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族同姓双生相,我名玉带非绣漪

桐语

<p class="ql-block">凌空隆起, 高穹俏俊,恰似驼峰耸立,玉带飘扬。与宫阙的红墙、长堤的翠柳、远山的宝塔、周时的草骸,在幻雾中互映成趣,一幅绝美的水墨丹青凭空而降……!——桐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文/桐语</p><p class="ql-block">颐和西堤上的唯一,蛋形单孔,仰天长鸣,犹如绣练,因形而名,这就是颐和园里非常著名的玉带桥,是一座令人记忆深刻的桥,它带有标记的存在于北京人的心中,也存在于世界人们的心中。将近300年,它屹立在颐和园的西堤上,东向佛香阁、西向玉泉塔、南向昆明水、北向耕织院,正面望去,犹如天阶,迎接这岁序里的朝露夕归,见证着时代的变迁,虽逝尽数百余年,再度瞻礼,依旧清新,以不老的躯体呈现世人,而它自身所存在的价值已经不单纯是一座建筑,而是一座见证历史的不朽丰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文/桐语&nbsp;</p><p class="ql-block">玉带桥,是西堤六桥中唯一以拱卷形式筑成。清乾隆时(1736-1795)建。光绪时(1875-1908)重修。玉带桥在西堤六桥中也是最容易令人记忆的一座桥。去过颐和园,或者是经历过泛舟的人大概都对这座桥有很深的印象,它与南如意门入口处的绣漪桥极为形似,无论是水岸的位置,还是选材用料,或是构架形卧,还有用途和功能,都是无比相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文/桐语&nbsp;</p><p class="ql-block">玉带桥和绣漪桥两者都在颐和园昆明湖的边缘,也都是以同样的青白两色石料精工而制,两者都属水路大门。望柱、栏板包括抱鼓,都是对称分布在桥两侧。就连两者望柱上雕刻的图案也是极其的相似,包括对联结构、创作构思、内容烘托、以及突出的氛围都让人感觉如出一辙,连同用词也都是“蓬岛”“宫阙”“水边”“螺黛”等穷尽绝伦的词句,如果不是对它们的熟知和近距的亲和,单从图片上很难辨识出哪个是绣漪,哪个是玉带,何其的相似,以至于很多时候很多人都会将两者混淆而不明谁也,就连在语文课本中也常常会发现用绣漪桥的图片说着玉带桥的故事,可能连某些北京人自己也都会闹出张冠李戴的笑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文/桐语&nbsp;</p><p class="ql-block">当然,如果仔细观察还是可以发现它们周围的景物和外观细节上的区别,毕竟一个是出水口一个是进水口。一个大一点一个小一点,绣漪桥位于昆明湖的东南,东、西向坐落,而玉带桥则位于昆明湖西堤的西北端拐角处,区别不仅如此,两幅乾隆帝的御联也有较为明显的区别,绣漪桥两面乾隆御笔所题的对联,南面的是: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鳞纹千叠壁月漾金波。北面的是:路入阆风云霞空际涌;地临蓬岛宫阙水边明。而玉带桥两边则是以一痕平铺取代了一丸银盆,水晶帘取代了月漾金波,天上取代了水边,等等诸如此类的区别还有很多,几乎每一句都有近似又有区别。粗看相近,但文字就是文字,不可混为一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文/桐语&nbsp;</p><p class="ql-block">玉带桥是颐和园西堤从北至南的第三座桥,它是颐和园里极为重要的景观之一,旧名“穹桥”俗称驼峰桥,均以形象命名。具有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典型的石拱桥风格,桥身不大,以纤秀、挺拔、轻巧为其之主要特色,远看它俏拱身薄,近看它洁白如玉,宛如玉带,形若古人配饰的玉带,以形取名,故称玉带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文/桐语&nbsp;</p><p class="ql-block">清代,玉带桥西通玉河,是乾隆皇帝往来于清漪园和静明园之间的水上御道。据说,乾隆皇帝是听了苏东坡和佛印方丈关于白丝玉带的故事,才在清漪园(颐和园)的西堤上修建了这座桥,以作警示。这当然只是一个传说,但却给人以无限智慧的启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文/桐语&nbsp;</p><p class="ql-block">咸丰十年,也就是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那一场大火,在狭义上指火烧圆明园,广义概念焚烧范围不仅只是圆明园一处,而是京西的皇家三山五园等,其焚毁的范围及程度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同时被融入一片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而玉带桥因其是石桥而幸免于难,其石造结构尚未被毁,但玉河边的许多景点都已经不复存在。光绪20年,也就是1886年的时候,水师学堂在桥西耕织图的废墟上成立后,曾在玉带桥府近的湖中进行过水操演练。清朝灭亡后,玉带桥便失去了其水上通道的功能,而玉带桥以西仅保留了百余米的河道,其余的均被填平。而今我们所看到的这一切均为后来重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文/桐语&nbsp;</p><p class="ql-block">站在玉带桥至高点,可饱览万寿山、昆明湖和玉泉山的湖光山色。可远眺沿堤的姿态万千,亦能体会苏堤那一株杨柳一株桃的意境,甚至比江南的苏堤更胜一筹。它是西堤上唯一的高拱石桥,桥身用汉白玉和青白石砌成,拱桥两端呈现双反向曲形,构成波状线条,弧形的曲线独特的构成,谓像天上的行云,山间的清瀑,流畅而又纤弱,半圆的桥洞在无风的晨曦中倒映水中,酷似一轮虚实有度的圆月易隐易动,四周桥栏望柱静享无恙,同时映现在微澜的水面之上,浮游畅月,与周边景观过渡搭配,使画面呈现出一种优美宁静与世无争,给人一种动静有致的美感,景象十分唯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文/桐语</p><p class="ql-block">桥栏望柱上有层层精致的叠云,云间的仙鹤一只在引颈高歌,另一只在回首顾盼。形象逼真、传神,其雕工精细,形象生动,充分展示出设计者的匠心独运以及雕刻者的艺术才能。左右相对的望柱上图案相同,次序也相同。这种传统的对称式格局,使玉带桥显得格外的庄重、古朴,极具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文/桐语&nbsp;</p><p class="ql-block">玉带桥高跨于昆明湖之上,桥下原为玉泉山泉水注入昆明湖的入水口,是昆明湖与玉河的连通处。对于玉河知道的人可能并不多,玉河乃是北京一条历史悠久的古河,元代玉河称为通惠河,属大运河的一段,被称作通惠运河,它是一条具有历史性的通航河道,人们一般称大运河的北运河一段为潞河,从东便门至通州的一段为通惠河。但在元代前,通惠河叫潞河,到了金代又叫金闸河,因金代也疏通过潞河,并修有闸坝。而从万宁桥到金闸河的一段因在都城内,并流经元代的皇城根,故称为“玉河”,又称为“御河”。 在当时的玉河上,也是货船往来,水路繁忙,景色十分优渥,极具观赏力以及使用价值。两岸店铺彼邻,旅馆、酒肆、饭馆、茶楼、各种商店杂铺遍布云集,成为大都城内最繁华热闹的地方,宛如江南的秦淮两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文/桐语</p><p class="ql-block">玉带桥既是连接南北湖面、东西交通的要道,又是一座供人欣赏的艺术建筑。它造型优美,驰名中外。上个世纪初,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皇后区连同Randalls和Wards群岛建造的美国纽约狱门钢拱,被称为狱门桥。其大拱上的弧弦两端就采用了同样的双反向曲线形,当时被称作是全球拱桥之冠。但在参与设计的主工程师呈现创意思路的时候,却不得不承认这一创意理念是来自我们北京颐和园玉带桥的启发。可见,玉带桥的知名度早已闻名于世界之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文/桐语&nbsp;</p><p class="ql-block">登上玉带桥俯瞰边野,春季初绿荡涤,秋季草枯橘艳,冬季白雪银霜,唯有夏季荷塘片片。桥下,颐和湖水宁静而又安祥,粼光如镜,清澈见底,湖底水草游鱼历历可数,令人唏嘘惊叹。桥边,古柳沉丝,轻掩桥桩,遍植草木,夭色嫩黄,惟俏可人。人行其下,闻莺啭乔木,不是桃源胜似桃源。此时若从远处眺望,天青欲雨,淡柳生烟,如一条漂浮在浩淼之中的云朵若即若离,恍如仙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文/桐语&nbsp;</p><p class="ql-block">桥岸绿柳葱葱,湖中游船摇曳,草木披着季节的外衣,在晚霞来临之际诉说着轮回哀叹着无奈,使人浮想,让人心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文/桐语&nbsp;</p><p class="ql-block">桥壁两侧是低纯度的灰色,上面刻有乾隆皇帝的御笔题字,东面是:“螺黛一痕平铺明月镜,虹光百尺横映水晶帘”。西面是:“地到瀛洲星河天上近,景分蓬岛宫阙水边多”,从字面意思上可见乾隆帝是何等的心仪这座小桥。据说,乾隆皇帝每次去西山必从此桥下经过,不仅因为这座桥交通方便,更是因为它的玲珑秀美,就像看自家孩子一样,爱不释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文/桐语&nbsp;</p><p class="ql-block">乾隆帝曾经在《玉带桥》乾隆三十六年诗中赞到:“界湖饮练卧长虹,堤上肩舆路可通。何必留之资印老,偶然同耳籍苏公。玉泉津逮溯洄始,西子春光想象中。耕织图犹近咫尺,勤民意寓豫游丛”。于诗所及,玉带桥犹如映照天空的彩虹,沿着西堤,从桥下缓缓通过,玉泉山上的水在湖中回荡,好像在亲近耕织图中勤劳而善良的百姓。乾隆帝借景抒怀,充分表达了他对百姓的热爱对民族的赤诚。诗中的“印老”即佛印法师,苏公即苏轼,这里也暗含了那个关于“苏轼留带”的典故。</p><p class="ql-block">图文/桐语&nbsp;</p><p class="ql-block">宋神宗的时候,苏轼与佛印法师是很要好的朋友,即知音知己。一天苏轼来看佛印法师,直入方丈室。佛印正准备给僧众说法,就故意不让苏轼坐,说:“此间无坐处”。苏轼马上明白了佛印在故意为难他,于是用禅语回答:“暂借佛印四大为座”。佛印一听苏轼竟班门弄斧,就更想和他周旋一下,提出如果回答问题就让他坐下,答不出来就把玉带留下,苏轼欣然应允,却在最后被难住了,只得解下玉带相赠,佛印也取出一副自己的衲裙回赠。乾隆皇帝在下江南到金山寺的时候,还特意到留玉阁欣赏了苏轼所留下的玉带,在上面的诗句中乾隆帝所提到的或许就该是这段典故吧。</p><p class="ql-block">图文/桐语&nbsp;</p><p class="ql-block">从古至今,似乎在很多人的心中,对颐和园西堤上的这座玉带桥都有着一种莫名的情结,帝王如是,诗人如是,我也如是,不然,我又怎么会收集了那么多残留在水墨清词中的断章,虽然它们早已是风石化骨的经典,但也积淀出了岁月的长轮,承载了无限的苍桑。我喜欢御水之上的这座小桥,喜欢它带着深秋的痕迹,因为在深秋可阅尽它妩媚的风骚。我喜欢这里的冷雨飞雪,因为在冷雨飞雪中才可体会它淡烟疏雨冷黄昏的完美绝唱。我喜欢这里的小雾绕梁,因为只有在雾霭中才可尽赏它的笔墨流芳。我喜欢这里的雪落无声,因为只有此时才可寻到它丝丝的浅妆。当然,它的风林木百,繁华锦叶都会有种无法言说的美,但我更愿意将它化为片片的诗香,淡在烟里,飘进雨行……!</p> <p class="ql-block">图文/桐语&nbsp;</p><p class="ql-block">乾隆帝曾经在《玉带桥》乾隆三十六年诗中赞到:“界湖饮练卧长虹,堤上肩舆路可通。何必留之资印老,偶然同耳籍苏公。玉泉津逮溯洄始,西子春光想象中。耕织图犹近咫尺,勤民意寓豫游丛”。于诗所及,玉带桥犹如映照天空的彩虹,沿着西堤,从桥下缓缓通过,玉泉山上的水在湖中回荡,好像在亲近耕织图中勤劳而善良的百姓。乾隆帝借景抒怀,充分表达了他对百姓的热爱对民族的赤诚。诗中的“印老”即佛印法师,苏公即苏轼,这里也暗含了那个关于“苏轼留带”的典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文/桐语&nbsp;</p><p class="ql-block">宋神宗的时候,苏轼与佛印法师是很要好的朋友,即知音知己。一天苏轼来看佛印法师,直入方丈室。佛印正准备给僧众说法,就故意不让苏轼坐,说:“此间无坐处”。苏轼马上明白了佛印在故意为难他,于是用禅语回答:“暂借佛印四大为座”。佛印一听苏轼竟班门弄斧,就更想和他周旋一下,提出如果回答问题就让他坐下,答不出来就把玉带留下,苏轼欣然应允,却在最后被难住了,只得解下玉带相赠,佛印也取出一副自己的衲裙回赠。乾隆皇帝在下江南到金山寺的时候,还特意到留玉阁欣赏了苏轼所留下的玉带,在上面的诗句中乾隆帝所提到的或许就该是这段典故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文/桐语&nbsp;</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古至今,似乎在很多人的心中,对颐和园西堤上的这座玉带桥都有着一种莫名的情结,帝王如是,诗人如是,我也如是,不然,我又怎么会收集了那么多残留在水墨清词中的断章,虽然它们早已是风石化骨的经典,但也积淀出了岁月的长轮,承载了无限的苍桑。我喜欢御水之上的这座小桥,喜欢它带着深秋的痕迹,因为在深秋可阅尽它妩媚的风骚。我喜欢这里的冷雨飞雪,因为在冷雨飞雪中才可体会它淡烟疏雨冷黄昏的完美绝唱。我喜欢这里的小雾绕梁,因为只有在雾霭中才可尽赏它的笔墨流芳。我喜欢这里的雪落无声,因为只有此时才可寻到它丝丝的浅妆。当然,它的风林木百,繁华锦叶都会有种无法言说的美,但我更愿意将它化为片片的诗香,淡在烟里,飘进雨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