螺蛳。从家中带一只平时晒谷子用的簸箕,带一个塑料瓶。将裤脚挽得高高的,将拖鞋脱在溪边。小心翼翼的站在溪流中间,凉凉的溪水漫过脚踝,夏日的燥热顿时消散许多。夏天小溪里最多的是泥鳅,摸泥鳅最重要的是耐心。首先静静地观察,泥鳅最喜欢藏在溪旁长满水草的地方:找到踪迹之后,慢慢地将簸箕靠近它,然后迅速的将簸箕对准、一铲,快速抬起将簸箕中的淤泥倒在岸边,从中将藏身的泥鳅找出,装进篓里。就这样对泥鳅进行围追截,一个下午总会有十多条的收获。带回家养在脸盆里,但每次养的时间都不长,最终它们都会被端上餐桌。但依旧乐此不疲。</p><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最喜欢是夏天..暑假放二个月穿着短裤背心每天上午做好暑假作业下午时间就是我的天下,大人也懒得管我们,想乍玩就怎么玩那就一个字爽,“斗捌子”,“抓龙头龙尾”那是小儿科,我们高水平的玩法是“山地游击战”武器有打苦楝树果的驳壳机,弹弓,自制弓箭,放在路边树上装有锅塘灰的自爆雷,一仗下来脸是灰的,衣是黑的,有时还身负轻伤,那叫一个刺激.……儿时天性尽情释放, 就这样一群人嘻嘻哈 哈,打打闹闹的走在归家的小路上。想着晚餐母亲会做写什么好吃的,脚步不觉轻快许多。</p><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得真快,还没玩够转眼要开学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父辈在希望的田野上挥镰收割,我坐在教室里朗朗读书,平静而平凡生活就这样随斗月星移而流淌着.….一晃我己在它乡人到中年。</p><p class="ql-block"> 故乡的河流多,规模也不大,最大的就数将村子一面环抱起来的那条河,农田分布在她的身侧,开渠引水、灌溉农田,河水她静静的流淌着、缓慢没有一点声响,平静的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鳞鳞的波光,一闪一闪,远远看去像贵妇的裙摆,奢华却无法触碰。</p><p class="ql-block"> 小的时候喜欢和伙伴一起去田间地头撒欢、去小沟摸泥鳅、去芦苇荡放牛……田野的野花依旧准时盛开、田野的野菜依旧准时成熟、小泥鳅,小鱼虾依旧在溪沟里嬉戏。这是我梦中的童年,这里是我儿时的天堂。</p><p class="ql-block"> 一一张书龙</p><p class="ql-block"> 2022-7-26号写于兴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