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22年7月17日上午9点,慷慷.军军和老妈、军妈驾车从广州出发,下午5时许平安到达了宜春。晚上我们在开心粥楼用餐,欢迎他们的到来。</h3> <h3>第2天,我们一路而上,行程甚满:栖隐禅寺—南惹村—水口村。我们大宜春景色宜人,在新城区或景区,随手一拍都是美景。禅寺藏在白云深处,南惹、水口也是。一晃两年前陪小妹来过,南惹村口这棵大树丝毫没变,树下的人却无法掩藏岁月痕迹。水口村那农民客栈环境依旧,菜肴也依旧美味之至,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却硬生生阻断了我们的流连脚步。玩走一天,回来到郑远元修脚馆又泡又捏,心满意足。</h3> <h3>不管你来与不来,我都在这里等你</h3> <h3>第3天,我们一大早就来到了著名的5A明月山风景区。宜春,自然总想起曾经那春意盎然、遍布全城的广告词:爱我,就带我去明月山。我当然爱我的小妹,所以一大早我们6个人就来到了明月山。天公作美,既无酷暑下的艳阳高照,也非阴雨绵绵的晦暗,温润的空气,伴随着清爽的山风,一路陪伴我们。相比两年前来明月山,观光车与缆车的无缝衔接服务,老人出游也是毫无障碍。月亮湖湖畔那稀疏的水杉不见了,但亲水长廊、栈道似乎更加完善。许是疫情影响,游人不多,三三两两,好不惬意。擦肩而过时,大家总是笑脸盈盈,陌生人也能彼此问候或寒暄几句。湖边栈道走着不过瘾,我总是惦记着崖边青云栈道的豪气干云,于是,我、慷和军转上山间。石阶润润的,却不滑;山风爽爽的,倒不凉。到高处,亦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往远处看,云雾缭绕,近处苍翠,远山深黛,深吸一口气,明白了何谓不畏浮云遮望眼。明月山今年的广告语,悄然换成了“来明月山,度真的假”。可我,还是觉得旧的好。</h3> <h3>从明月山下来,我们来到了山脚下的农家酒店用午餐。因为小马感冒发烧,没有和我们一起坐缆车上山,他在山脚下点好莱等我们</h3> <h3><br>第4天,军军带着妈妈返回了景德镇,小妹和老妈留在了宜春。小妹说今天似乎是充满烟火气的一天。晚上宵夜一条街,因为多年前体育馆广场上的深刻记忆,唆螺、毛豆、凉拌黄瓜以及主打油焖小龙虾,齐齐上场,直吃得我们回到家大半个小时后还呲着红彤彤的嘴巴。烟火气不仅在吃。今天小妹还体验了一把我四十年不变的御用理发师,更独特的是,小妹居然就坐在江边路旁石凳上,完成了这次理发——疫情以来,我和理发师金娥相约的地点从理发店到家里再到街头[捂脸]看电影《人生大事》也只能归于烟火气一类。没有想象中的好看,因为一切都是意料之中,平铺直叙。再次印证不应事先期望过高。不过,“人生就像一本书,总有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电影里这个金句倒是可以为生活做个注解:人生大事,无非生老病死,人生在世,不过图个烟火气儿。</h3> <h3>今天(7月25日),开启三天井冈山自驾之旅。由于没有特定行程,我们昨晚临时决定绕道永新三湾转一圈,再上井冈山。现在看来,这转一圈非常有意义。车出高速,转上省道,道路不宽,但干净、平坦,行道树高高低低,赏心悦目。十余公里后,三湾村到了。</h3> <h3><br>村头这棵大树,已经被圈护起来,不远处三湾改编纪念馆、山顶上纪念碑,在骄阳下屹立。得知今日纪念馆闭馆,正遗憾中,两个小伙子走上前来,想让我们接受采访——他们正在拍一个自驾游三湾的报道短片,县融媒中心的。我们夫妻俩是故地重游,36年前刚结婚不久来过,此次又是宜春自驾至此,欣然应允,在烈日下追忆了一番过往。得知我们很想进纪念馆参观,张记者打了两个电话,辛苦工作人员专门为我们开了门。</h3> <h3><br>这次参观,印象最深的是贺页朵的入党誓词。小张记者给我们看了央视《朝闻天下》对贺页朵后代的采访短片《一份誓词 代代坚守》,我也再一次了解到了这个短短誓词后面所饱含的对党的忠诚和坚定信念。贺页朵当时已经人届中年,没什么文化,所以誓词中不少错字别字,但在1931年,敢于将自己的名字和党员身份写在方布上,是颇需要不怕牺牲的勇气的。(C.C.P.是中国共产党的缩写)</h3> <h3>中午,小伙子们热情带我们去了村里“细生农家菜”吃饭,本来我们想请这几个九零后孩子的,结果菜上来前就赶去买单还是迟了一步。 永新三湾,临时计划的旅行,却将长时间温暖我心。饭后与两个小伙告别。我们直奔长塘古韵度假村。</h3> <h3>长塘古韵度假村古朴、典雅。酒店是由22栋老房子改造而成,以24节气之一进行命名,每栋2-3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有一个高高的天窗采光,既透亮又古朴。我们住的是“小雪”,夜晚插上大门门栓,整栋房子属于自己似的自在。酒店经理是个年轻漂亮的女人。昨晚下班时遇见,主动跟我说今天可以叫服务员帮忙打开门口的“井冈山知青纪念馆”参观,曾有数千名各地知青,尤以上海知青为多,在这片红土地上挥洒青春。可惜,馆内多为图片资料,实物不多,纪念主题也不够明确,就像那知青十年的历史,青涩、脱节。早上起来,在村里又转了转,村头大树下拍了好多照片和几款抖音。10点,离开拿山,驱车茨坪。</h3> <h3>7月26日,从拿山到茨坪的高速路口,耸立着一座醒目的雕塑。这座雕塑高19.27米,表示从1927年,老一辈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井冈山革命道路。</h3> <h3>进入井冈山市区,我们先入住酒店,巧的是小妹在网上订的酒店,竞然就是前年我们大学同学旅行时入住过的天子山大酒店。</h3> <h3>稍作休息,我们便前往咫尺之遥的毛泽东旧居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参观。</h3> <h3>下午我们悠闲的在天街闲逛拍照留念。</h3> <h3>晚饭是在小妹的朋友推荐的彭记盐焗鸡用餐。 味道不错,生意特别的好,居然有人在旁边等着我们翻台。</h3> <h3>特意点了一盘当年养育了红军的井冈山南瓜。</h3> <h3>井冈山的最后半天,留给了茅坪。这里有著名的八角楼。应该是疫情影响,偌大的茅坪景区,没有以往暑假的热闹。而登上八角楼得名的天窗小屋,居然空无一人。令我驻足良久的,是袁文才生平陈列室。看图片,听讲解,才知道,一个在遥远的莫斯科召开的会议(中共“六大”),却决定了井冈山这两个草莽英雄的悲剧结局。也因为袁、王被错杀,直接导致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丢失、沦为敌人之手达19年之久。参观出来,站在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场,也就是谢公慎祠堂前,阵阵清风拂来,空中隐约的导游讲解声,随着盛夏太阳的闪烁,让我一时间有些恍惚,回过神来,又为它曾经真实地发生过而唏嘘。驱车2公里,来到当年毛泽东和贺子珍举办婚礼的象山庵。更为寥落。多次来过井冈山,但是来到此地,这是唯一的一次。明年宜遂高速公路即将通车,到井冈山的距离大大缩短,也许以后我们到井冈山的机会就会多很多。</h3> <h3>从八角楼参观出来,路边见一老人和孩子在叫卖刚从池塘里采来的莲蓬。老公毫不犹豫的10元买下了五枝,莲子清甜脆嫩。</h3> <h3>下午驱车回樟树路上,见时间还早,突然想到清中转一下。看看曾经生活、学习过的地方。直奔清中时期最后一个家,已有围墙将宿舍与教学区隔开,所以只好隔着栏杆拍了下老屋,斑驳着记忆。母校和临江小镇虽然变化巨大,沧海桑田,但是很多曾经的记忆都犹然唤起,它已经长在了我的心里。母校,也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如今的校园整洁、干净、漂亮,祝愿母校越来越好,再创昔日的辉煌!.</h3> <h3>从清中出来,路过荣军疗养院,特别记忆深刻的地方,小时候经常搬着凳子进去看电影。</h3> <h3>下午5:30左右,我们到了教师公寓,这是爸妈在樟树的最后一个家。<br></h3> <h3>我和小妹在教师公寓旁的休闲广场拍了几张照片留念,也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还能够再回来。老爸不在了,家也散了……</h3> <h3>第2天,我们决定参观一下樟树博物馆之后就启程回宜春。樟树博物馆建筑高大上,里面的陈列也十分的有内涵。有吴城遗址、樟树药业、四特名酒、江西盐矿</h3> <h3>7月30号,军军从景德镇回到了宜春,并且带来了贵重的礼物一一聚财大肚花瓶。谢谢啦!</h3> <p class="ql-block">恰逢外婆的生日(8月1日),军军又正好回到了宜春,为了欢迎他们的到来,超宝在网上为我们订购了德庄火锅,聊表心意。谢谢宝贝儿子!老妈身上的这件衣服,是我昨天为她买的生日礼物😷老妈穿上很漂亮、精神!祝老妈生日快乐,天天开心🌹🌹🌹</p> <h3>吃饱喝好之后,我们回到了家里。由儿子的一句“小姨大学毕业时来宜春的那张穿花衣服的照片真漂亮”引出,我抱来了一大堆老照片,大家兴致勃勃的回忆着,许多美好的记忆瞬间蹦出。</h3> <h3>这是小妹带儿子看牛牛。</h3> <h3>这是全家第一张彩照。</h3> <h3>这是我们结婚之后没多久,在南昌八一公园留影。</h3> <h3>这是慷大学刚毕业不久,在宜春买的新衣服,春台公园留影。儿子说的也正是这一张小姨的照片。</h3> <h3>这是我们四兄妹带着各自的娃出游南海</h3> <h3>这是我第1次去北京,在人民大会堂前,1986年。</h3> <h3>这是小马20岁,他自己在黑白照上加了彩。</h3> <h3>31号早晨7:30,小妹带着妈妈返回广州。这次相聚虽然有10多天,但是感觉还是很短。欢乐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心中虽然有太多的不舍,但是他们总归还是要返回的。期待下次的相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