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司马花径觅司马

秋染彤云

<p class="ql-block">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以长篇叙事诗见长,《长恨歌》和《琵琶行》,堪称千古绝唱之双璧。他的小诗也毫不逊色,我常常吟诵起这两句诗,在饱览人间的三月桃花之后,也希望能在人间的四月天,追寻诗人的足迹,到他笔下的大林寺去赏赏那不一样的桃花。不过,我在盛夏时节才来到庐山,走进花径,此时,桃花早已不知何处去了。</p> <p class="ql-block">  虽然没有桃花,但不影响我的游兴。只要我心里装着桃花,就像我心里装着诗人白居易一样。对一千多年前的白居易,我们只能从他留下的那些诗作里,走进他的世界。能够寻访他走过的路,感受他挥洒过激情的这片土地,在诗人描绘的意境中慢慢领悟,那是再好不过的了。</p> <p class="ql-block">  那个清亮的早晨,我携妻走进了花径。这个早晨没有弥漫的云雾,但和煦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照进了这片土地。这片花繁叶茂,苍翠如濯的土地,有了阳光的温柔轻抚,变得生机盎然。刚刚从秀丽的如琴湖漫步过来,似乎还陶醉于那美妙的意境之中,遽然,就转入了一条幽深的小径,不胜惊喜。</p> <p class="ql-block">  一块造型奇特的石刻,就像一个巨大的感叹号,蓦然出现在面前,似乎在提醒着每一个人,眼前已经来到了诗人走过的地方——“白司马花径”。石刻在绿树的环抱掩映之中,鲜红的大字与青葱的枝叶相映成趣。人们在这里流连,在这里拍照留影,时光,在这一刻有了特殊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逶迤的小径把我们领到一块圆石前,旭日把石面照得通亮,红色的潇洒字体在石面上和阳光一起跳跃着。多么熟悉的一首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多少人早已对它耳熟能详了,但此刻,人们还是驻足在它面前,一遍遍地吟诵,好像诗人能听见他们的声音。看似很普通的一首诗,那么直白,那么浅显易懂,却有那么多普通人喜欢它。所以,往往普通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普通。</p> <p class="ql-block">  一条小径也同样很普通,却因为有了诗人的这首诗而变得不再普通。这就是文学的精神力量。每一个来这里游览的人,因此记住了一个诗人的名字,他姓白,名居易,字乐天,曾经做过江州司马,所以,也叫他白司马。也许,你之前对他毫无所闻,也许之前对诗毫无兴趣。而今,知道曾经有过一个诗人,他在这条幽静深邃的花径里,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竟然传唱了一千多年。他们现在知道了,原来诗还有这般的魅力,读来朗朗上口,听来宛如来自九霄的纶音。</p> <p class="ql-block">  沿着小径走,这里的景色也很普通,一条小径,一池碧水,几座亭子,一座草堂,一座林木蓊郁的树林,如此而已。或许,桃花盛开的时候,还会带来几分色彩和艳丽。但是,因为这里有诗,诗,在这里绽放出异样的美丽。大凡上庐山的人,都必打卡这里,它不是什么网红打卡点,却胜似网红打卡点。他们并非都是来凭吊古人,发思古之幽情,他们也并非都出于好奇,或者附庸风雅,只是想来这里的小径走走,感受一下这里的氛围,陶冶一下自己的性情。带着一种期待,带着美妙的心情,在花径上徜徉,一边赏景揽胜,一边吟诵诗句,确实是够惬意的。</p> <p class="ql-block">  遥想白司马当年在此游览,也是心花怒放。他一定是看见满路的桃花,惊喜莫名,于是,诗兴大发,铺纸挥毫,一挥而就。生活,是需要激情,需要浪漫,需要情调的。无论是一千多年前,还是一千多年后,我们都同样要有一种情怀。</p><p class="ql-block"> 白居易和游览过庐山的李白、苏东坡一样,都喜欢纵情山水,在山水间忘却尘世的烦忧,在山水间洗涤自己的魂灵。</p> <p class="ql-block">  花径,是有花还是无花,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在这里找到了诗人,找到了我们所期待的美好,找到了我们所需要的诗。</p><p class="ql-block">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读着白乐天的这首诗,我又不禁在想:我们在花径似乎找到了白居易,又似乎没有找到。也许,这种朦胧的感觉似乎比真切的还好。</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感谢您的雅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