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叮咚——炎陵大坝里一瞥

湘江青流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暑过后,我们从株洲市区驱车248公里来到市辖最偏远的酃县避暑。沿着武深高速过了攸县界后进入莆炎高速,从神农谷出囗不久就进入了通往沔渡镇和十都镇的乡村公路。此时,把手伸出车窗外,风是凉嗖嗖的,山下山下俨然两个世界。一路上的景致,与伟人重上井冈山诗中所描绘“更有潺潺流水”相似。</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省里决定撤销地区和行署,实行市管县的施政方略,这个地处井冈山脉的湘赣边陲小县纳入了株洲的版图,因了炎帝寿寝地的缘故,酃县更名为炎陵,改革开放后,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位于县城洣水河畔的炎帝陵和飞涎密布的神农谷分别披上了5A和4A级风景名胜的勋章。曾几何时,那条通向神农谷深处尘土飞扬的土坯路变成现在宽敞双向车道的柏油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此去的青石岗村,位于十都镇最西南端,过了镇子10公里后从神农谷大道分支便进入了小路,经过了99道山路十八弯,终于抵达到目的地。这个小山村,海拔在千米之下,两股清澈见底的⼭泉,或⾼或低,时缓时急,发出不同的⾳响,⼀会⼉如铁马奔驰⼀会⼉如雷声⼤作。⼭泉从⽵林脚下穿过,泉⽔叮咚叮咚像钢琴协奏曲的前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里的民宿大多依山傍水,哗哗的流水声,蝉鸣鸟叫是大自然最动听的音乐。这里白天最热时气温在30度左右,中午时分,即使在明晃晃火辣辣阳光直射野外的树荫下,吹来的是凉爽的风。溯溪而上,家家户户庭前院子里种满了黄桃、奈李,这种当季水果,据说是市管县后首任县委书记请了上海农林科技专家引进的优良品种,适合高山地区种植,并成为了当地的标志性特产,每年这个季节,炎陵黄桃远销神州大地,为当地的脱贫致富立下了汗马功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暑过后,村子里住满了前来消夏的客人,气温依然较高,我们选择在晚饭前出门溜达,这时的太阳已没了先前的烧烤模式,我们选择了主溪旁的一条分支溪水山路前行。脚下是清澈的泉水,走在蜿蜒绵亘的小道上,同学的夫人钟老师发现了路边长满了野生的粽叶草,喜欢自制美食营生的她,立刻开启了一路采摘。那些纯青的粽叶,长在溪边的岩石坎上,有时需惦起脚尖去摘,我们几个也帮着她采集,不一会便收获了两大把新鲜碧绿的宽粽叶,看来今年中秋节品尝钟式方粽是没问题的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青石岗村,雨水充沛,拥有众多的瀑布与飞涎,也是秦驰古道的必经之地,90多年前,井冈山红一军团曾有队伍和哨卡驻防此地,留有红军炮台和哨卡遗址,这块有红色基因传承的地方,民风淳朴。我们居地上村组一位在广州当过兵的民宿老板说,这段时间虽是旺季,但他们不接新的客人,一方面是休整一下,另一方面是让住在这里的老客户有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不唯利是图,不哄抬物价,让客人住的安心,吃的放心,是他们多年来奉行的不成文规定。守着这方土地的清规戒律的神农福地,这里小山村既有清清的泉水,又有高高直立的山脉,茂林修竹,人民勤劳朴实。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村民想不发财都不容易。盛夏月平均气温24度的这块名不见经传的山村,各地纷至沓来的游客,给昔日穷乡僻壤的小山村带来的是财源滚滚,他们带走的是惬意盛夏的果实与记忆中清清爽爽的日子。</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