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访古城村——梅河口纪行(3)

笑对人生

<p class="ql-block">  7月19日,到梅河口的第二天,妮子领我们踏访了小杨乡的朝鲜族村古城村。</p><p class="ql-block"> 这是妮子担任驻村干部的村子。说是古城村,现在已没有古城的模样,也没看到有什么遗迹。</p> <p class="ql-block">  图为村书记吴兴国和驻村干部妮子。</p><p class="ql-block"> 吴兴国说,这个村原有200多户,760多口人,现在只剩了30多户、40来口人,都五六十岁以上,干不动农活了。全村2600多亩水田,包给了4个种粮大户。外流的人口基本都到韩国打工去了。</p> <p class="ql-block">博友毕利新(左)和妮子</p> <p class="ql-block">远看古城村</p> <p class="ql-block">近前是方街村</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村,我们先是看了水田。水稻长的非常壮实,绿油油的一大片。水田里经常有黄嘴白鹭在漫步觅食。妮子说,村里会定时给水稻放音乐,听着音乐生长的大米可以叫音乐大米。</p> <p class="ql-block">妮子在田间</p> <p class="ql-block">毕利新在田间</p> <p class="ql-block">妮子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远处是鸡冠山</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还参观了朝鲜族民俗博物馆、村部和新建的一些朝鲜族民宿。乡党委书记李晶艳介绍说,这个村正在打造农业观光、生态休闲旅游等产业项目,已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荣誉。</p> <p class="ql-block">妮子和乡党委书记李晶艳在博物馆里</p> <p class="ql-block">挂在墙上的朝鲜族服装</p> <p class="ql-block">朝鲜族农民常用的背夹子,现在很难见到了</p> <p class="ql-block">  午餐是妮子和她的朋友准备的,豆角、土豆炖排骨,我们大快朵颐,连连叫好。</p> <p class="ql-block">在凉棚里休息</p>