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为响应单位组织的活动,同时也是自己对这个活动很有感触,郑州,我的第二故乡,在这里确实是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提笔写文章这种事情,真的是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冲动,不为了别的,只是想通过文字再回忆一遍从2006年至今16年的时光,此时此刻许多的照片没在身边,就先来个纯文字版的吧,这也是为我之后视频版的个人成长历程先撸一撸时间轴!新郑州人,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希望有我会更精彩! 郑州于我而言,在16年前只是一个陌生的地名,而今天,我作为一名新郑州人,见证了郑州这16年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贡献着自己一份小小的力量,我为郑州骄傲,我为自己骄傲! 我,一个来自湖南湘西南小山村的苗族姑娘,因为有山的阻隔看不到更远的地方,从高中时心里种下要北上求学的种子,想要翻过山头去看那一望无垠的大平原,感受那一览无余的宽广视野。我的高考目标是北京,但未能如愿,这也是缘分让我选择踏上天地之中河南郑州这片古老文明的发源地。那时候对河南听得最多的是人口多,地方穷,骗子多等等很多负面的评价,让我也不禁对郑州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2006年的秋天,爸爸陪同我一路坐火车北上从天黑到天亮整整12个小时到达郑州,坐上大巴车从拥挤杂乱的火车站一路向东开往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下车后给我第一感觉就是这是走到村里了吗,人烟稀少,除了几栋学校建筑,其他都是荒地或者菜地。当时,心里忐忑不安,自己背井离乡北上,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将会面对什么样的生活? 就这样,我与郑州的缘分开始了,我对郑州的初印象就是原来平原真的可以这么平,路可以这么长,一眼望不到头。我的学校是新校区,属于龙子湖大学城,周围一圈都是学校,但才刚开始规划发展。回忆起那段时光,一到周末就坐上43路公交车直奔火车站附近的二七广场、光彩市场、大上海、德化步行街等。亦或是从学校后门出去就是村庄,联排的彩板房搭建的小吃店、KTV、网吧等等,都留下了我们的身影和足迹。 从大三开始我们搬回老校区又开启新的旅程。老校区在北三环花园路附近,这里是一副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不夜城场景。一栋栋紧紧相挨的10层左右的楼栋,密密麻麻的分布着,楼与楼之间只有狭窄却又被流动摊位占据的小路。一到晚上这里人流攒动,摩肩接踵,各类吆喝声奏出交响曲的感觉。这就是郑州的“小香港”陈寨城中村,这么高密集的建筑说实在话真的是电线乱飞,站在自己家伸手就能与对面的兄弟握手,地面上也总是铺满了一层层的油渍,一晚上的垃圾就能堆积如山,这样的环境真的是我们所追求的嘛? 大学只是人生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未来的路要如何走下去,面临留在大城市和返乡的两难选择。在这里的四年时光,我从不适应到慢慢适应,我勇敢的跳出旧我,不断创造机会重塑新我,在学生会、社团的社会小实践中,郑州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遍布我的足迹。在这里我不仅收获了同学间的友情,团队成员间的战友情,更收获了单纯美好的爱情,好像郑州这座城市已经与我密不可分。我喜欢走在商城遗址上那份厚重的忆古情怀,我喜欢人民路两旁硕大的梧桐树带来的那份夏日阴凉,我喜欢陈寨城中村虽然拥挤却充满活力的那份追求美好新生活的执著,那时候的我又萌生一颗要扎根郑州的小种子。 毕业不分手,毕业是追求梦想的开始,我与郑州的故事从学生到奋斗青年发生转变,我们如愿留在了郑州。第一个项目恒大名都也是恒大地产在郑州的第一个项目,位置在文化路与东风路交叉口,周边原有郑州科技市场、郑州百脑汇等等,我们的项目属于白庙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就是需要拆旧换新,一幢幢高楼就此拔地而起,我们的工作就是用钢筋混凝土把高楼搭建起来,在内部造湖造景,让这围墙之内是一片赏心悦目的家园。这又何尝不是所有在郑州奋斗的青年们共同的愿望。而在高楼对面小小的小铺城中村里蜗居着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我们也是其中一员,那时候经常会爬到楼顶平台看着对面自己亲眼见证,亲手打造的都市小区,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我们也要有一盏属于那里的灯。那时候的郑州正值城中村改造如火如荼的时期,城市的疆土不断在扩大,为数以万计的在郑州打拼的年轻人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同时也为他们规划着未来美好生活。 您的第一份工作可能只是一个支点,撬动您向更高更远的未来,作为当时想要远嫁的我而言,漂泊不定的生活不是我所追求的。想要为一人留在一座城,从此我开始了考公之路,又重回龙子湖大学城,让我在四年之后看到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龙子湖已初见雏形,往日的彩板房已不复存在,有的是宁静的湖面,宽敞的马路和一幢幢商业科研写字楼,让我看到了郑州新生的力量即将从这里启航。 而我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如愿回归郑州的大怀抱,进入事业单位开启全新的另一番奋斗之旅,从事着跟郑州发展息息相关的土地行业。时光荏苒从2006到2014的8年时间,郑州从我原来眼里东区还是荒草地,西区全是破房子,北区城中村脏乱差,南区各种工矿厂的模样彻底改变。东区一张图纸规划实施到底,规划中的如意湖、CBD、总部大楼等等已逐步落成,西区老棉纺厂、砂轮厂、磨具厂等等也随着工业进程更新换代,北区的城中村小范围的不断拆迁规划重建,南区的工厂仓储也被迁移到城市更外围,郑州的城市新貌正在形成。 再回首看去,从2014年至今又是8年的时间,我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从一开始蜗居小一室到不断置新拥有四居室,我很庆幸自己跟着城市的发展脚步,不断实现更美好的生活,我这一路的变化也见证着城市的发展,从东区的CBD,到西区的CCD,北静,中优,南动,西美,外连的城市发展布局,让郑州这片土地在不断的规划调整中变得更加丰盈,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因郑州而骄傲,郑州因我而自豪,这16年时光不仅是我自己人生拼搏奋斗的难忘历程,更是城市不断更新迭代的发展之史。我的生命与郑州牢牢的捆绑在一起,我与郑州荣辱与共。 每一段发展都不是完美的,存在着漏洞和弊端。近些年,在我们身边出现了很多负面的声音,不能否认城市在高速发展中会走一些捷径,会留下一些诟病。但是应该感到欣慰的是我们就是城市的一份子,城市的美好蓝图也有我们为之付诸努力的一份力量。我现在从事着城市规划和土地相结合的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感受,城市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它越来越好,那么就停止谩骂和诋毁,更多的去发挥您的个人特长,实现个人价值目标! 不论您从事着任何工作,您都可以用实际行动,燃烧您的热情,发挥光和热为这座城市带来光明和温暖!郑州是一座包容的城市,大部分都是外地人,这样一座人人皆可奋斗,人人皆可实现梦想的城市,在奋力进入二十大的征程中,赶考路上有您有我,郑州值得您我共同去描绘出彩的明天!加油,您和我!加油,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