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宝之街

张明

<p class="ql-block">图:张明</p><p class="ql-block">文:张明</p> <p class="ql-block">  泉州古城还有一条千年古街,那就是聚宝街。聚宝街在老城的最南端,长四百米;虽然很短,但泉州老城的南片区就是以聚宝街为中心形成的。</p><p class="ql-block"> 800多年前,聚宝街就是中外商人集中贸易的地方,那时泉州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十分兴盛。泉州后渚港为当时的东方第一大港,而处于泉州内港的老城南片区得天独厚,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人聚集在这条街上交易。各种商品,无数奇珍异宝源源不断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于是便有了聚宝街这个美称。</p><p class="ql-block"> 贸易的兴盛,经济的发达,使得以聚宝街为中心的城南片区成为那个时代最富庶的地方。这里不仅设立了海关,开设了电报局等机构;各式各样的商行和钱庄也应运而起,这自然少不了一些大家族。据说这里曾经有过著名的“四大家族”,分别是苏、黄、张、何四家。</p><p class="ql-block"> 有了钱,人们自然会大兴土木,大街小巷里就纷纷出现了具有浓厚闽南特色的古老民居以及带有异国风格的洋楼建筑。同时,人们为了祈求神明庇佑,也就兴建起各式各样的庙宇,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天后宫和富美宫;后来外国人也来凑热闹,1923年他们在聚宝街建起了基督聚宝堂,这是泉州城内三大基督教堂之一。</p><p class="ql-block"> 聚宝街的繁荣得益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这个重要港口,它的兴衰也与这个港口息息相关。由于历史的变迁,泉州古港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它的地位逐渐被国内各处新兴的港口所取代,最终被淘汰;有些历史上的重要设施也已经消失,成为了遗址。</p><p class="ql-block"> 随着改革开放,泉州这座千年古城正浴火重生,如今泉州新的港口分布泉州湾各处,与古老的港口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一座老城没落了,然而一个崭新的大泉州兴起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聚宝街现状</p> <p class="ql-block">  青龙巷地处泉州古城城南片区里,是泉州市区一条保存较为完好的传统民居街区之一;因该巷有一座青龙宫而得名,当地人习惯称为新巷。</p><p class="ql-block"> 青龙巷历史悠久,这里曾是富商聚集之地,巷中至今保存着不少清代闽南古民居和东西合璧的洋楼。</p> <p class="ql-block">李贽故居</p><p class="ql-block"> 李贽是明代杰出思想家,也是中华民族杰出的历史人物之一;李贽故居位于泉州古城南门兜,是李贽青少年时代居住的地方,也是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新桥头处于泉州中山路最南端,连接古顺济桥,虽然只有二百来米,但早年是富裕人家聚集区。那时这里的商行、钱庄比比皆是,民国时期就在新桥头设立了中国银行泉州分行等多家银行。由于历史变迁,这里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逐渐没落。</p> <p class="ql-block">  泉州天后宫始建于宋朝,又名顺济宫, 素来被认为是海内外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祭祀妈祖的庙宇,也是大陆妈祖庙中唯一被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宋代,泉州地方长官和市舶司官员,每年都举行祭奠仪式,祈求风平浪静,航海平安,以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到了南宋未年,取而代之的是顺济宫的祭仪。</p> <p class="ql-block">最小的宫庙-黄帝宫,仅有十几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基督教聚宝堂</p> <p class="ql-block">  富美宫位于泉州城南片区,濒临晋江下游富美渡头,始建于明朝,已经有六百多年历史,现今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富美古渡是古代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渡头之一,是连接内地与出海贸物集散的重地,几百年来一直是泉州湾内港的重要码头。 </p><p class="ql-block"> 古泉州城南,旧顺济桥以东有九个古码头,分布在长达700米的江边,并且还有一个造船厂,是泉州内港的繁华地段,而富美渡为第三码头。</p><p class="ql-block"> 随着城市的发展,泉州内港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因建造江滨通道,现所有旧码头都已不复存在。</p> <p class="ql-block">  如今仅存的小渡口位于新旧顺济桥之间,这里是原先第一码头的旧址。</p> <p class="ql-block">德济门遗址</p><p class="ql-block"> 德济门建于元朝,毁于民国,于2001年发掘整理,建成遗址保护公园。</p> <p class="ql-block">古海关遗址</p><p class="ql-block"> 泉州市舶司遗址是全国现存唯一古海关遗址,宋元时期的古海关即市舶司位于中山路水门巷内。泉州设市舶司历经南宋元明三朝近400年历史,是泉州海外贸易发展繁荣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清海关口遗址</p><p class="ql-block"> 清代设立的旧海关位于城南片区的竹树港,历尽沧桑,虽然现在这里已是面目全非,然而泉州人仍习惯将这里称为“海关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明朝驿站遗址位于城南片区车桥头</p> <p class="ql-block">  顺济桥遗址</p><p class="ql-block"> 泉州顺济宫建后十五年,南宋郡守邹应龙于晋江下游建造石桥,因临近顺济宫,而得名“顺济桥”。此后几百年顺济桥对于福建沿海的南北交通,一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在顺济新桥建成投入使用后,1998年旧桥禁止使用;2005年至2010年因受台风影响,顺济桥大面积坍塌,仅存部分桥面和桥墩。顺济桥成了"断桥",只能以遗址状态保存 ,现今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