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乡愁

一马平川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晨曦中的乡村,若隐若现!雾水打湿了田间抽穗的稻子,蛙声阵阵,秋虫唧唧,扑鼻而来的是一阵熟悉的泥土的芳香。</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俯视原来的老房子,泥砖墙黑瓦片,旁边八叔家的小平房也没批溏装修,本世纪初的农村,大抵就是这个样子。纯朴无华,原汁原味!</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层的小平房夹杂着不少的破旧的泥砖瓦房,刚刚解决了温饱的人们,已开始建设更美好的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远处朦胧的两座小山,一座叫上圆山、一座叫下圆山,上圆山在我小时候有个缸瓦厂,有很多泥瓦工人整日在山上劳作,烧窑时候浓烟滚滚,隐天蔽日;下圆山长着不少的小松树,小的时候还常常跟小伙伴到山上采松果。两座小圆山,就这样仰卧在平坦的田野上,像极了一位睡美人,一觉睡了十万八千年!</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种南方农村特有的〃禾杆棚〃,现在很少见了,因为村上养牛的人很少了,耕田耙地基本都用上了机械,这种专门用来储备耕牛过冬食料的稻草棚子再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可印在这里的记忆却挥之不去!遇上天寒地冻的日子,缺衣少穿的我们,早晚上学,会趁着没人偷偷的溜去〃禾杆棚〃下扯下几大把的禾杆,大家七手八脚编一条长长的草绳,点上火,乌拉乌拉的就跑起来,草绳一路烧着,照明,取暖,大家都乐此不疲,十分有趣!但有时难免被人发现了,自然少不了一顿好骂!</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种草棚有的搭在村中空地上,有的干脆就搭在田地里,这个草棚子记得是八叔家的,就搭在满婆家的田地上的。满婆一生只生了三个女儿,八叔小时候过继给了满婆。满婆过世后,她的自留地自然就留给了八叔家。</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刚忙完田活正往家里赶的母亲大人,她的后面左边是已经拆掉了的盲眼祂婆的老房子,右边是云东家的平房,旁边还有三公家的老房子,面前还有一张废弃的水泥乒乓球台,球台边还有一口水井。水井现在还在,只是大家都用上自来水了,早已废弃不用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门前面挂着一排气球的正是盲眼祂婆的老房子,还停着几辆摩托车,是不是谁家在办喜事?嫁或娶,已无从记起。</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拜神是母亲初一十五和年年节节必做功课,香火味也是非常熟悉的一种味道。以前生活贫困,初一十五家里基本都是买个豆饼拜神,不像现在有猪肉有鸡,所以小孩子每次看到母亲拜神都会好高兴,因为晚上有米饭吃有豆饼吃,那可是非常幸福的!</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那个年代的老父亲,穿着一件不合身的风衣,精神还是不错的。现在老父亲已经九十有几,精神也大不如前了。想当年,父亲力大如牛,上山挖柴,下田割稻,一担两百余斤,令人侧目!人终究跑不赢岁月,岁月何曾饶过谁?</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回乡寻根的游子,看着日渐破败的故居,不禁思绪万千,悲从中来。老房子是父母所建,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刚念小学二三年级那会。当时父母手头也没几个钱,因为连下了好几天的大雨,老祖母留下的旧房子不堪雨水浇灌塌掉了,父母不得不考虑重新建几间砖瓦房。手上只有卖掉一头养了一年多的土猪攒下的一百几十块钱,母亲只得向她嫁在黄沙上林的姐姐再借了几十块,一共就两百块钱就开始建起房子来。幸好那时不用付工钱,做工的不论大工小工都是生产队派工,一天管两顿饭就行,不算工钱,只记公分。建房用的砖块也是大家提前帮忙打好的泥砖,木料和瓦片都是用旧房子拆下来的,属于旧料新用。所以,仅仅两百块钱就建起了三间新房子,这恐怕也是父母一生干的最大的一件事,至今还津津乐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田畴泛绿,丰收在望。那个年代的田地没有丢荒的,一眼看不到边的都是绿油油的良田,一年栽种两季水稻,冬季水稻收起来后,大家还赶种很多的冬种作物,有番薯和各种菜蔬,不像现在,很多农田都丢荒了,勤快点的也只是种一季水稻,其他作物都很少见了。</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留住乡愁,留住根吧!虽然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但不论身在何处,故乡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落叶归根,这最终也注定是我们的灵魂安放之所。</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感谢子扬,为我们保存下来这几张沁满乡愁的照片!也引起我一段难忘的儿时回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