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写意成山头

圳……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原创作品🍎🍃</b></p> <p class="ql-block">随笔•写意成山头</p><p class="ql-block">文/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夏日黄昏来的有些晚,熊熊余晖遍染整座成山头时,那峰昂首孤立的顶端似乎已经错过炫耀的时机,之前的傲慢在足下海面沉入夜色并且越来越暗的情景中模糊起来,大气沉闷,鸥飞成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论日月风云如何变幻,都改变不了成山头与生俱来的气宇轩昂,其自古就有一个震撼云霄的名号:天尽头。</p><p class="ql-block">就词义看,古人于此所指的天尽,表达的无非就是天下之路,但刻意将空间作出狭隘的错误比喻,反而使其名徒增出了神秘色彩,仿佛因此披上一件神秘的外衣。</p> <p class="ql-block">成山头其名并无奥秘可言,神秘的是过去发生在这里的系列故事。这座位于山东胶东半岛的海岸山体,所处位置是中国大陆的最东部,山体骨架巍峨,就像一道屏障,护卫着身后疆土万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故事本身也较为真实,只是开头有点像神话传奇,说大陆架有如战车奔腾,集千军万马之势一路向东至此,骤然止步。</p><p class="ql-block">领军之人是我们经常提及的风云人物始皇,他凝目眺望,面对满目茫然海空,想到的是再次集结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力量,与拍天巨浪重做一次顽强的搏击。</p> <p class="ql-block">那次战争残酷的影像,如今还印刻在熔岩礁石上,血肉纵横遍布,形体非常怪异,一桩桩,一件件,气吞山河,壮观悲戚,由此感动无数后人并留下洋洋大观的感言:神秘千古的仙境和最有灵气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始皇之后来这里的是汉武帝,之后是历朝历代多方天子,之后的之后就更多更杂了,文人骚客,将才隐士,这里不断被时代风云构造出这样一番情景:一架架铁轮战车排山倒海,但不管多大阵势,成山头前骤然止步。</p><p class="ql-block">难道之前所有的恢弘气势在这里顷刻间化为乌有,无声无息?盟誓台上常常有人在沉思、在呼唤,海浪惊涛拍岸,声声贯耳。</p> <p class="ql-block">时至今日,从这里放眼望去,波涛连天处凸显的碎礁成片相连,宛若簇簇水手身形隐约可见,年代虽然已经过去很久很久,而大海依然以它特有的方式纪念和歌唱他们捍卫领土、舍身取义的不朽事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片曾经被血色染红的海域,就是甲午战争最悲壮的黄海战役发生地。1894年,邓世昌等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驾驶“致远”号与入侵的日舰顽强作战,最终率多处损伤的舰艇冲向敌旗舰。</p><p class="ql-block">他临终前一番话自此翻江倒海:“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全舰官兵250余人壮烈殉国,可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p> <p class="ql-block">成山头啊,手持当年李斯手书的“天尽头”碑石,傲然屹立在强大中国的大陆东部尽头。关于“尽头”一说,曾经有人建议将其改为“天无尽头”,觉得“天尽头”让人望而却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老祖宗留下的文化毕竟有深层的涵义。现今的成山头,头顶中国第三最美海岸的桂冠,肩负祖国东大门护卫的重任,这里的人们似乎从这份尽头里,感受到一种使命的久远与精神的满足。</p><p class="ql-block">夏日的成山头,夜来的很晚,晨来的很早,仿佛寓意夜的尽头是黎明,是阳光普照,不然,又该如何理解前人留在这里的那句深奥感言:看中国最早太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