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寺街,记忆里热闹的北京老街

杨泉海

<p class="ql-block">护国寺街位于北京西城区东北部,因护国寺而得名,建于元,有着800年历史。东起德胜门内大街,西至新街口南大街。</p> <p class="ql-block">护国寺已成了北京小吃的代名词,护国寺小吃店起源于护国寺街,而护国寺街名字则来自位居这条街道的护国寺,追溯它的历史,会发现这座寺庙比“北平”这个名字更加悠久。</p> <p class="ql-block">护国寺是北京八大寺庙之一,始建于元代。原为元丞相托克托官邸,初名崇国寺(北寺)。明宣德四年(1429年)更名为大隆善寺,明成化八年(1472年)赐名为大隆善护国寺。</p> <p class="ql-block">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曾对寺庙大加修缮,又称西寺,与东寺隆福寺相呼应。护国寺小吃是以京味小吃品种为主,经多年的发展品种也有变化。</p> <p class="ql-block">清朝统治结束之后,山门处盖了北京市钟表眼镜公司办公楼,原将金刚殿圈入院内,现已单辟一院,归北京市佛教协会管理。如今保留下的大殿形态完整,彩绘、吻兽等还有当年的气势,只是被围墙围住,虽然孤独,但大殿却记载着丰富的护国寺故事。</p> <p class="ql-block">护国寺这条街位于原护国寺山门前,西起新街口南大街,东侧紧靠德胜门内大街,长约600米,明清时期就是老北京著名商业街之一。</p> <p class="ql-block">当时商家云集,店铺鳞次栉比,古玩店、字画店、鞋帽店、饽饽铺一家挨着一家,逢到有庙会的日子,庙里庙外,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建国之后,北京城市规划几经更新,护国寺街已失去了从前热闹气息,却依然是老北京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的街区。</p> <p class="ql-block">对传统北京小吃的评价可谓是褒贬不一,喜欢的人那真是一天都离不开这些小吃,从早餐的豆汁、焦圈就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饿了有炸酱面、卤煮火烧、门钉肉饼、懒龙,样样管饱。</p> <p class="ql-block">蜜麻花、姜汁排叉儿被评为“中华名小吃”,艾窝窝、炒肝、卤煮火烧等入选“中国地域十五大名小吃”。</p> <p class="ql-block">“护国寺小吃店”,店面不大,却名声很大,因它是护国寺庙会特色小吃的传承者和集大成者。</p> <p class="ql-block">护国寺小吃店对面,路南是人民剧场,人民剧场建成后主要用于上演京剧。</p> <p class="ql-block">1951年至1961年,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就住在护寺街9号,离人民剧场仅一箭之遥,梅先生和梅剧团的重要演出大都在这里进行。</p> <p class="ql-block">这是梅先生人生最后十年的住处,院子不大,足见先生的低调和不张扬。门厅两旁有两棵柿子树,取事事平安之意,阳光正好,想着当年先生就是在这光影斑驳的天地里练功抒意。</p> <p class="ql-block">从人民剧场往东走,隔不了几个门,52号的小四合院中住过“皇弟”溥杰。这个小院原是清醇亲王载沣的产业,作为遗产分到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名下。1960年溥杰作为战犯被特赦后,从抚顺回到北京,住进这个小院。不久他的妻子嵯峨浩从日本回京与他团聚,一起在这里度过了晚年时光。溥杰写下了大量有历史价值的回忆录。</p> <p class="ql-block">护国寺宾馆是市旅游局定点二星级,涉外宾馆。</p> <p class="ql-block">“钢铺儿火锅”,里面的环境装饰则是追求个性人士的首选,无论是传统风味还是时尚新品,健康饮食越来越成为老百姓的关注点。</p> <p class="ql-block">时至今日,若想吃一口地道的北京味,看一眼寺庙,几经改造重建的护国寺街其实已不再是一个好去处了。</p> <p class="ql-block">在“老北京”招牌之间,夹杂着兰州拉面、云南菜等,赫赫有名的护国寺也只剩下一个金刚殿,不伦不类的躲在一个购物中心后面。</p> <p class="ql-block">街上来护国寺小吃虽人来人往,似乎还能显看出它一丝辉煌,可人流来往之中,已是外地口音居多了。</p> <p class="ql-block">店铺的门脸显得很是仿古,店铺里的装修也愈发精致,可无论是招牌还是味道,都离北京人记忆里的护国寺越来越远了。</p> <p class="ql-block">美篇共赏,期待与您共勉,谢谢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