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的经历就酷似一本书、一首诗。读起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想起来百感交集,终身难忘。——题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3年初春,哈尔滨仍是白雪皑皑,寒风刺骨。我随刚入伍的新兵分到206团老兵四连。</p><p class="ql-block"> 对连队第一感觉便是没有营房,全连挤在新民屯老百姓家的坑头上。我们起早贪黑拖石拉砂、挖士运砖,砌墙盖瓦,终于在玉泉的山坡荒地上建起了自己的营区。</p> <p class="ql-block"> 孤胆英雄郭玉贵和被他们浮获的国民党军官团</p> <p class="ql-block"> 之后的经历让我对连队有了新的认知。听了指导员传统教育课,方知四连是一个具有光荣夜战传统的连队。淮海战役陈官庄战斗中,我连三排长郭玉贵率全排24人,利用夜色掩护,孤军直插敌纵深,创造了生浮敌一个军官团400余人、而我无一伤亡的我军战争史上的奇迹。战后,郭玉贵同志被荣记特等功、华东二级人民英雄奖章和战斗英雄光荣称号。</p> <p class="ql-block"> 原23军政委张午等军师领导观摩四连夜间射击表演</p><p class="ql-block"> 夜战的红色血脉在四连一代又一代官兵传承,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夜训辉煌。</p><p class="ql-block"> 自1974年到1990年近16年的时间,四连的夜训战绩不断被刷新。在此期间,我连被军区、军、师、团均列为夜训先进连队,只要有其组织的夜训比赛都必有我连参与。而我连不负重望,夜训实弹射击皆位列榜首。一跃成为全军响当当的“夜老虎连”。</p> <p class="ql-block">沈阳军区隆重召开表彰大会现场和四连获授的锦旗</p> <p class="ql-block"> 盛名之下,荣誉接踵而至。1975年被23军记为集体二等功;1977年23军授予“发扬夜战传统,夜训成绩显著”的锦旗;1984年被沈阳军区命名为《夜训标兵连》,并隆重召开大会,号召全军区向我连学习;1990年又被沈阳军区授予《军事训练标兵连》称号。我连的夜训经验也大幅刊登在《解放军报》、《前进报》和《解放军画报》上。1984年,总参谋部派摄制组,用时长达一个多月,拍摄了我连夜训专题纪录片在全军推广普及。</p><p class="ql-block"> 时任政指陈世和同志还到沈阳军区召开的军事训练大会上作夜训经验介绍,反响强烈。并受到时任军区司令员陈锡联等军区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军师团三级领导也时常来我连蹲点指导。1978年5月,在全师尖子连军事大比武期间,总参何正文副总长在207团靶场接见全连指战员,并发表重要讲话。我连兄弟部队也络绎不绝地来学习取经。极大地鼓舞了全体指战员的夜训热情。</p><p class="ql-block"> 67师为普及夜训,特别从我连调去5名夜训骨干,其中4名提了干。当时我连仅从1973年入伍的骨干中被提拔干部就达12人。从75、76年兵中提干也在全团之最,这让其它连队羡慕不已,可见上级对四连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 演练夜间炸坦克的情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夜间实弹打钢板靶表演那真叫绝,枪响靶应、灯灭板落,弹无虚发。引起参观现场的领导和观众的掌声和赞许声。经考核连队夜间神枪手就达60多名。</p><p class="ql-block"> 实弹演习模拟实战,来不得半点马虎。1975年夏,我连在亚沟参加军组织的“加强步兵连夜间对立足未稳之敌的进攻”,规模之大,军各级领导、省军区等参观人数达千人。兵器之多,75无炮、82廹击炮、重机枪、喷火器齐上阵。兵种之多,步兵、炮兵、防化、工兵皆参与。演习中炮火齐鸣、炸点爆响、枪声大作,杀声四起,红蓝对抗、兵种协同井然有序。指挥员沉着果断、运筹帷幄;,战友们的夜间进攻战术动作娴熟、勇敢神速地通过雷区、炮火封锁区、清除敌火力点,冲上高地击溃守敌,取得胜利。使到场观众大开眼界,啧啧称奇。</p> <p class="ql-block"> 四连雪地露营和山地抵近射击夜训现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梅花香自苦寒来。战绩来自于苦练,荣誉浸透了汗水。训练场上战友们拼搏顽强、刻苦认真精神让我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寒冬深夜里零下30多度,别人都躲在暖气房里猫冬,而我和战友们却在爬冰卧雪,举枪练习,冰冷的枪脸部不小心贴到铁面上就会被沾掉一块皮,就这样瞄准、击发,循环往复,不厌其烦,一练就是2小时,身体冷得像掉进了冰窟窿,手指冻僵麻木,帽子、眉毛、胡子都是雪白的冰霜,大头鞋冻成了石头块。即使是这样,没有一个人叫苦退缩,没有一个人消极怠工。</p><p class="ql-block"> 炎炎夏日,闷热难熬。夜训要承受蚊虫的叮咬,还要承受高强度的训练带来的汗流夹背。那时营区条件很差,没有浴室,战友们深夜训练拖着一身疲惫和汗泥回营,用凉水一冲,便倒头鼾睡,天一亮又按时正点起床出操。你若问他们苦不苦,他们会异口同声:“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为了打胜仗,再苦也值得”。多可爱的战友,多豪迈的气概。</p><p class="ql-block"> 与时俱进,敢于创新。我连还从实战出发,大胆摸索了严寒条件下夜间雪地露营、夜间抵近射击、夜间用火箭筒炸药包打坦克、夜间山地刺杀投弹等10多项科目的训练,并总结出一整套可行经验做法,均被上级推广。</p> <p class="ql-block"> 战友们在夜间刻苦训练战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凡事贵在坚持。我连的夜训始终坚持长流水,不断线。无论在穆棱打坑道工地、在五常劳动田间,还是在国防施工现场,都能看到闪闪的灯光,都可以看到战友们夜训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为了实战,为了打赢未来战争。我和战友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从战斗班到后勤班,人人苦练出一套过硬的夜训基本功。</p> <p class="ql-block"> 新“四连”荣誉室展览厅</p><p class="ql-block"> 斗转星移,光阴荏苒。当年轰轰烈烈的夜训转眼间已过去近半个世纪。可那一幕幕生龙活虎、敢打善拼的夜训场景仍挥之不去,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只可惜23军因军队整编取消编制,更欣慰我连编制因有夜训传统破例保留在16集团军。新一代四连兵多方筹措资金建起了传统荣誉室,四连的打拼的精神依在,夜训的传统依在,强军的军魂依在。</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作为献给“夜老虎”四连的“八一”生日礼物!献给曾经在四连战斗过的老兵们!我想你们、爱你们,更祝福你们一切安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文特别鸣谢时任连队老领导陈世和、杜洪学、徐书春、李春刚和阎俊亭等同志的鼎力支持!同时感谢现任十连指导员刘兆阳同志提供资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二年七月二十六日于江苏盐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