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 家

王培周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是军人,小时候由于父亲工作调动,我们家也是经常搬迁。五十年代初从山东曲阜,志愿军九兵团留守处搬到泰安,后来搬到上海吴淞。六十年代初,父亲调到海军东海舰队司令部工作,我们家也搬到上海虹口区,一个叫公园坊的小区居住,这个小区面积不大,都是日式建筑。抗日战争时期,是日本海军的公寓,抗日战争结束后,这里是国民党海军的公寓,前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曾经在这里住过。解放后,这里成为东海舰队的家属宿舍。</p> <p class="ql-block">▲上海公园坊</p> <p class="ql-block">1964年,父亲调到海军福建基地工作。1965年春节过后,妈妈说我们家要搬到福州去,那时候我们兄妹五人,我刚上初中,最小的弟弟还不到三岁。搬家对我们来说是经常的事,办理完转学手续,妈妈就开始整理行李。那个时候军人家里非常简单,没有家具(家具都是公家的),没有家电(只有一个收音机),印象中,有一个绿色带红十字的木箱,还有爸爸战争年代用的马搭子。妈妈把我们的衣服,被褥等,打了几个包袱。</p><p class="ql-block">爸爸由于工作忙,不能来上海接我们,正好爸爸单位机关的协理员叔叔,家在上海,春节过后要回部队,于是就请他来帮助照顾我们搬家。</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绿皮火车</p> <p class="ql-block">出发那一天,妈妈带着我们兄妹五个人,来到了上海火车北站。发往福州的火车,是北京-福州的45次列车,我们乘坐的是硬座车厢(那时候坐卧铺车厢,是需要一定级别的)。当时最小的弟弟才二岁多,应该是免票的,妈妈和协理员叔叔加我们兄妹四人,正好两排座位。列车慢慢驶离车站,这是我有记忆以来,第一次坐火车,也是第一次离开上海,我们兄妹都非常好奇的看着窗外。当列车进入浙江南部山区的时候,一座座大山出现在面前,在这以前,只是在课本和电影中看过大山,现在看到真实的大山,非常的兴奋。傍晚的时候,列车到了江西鹰潭,从这里将开始进入福建了。那时候的火车头,都是烧煤的蒸汽火车头,由于进入福建的山太高,一个火车头拉 不动列车,需要再增加一个车头。于是在鹰潭开始,变成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的两个火车头。</p><p class="ql-block">离开鹰潭,夜幕也来临了,兴奋了一天的兄妹几个人,也开始睡觉了。妈妈在地上铺了一个垫子,最小的弟弟在妈妈怀里,我们几个人有睡在座椅上,有的睡在地上。</p><p class="ql-block">天亮了,我们都醒来了,妈妈为了照顾我们,估计一个晚上都没有合眼。列车已经进入了福建境内,火车在大山和溪水中穿行,火车头冒出的白烟,与山区的晨雾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这个情景,现在已经看不到了。</p> <p class="ql-block">▲穿山越岭中的火车</p> <p class="ql-block">福州到了,爸爸来火车站接我们,很快我们来到爸爸部队的营区,也是我们家新的住址。营区在福州市津泰路,是一个闹中取静的地方,也是福州最中心的地方。营区大门前有两颗百年的大榕树,门前的马路是石板路。</p><p class="ql-block">营区内的房子,都是砖木混合的老房子,家属宿舍不够住,我们家就先和军需仓库在一起,这个仓库也是一座单独的楼,记得一楼窗户下,有几颗很大的夜来香。每到晚上,夜来香的小白花慢慢开放,空气中飘来阵阵花香。</p><p class="ql-block">那时候由于海峡两岸关系紧张,福建还是前线,部队经常处于战备状态,特别是沿海地区的连江、平潭、莆田、惠安、厦门,面对台湾本岛及金门和马祖非常近,经常会发生一些反小股特务登陆及海上战斗。大院里有一个防空洞,就在家属楼前面,我们经常聚集在防空洞上面玩。</p> <p class="ql-block">▲小伙伴们在福州大院防空洞上合影</p> <p class="ql-block">▲1966年在福州大院小伙伴合影</p> <p class="ql-block">1968年我从福州参军入伍,一年后由于战备的需要,父亲部队全部搬迁到闽东山区小镇-飞鸾,1970年妈妈带着妹妹和弟弟,把家也搬到飞鸾。飞鸾三面环山一面靠海,这里没有任何产业,到处都是部队和部队家属,大部分的生活用品都是靠部队服务社和地方支前站供应。偶然去一次福州,要翻过几座大山,行走在沙石地面的盘山路,需要五、六个小时的车程,才能够到福州。镇上原来只有一所小学校,学生大部分都是部队子弟,后来镇上才有了一所中学。</p><p class="ql-block">我们家在飞鸾生活了近十年,1979年父亲离休,进了杭州干休所,从此我们家,结束了经常搬迁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在福建飞鸾时全家合影</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初,回飞鸾探亲与小伙伴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为了守卫祖国军人四海为家,有一首歌中唱的:“ 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儿安家 ”。这就是军人,无论是从大城市到小城市,也无论从小城市到海防前线,妈妈总是让家跟着爸爸走,让爸爸在繁忙的工作后,享受到家的温暖。经常的搬家迁移,也培养了我们这些部队大院孩子们独特的性格,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能够很快适应当地的环境,四海为家也成为曾经的经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